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裡看花——定窯《五》

分享是一種美德

有很多人講定窯不算五大名窯當中的,柴窯才是,只是柴窯的遺址還沒有找到,所以才讓定窯補上去的,不知各位看觀是如何想的,不管定窯能不能稱為五大名窯,我們還先來了解一下定窯。必竟是不是也不是我們講一下就算數的。歷史的明天也是先人寫出來的,不是我們講出來的。

鏡裡看花——定窯《五》

<strong>北宋 定窯白釉扣口弦紋三足奩式爐

定窯窯址在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東西燕川村及北鎮村一帶。曲陽自唐代起屬定州(今河北定縣),故名為之定窯。窯址距曲陽縣城30公里,地處太行山東麓餘脈。定窯瓷是我國最早的白瓷之一,是唐代開始,五代時發展,宋代盛行,除白瓷外,也燒醬釉、黑定、綠定等有色瓷器。定窯瓷在元中期已停燒了。定窯瓷器有的在底上有“官”、“新官”、“易定”的款字。定窯器、器形多、胎薄、釉有淚滴痕,有竹刷痕跡。在器面上有刻劃的紋飾和印壓的紋飾。紋飾線條活潑、流暢,在薄胎上的刻劃深度適中,造型輕巧而又靜雅,如龍頭淨水瓶、圓盒、蓋罐等大小十分適中,花紋非常流暢,瓷枕與其他瓷胎造型都十分精美。藏品送拍《北京翰海 保利 睿嘉四季 金沙國際等等》一捌一柒零陸零一一三四,樂先生。

鏡裡看花——定窯《五》

<strong>北宋 定窯劃花八稜大盌

在曲陽燒出的定窯的胎瓷後,各地窯口大量學習製作,仿出了很多和定窯瓷相差不大的白胎白釉瓷,也燒製了一些醬釉,綠釉的定窯式樣的瓷器,如:北方的遼製作了很多類似定窯的產品。但是由於工藝、技術、胎、釉原料等方面的原因都達不到真正的定窯標準,所以人們也同樣稱這些其他的窯產的定窯式產品為定窯系產品。因此要掌握真正定窯產品的特徵才能在實踐中認出真定窯產品還是窯系的產品。

鏡裡看花——定窯《五》

<strong>北宋 定窯黑釉鷓鴣斑葵式盤

定窯唐、宋釉的區別

唐朝就有定窯,那時和宋早期的定窯相似釉色顯白中泛灰,有灰點,北宋時發黃,南宋時瓷較硬重,而北宋和唐時較輕,黑定幾乎無泡,黑中有灰白麻點。

定窯釉的老化

表層釉老化後的亮度和脫釉處的亮度差別大不均勻,細看可見到脫釉處像蒼蠅翅膀紋一樣的小塊塊,俗稱蠅翅紋,氣泡上層比下層的大,上層是有亮度的水泡像魚籽大小,下層是小幹泡。釉面有點像油漆刷過的。有的件幾乎全是幹泡。

定窯看口看釉

定窯芒口就是器的口沿沒有釉,胎是白色、有牙白、赭白等等。胎和釉面細膩,有積釉淚痕呈流淌狀、黃如白中微黃的玉色。

綠定鑑別

晚唐朝時就有綠釉器,宋代綠釉定瓷胎白中泛黃,綠釉明顯不均有流淌現象,釉厚的地方淚滴較長,厚釉部位釉大泡。

真假定窯瓷

真泡亮光難見底,防泡見底光不多。

高仿得假定窯可辨認,真的定瓷泡光亮不見泡底,雖然真定釉面無賊光,防定賊光紋呆拙。泡大小稀疏差不多,但是單個的看一個泡的形狀色澤是不一樣的。假的從泡的外層能看到泡底部,而真的是不能看到泡底的。從器件的外殼也可看出色澤是否有賊光,真的紋飾竹刷,淚滴顯活潑,假的呆板明顯有假相。

定瓷年代窯系原因

唐代燒的白中泛灰,有的有灰點,白中泛青,泛青的在宋代時燒出,北宋晚期用煤燒過。定窯系是指各有窯的省仿燒的定窯器,但不能和河北曲陽的精品比。曲陽燒的為正宗,對鑲嵌的器件要看鏽色及撕開的端面,這樣可以鑑別鑲嵌金屬器是真是假,定窯有鑲嵌的器品。

定窯各年代釉層的觀泡

早期定窯器件白中泛青上層泡大而亮,深層佈滿小實泡(幹泡)大泡整齊而稀。乳白釉和牙白釉的泡像魚籽,也可說像小螞蟻卵,大小泡都有,小珠泡在深層。但是泛青色重的釉泡就少。

鏡裡看花——定窯《五》

宋 定窯紫釉折扣梅瓶

黑定紫定

定瓷分白定、黑定、紫定、綠定、藍定等。黑定和紫定是很突出的。在宋代燒成並且非常成功,都是白胎,器形很代表時代,是古瓷器中難得的。用三四十倍的顯微鏡看,在釉薄的地方有泡,色彩深的地方几乎看不到泡,泡大、小都有,每件器物之間也不一樣,但它們釉層下都像松香調砂一樣的霧沼沼的釉層。這要用定窯的各種特徵去鑑別。但黑定紫定都是鐵燒製成的,色度和沾紫金砂土釉漿的多少,和含鐵情況有關。

白定、甜白、康熙分辨泡

白定、甜白、康熙瓷的泡情況差不多,但是定窯亮泡多,甜白、康熙亮泡和定窯相比要少,康熙時期的瓷器的胎和泡黃灰色,而甜白顯白和青色。當然從釉色,足型胎釉上也可以增加分辨因數和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