孟子:人生最珍貴的品質,是自知之明


孟子:人生最珍貴的品質,是自知之明

文|墨書

很多時候,在一個人生過程中產生災禍和問題的根源,就是一個人不懂得認清和審視自己。

人類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只有時刻反省自己,明白自己所處的位置,明白自己的能力與狀態,才能避免因為錯誤的言行給自己帶來問題,讓自己不斷進步。

孟子和齊宣王兩個人之中有這樣一番對話,其中所涵蓋的智慧就是一個人需要時刻審視自我,避免好高騖遠的慾望,給自己帶來問題的道理。

孟子:人生最珍貴的品質,是自知之明

有一天孟子問齊宣王:“大王所要達到的目標,能不能說給我聽聽?”

齊宣王笑了一下,沒有回答。

孟子說:“是好吃的東西,不能滿足您的胃口嗎?還是又輕又暖的高級服裝,不能滿足您身體的需要,還是各種色彩不能滿足您眼睛的需求?還是音樂不能滿足你耳朵的需要,大王的臣子完全能滿足您上述的需要,為什麼還要追求這些呢?”

齊宣王說:“不,我不追求這個。”

孟子說:“既然大王不圖感官的享受,那麼大王高遠的目標就很清楚,想拓展國土,讓秦、楚等大國向您稱臣,君臨中原而安定邊境,但是您的辦法和您想達到的目的就好像緣木求魚一樣。”

齊宣王說:“有那麼嚴重嗎?”

孟子說:“比我說的還要嚴重,緣木求魚,抓不到魚也不會有什麼禍患,但是您的方式一定會有災禍,小國本來就不是大國的對手,少不可敵多,弱國也不能對抗強國,天下像齊國這樣的國家共有9個,齊國的土地也就佔據1/9,靠一個國家去征服另外8個,勝算太小,您為什麼不能從根處著手呢?”

孟子:人生最珍貴的品質,是自知之明

通過孟子和齊全王的對話,我們可以看出來,齊宣王的想法就是用自己的野心征服其他8個國家,凌駕於中原之上,做中原的霸主。

但是孟子卻在這裡提醒齊宣王,您的想法不錯,但是這整個狀態就是“緣木求魚”

何為緣木求魚?

意思就是跑到樹上去抓魚,這樣的想法簡直是錯上加錯,錯的離譜,而且結局一定會給自己留下禍患。

孟子和齊宣王兩人的對話,最精彩的這一處就是緣木求魚的比喻,不僅提醒的是齊宣王,也是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因為在很多人身上常犯的錯誤,就是因為無法正確的審視自己,而過度貪求慾望,給自己帶來禍害和問題。

孟子:人生最珍貴的品質,是自知之明

人對於自己需要有一個最起碼的認知和審視,看到自己的地位處在什麼程度,能力在什麼樣的狀態,才不會因為自己的茫然冒失,給自己帶來問題。

現實生活中,太多的人常常因為無法估量自己而過於自信,總覺得高人一等,甚至以自我為中心,造成了不必要的尷尬和悲劇。包括一個人對於物質的妄想,大多也是來源於無法正確審視自己,而錯誤估量帶來的結果,就好像齊宣王一樣,總想一個人吞併其他8個國家,但是沒有考慮過自己的能力和地位。

《呂氏春秋》之中說:無故莫不有長,莫不有短,人亦然。

一個人不僅要了解自己的能力,也要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在哪裡,才能不斷的自我調整,而讓自己進步,在避免後患的同時,也會給自己的人生帶來一個更好的提升。

孟子:人生最珍貴的品質,是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來源於自我修養和自我慎獨,也是儒學中一再強調的智慧,因為自省才能自律,因為自律才能自重,因為自重才能自信,最後才能具備更好的人格,讓自己與外界和諧共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