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很早承認新中國,卻為啥遲遲未建交?

猶太人跟中國的關係可謂是源遠流長,最早在漢代,四處流浪的猶太人就已經通過絲綢之路進入中國,並一度建立過相當規模的猶太社團。兩個民族不但智力相似,文化燦爛,而且在歷史上都曾經飽經磨難,最重要的是,中國從古至今幾乎從來沒有出現過“反猶主義”,反而給予了相當的同情和關注。比如在二戰時期,大量遭受迫害、無家可歸的猶太人都被中國接納,因此當年的上海也被稱為猶太人的“國際避難所”。在戰爭結束後,兩個新國家不僅相繼建立,而且都是民族解放運動中第一批新興國家。那麼這兩個古老的民族之間,在現代歷史上的關係到底是如何發展的呢?

以色列很早承認新中國,卻為啥遲遲未建交?


話說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根據聯合國協議在故土建國,一年多之後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到了1950年1月9日,以色列的外長就致電周總理,表示承認新中國的合法性,成為西方世界最早承認新中國的國家之一,不但如此,以色列還在聯合國的表決會議上支持新中國的合法席位。要知道以色列之所以能夠建國,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支持,能夠頂住壓力做到這種地步已經算是不錯的了。在這種大好局面下,兩國外交官就在1950年6月20日在莫斯科舉行會晤,八天之後以色列議會就通過了和中國建交的決議。

以色列很早承認新中國,卻為啥遲遲未建交?


但是沒過多久,複雜而艱難的歷史進程就開始了。就在兩國籌劃建交時,朝鮮戰爭爆發了,以色列由於美國立場的堅決遏制,建交進程就被擱置了下來。停戰之後沒過多久,以色列就派出了貿易代表團訪華,準備進一步接觸,可是沒想到變故又出現了。1955年中國參加萬隆會議,決定同亞非拉第三世界一起共同反對帝國主義,所以外交立場就不得不做出調整,轉為支持數量眾多的阿拉伯國家。隨後第二年蘇伊士運河戰爭爆發,中國全力支持埃及納賽爾收復蘇伊士運河,因此就斷絕了和以色列的一切官方聯繫,這一斷就是整整30年。

以色列很早承認新中國,卻為啥遲遲未建交?


雖然兩國在這段時間處於“冰凍期”,但是關係並沒有惡化,比如1971年10月,以色列頂住了美國的壓力,在聯合國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席位的提案上,投了贊成票。可是建交的議程一直遲遲沒有開展,即便是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但是由於中東戰亂不斷,根本沒有時間顧及。因此很多人都說,以色列是中東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國家,但卻是中東最後一個和中國建交的。一直到了80年代,越來越多解決阿以衝突的國際方案出現,中東也開始逐漸趨於和平,中國和以色列也越來越認識到兩國建交的必要性。

以色列很早承認新中國,卻為啥遲遲未建交?


從1985年開始,兩國就開始在香港進行試探性接觸,並且在聯合國大會期間進行會晤,終於在1989年開始了正式的文化交流和合作。1991年之後,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國際局勢發生巨大變化,兩國關係的正常化終於進入日程。1992年以色列外長訪華,並且簽署了建交公告,在新中國成立的43年之後,兩國終於建交了。關係發展的頂峰是在1994年,以色列總理拉賓率領著代表團到達北京,進行5天的訪問。一個科技強國和市場大國的合作必定會帶來極為豐厚的和平紅利,1992年兩國貿易額僅為5147萬美元,到了1994年就已經達到了2.5億美元,而到了2010年貿易額更是到達76.5億美元,增長了整整150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