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被羞辱、李詠去世被群嘲,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哀


袁隆平被羞辱、李詠去世被群嘲,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哀


<strong>將軍孤墳無人問,

<strong>戲子家事天下知!


來源 | 易簡讀書(ID:yijiandushu)


袁隆平被羞辱、李詠去世被群嘲,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哀


前陣子,微博一度淪陷,八卦新聞一波接一波,吃瓜群眾異常興奮。

曾看到一句很心酸的評論,<strong>“戲子家事天下知,將軍孤墳無人問,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似乎無法反駁,對於明星八卦,我們瞭解他們的榮耀,清楚他們醜聞,甚至他們的生日,我們都能一一道來。

但是,我們卻不知道國學大師有誰,不瞭解科學家為國家做了多大的貢獻,更不清楚國家開闢哪些技術,取得了哪些傲人的成績。

還有20天,2018年就要謝幕了。

你知道嗎?

在這一年裡,我們痛失了很多文化巨星:

李敖

朱旭

李詠

金庸

王學泰

丁廣泉

況浩文

饒宗頤

李心敏

常寶華

單田芳

常貴田

師勝傑

吳兆南

二月河

紀梵希

霍金

…..

<strong>他們走了,再也不會回來了。

<strong>

<strong>屬於他們的那個時代,也不動聲響地結束了。

<strong>

<strong>但我相信,這些悄悄跟我們告別的英雄,不曾真正地離開。

<strong>

<strong>因為他們會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不曾被遺忘。

<strong> 01

<strong>國學大師——饒宗頤

<strong>2018年2月6日逝世,享年101歲。

金庸說:“香港如果出了一個饒宗頤,就不會是文化沙漠了。”

饒宗頤是我國著名國學大師,深受國內外學術界重視,被評為是當代的罕有的國學宗匠,更是整個亞洲文化的驕傲。

他的著述可分為:“敦煌學”、“甲骨學”、“詞學”、“史學”、“目錄學’、“楚辭學”“考古學”(含“金石學”)、“書畫”等八大門類。

他更是當代中國百科全書式的古典學者,為中國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袁隆平被羞辱、李詠去世被群嘲,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哀



08年汶川地震,他悲痛不已,心心念念著災區人民,為災區籌得500萬元鉅款。

10年8月,他在敦煌慶賀95華誕,聽聞舟曲發生特大泥石流字災害,他二話不說,把自己的160萬壽禮捐贈給災區。

<strong>今年2月6日,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我相信,他的光芒,一直都在照耀著我們。

<strong> 02

<strong>宇宙之王——霍金


<strong>2018年3月14日逝世,享年76歲。

霍金是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也是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患者,全身癱瘓,不能發音。

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現象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袁隆平被羞辱、李詠去世被群嘲,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哀



<strong>他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被世人譽為“宇宙之王”。

他給我們留下來四大預言:

<strong>一是:外星生命正盯著我們看。

“在無限的茫茫宇宙中,一定存在著其它形式的生命。”

<strong>二是:千年內人類須移民外星,否則“滅絕”。

<strong>三是:智能機器是真正人類“終結者”。

“徹底開發人工智能可能導致人類滅亡。”

<strong>四是:“黑洞”不存在?只有“灰洞”。

<strong>這個仰望星空的人,在2018年3月14日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strong>

<strong>臨終前,還在憂心我們人類的未來,留下《終極問答》,方便我們探索。

<strong>

<strong>宇宙之王,一路走好。

<strong>

<strong> 03

<strong>批判大王——李敖

<strong>2018年3月18日離世,享年83歲。

他自詡為“中國白話文第一人”,寫了一百多本著作,有96本被禁,被西方評為“中國近代最傑出的批評家”。


袁隆平被羞辱、李詠去世被群嘲,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哀


<strong>“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是他的座右銘。

他除了告過’總統’、五院院長、故宮博物院長、檯面上知名的政治人物、媒體負責人,甚至連政府機關也不放過。

他說過很多驚世名言:

<strong>我罵人的方法就是別人都罵人是王八蛋,可我有一個本領,我能證明你是王八蛋<strong> <strong>有人向我挑戰,說“你放馬過來”。我不回話,只是疾馳而去,然後馬後炮打倒他。<strong> <strong>我不能等最後審判時才收拾所有的小人與敵人,在半道里,我也要隨手宰他幾個.<strong> <strong>英國人說英國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對我李敖來說,我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正義。<strong> <strong>我們中國人相信說’吃虧佔便宜’,我從來沒有這樣。過去吃虧就是吃虧了,可是現在我要佔便宜佔回來。我這人就是這樣,絕不吃虧!

<strong>2018年3月18日,那個懟天懟地的批評家走了。

<strong>

<strong>但願天堂有公平、正義、安詳與和平。

<strong> 04

<strong>相聲巨匠——常寶華

<strong>2018年9月7日逝世,享年88歲。

他是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斬獲多個表演藝術獎,被評為全國十大笑星之一。

年輕時他創作相聲、小品、快板一百七十多篇作品,還得到趙樹理、老舍等文藝大師的好評。

<strong>“創作不到點兒,表演不起眼兒,混了大半輩兒,弄個半熟臉兒。”他時常拿這句話來總結自己的舞臺生涯。


袁隆平被羞辱、李詠去世被群嘲,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哀



他是個既嚴肅又幽默的人,對待孩子的教育,他要求“求藝必嚴”,沒有一絲馬虎。

但是他平時私下裡,卻愛開玩笑。有次他接受採訪說:<strong>“去年我得了一場大病,這一下打掉了我500多年的修行啊。”

小時候他家裡窮,特別羨慕別人能有課本和鉛筆唸書,很愛學習,對紙筆珍惜得很。

退休後,他還繼續寫作,教書,哪怕在去世前半個月,還一直堅持創作。

<strong>2018年9月7日,他永遠離開了我們,但我相信,他精益求精,嚴謹的求藝精神,會傳承下來,一代接一代…

<strong> 05

<strong>小提琴之王——盛中國

<strong>2018年9月7日病逝,享年77歲。

他是小提琴演奏家,也是中國交響樂團國家級小提琴獨奏家,對於中國的藝術普及工作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他是最早在國際上為中國爭得榮譽的小提琴家之一,曾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的金唱片獎。

他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唱片流傳於世,在演奏會上也是格外青睞中國民族作品,例如馬思聰的《牧歌》、《春天舞曲》、《思鄉曲》;施光南的《瑞麗江邊》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曲目。


袁隆平被羞辱、李詠去世被群嘲,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哀


盛中國在演奏和教學當中灌注了他的教育思想:<strong>教琴首先是教育人。

他曾說過,<strong>“活得要讓別人需要你、尊重你,死後別人能記住你,任何立在外面的碑都是可以打倒的,立在人們心中的碑打不倒。”

這個“別人”不是別人,就是人民!

為了人民,文藝工作者唯有耐得住寂寞,俯得下身子,才能拿出無愧時代的作品。

<strong>2018年9月7日他永遠離開了我們,讓我們向敬業的文藝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strong> 06

<strong>造神英雄 ——單田芳

<strong>

<strong>2018年9月11日逝世,享年84歲。

他是著名評書藝術家,他這一生錄製了111部共1.5萬餘集廣播、電視評書作品,也是讓評書走向市場的先鋒。

他不僅獲得了終身成就獎,還被定為“評書”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

他的自傳《言歸正傳:單田芳說單田芳》,把自己的一生融進了時代變遷的大歷史中,網友大呼:“老先生的經歷比任何評書都精彩。


袁隆平被羞辱、李詠去世被群嘲,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哀


<strong>“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直到現在,每天仍有一億人聽他評書。

不論是哪個英雄豪傑,大家都會聽到他有多麼曲折離奇的身世,和經歷多大顛沛流離的變動,讓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他不僅是名嘴,更是“造神”英雄。

<strong>2018年9月11日他離開了,享年84歲。

<strong>

<strong>生時多歡樂,逝時多傷悲。斯人已去,經典永存。

<strong>

<strong>他總愛說“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strong>

<strong>只如今,欲知後事如何,再無人分解。

<strong>

<strong>泰斗們一一離世,評書這門傳統行當,也在慢慢消逝…

<strong>

<strong>但願後繼有人,先生千古。

<strong> 07

<strong>最有綜藝價值主持人——李詠

<strong>2018年10月25日去世,享年50歲。

他是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被認為是央視“最有價值的綜藝男主持”。

主持節目有《幸運52》、《非常6+1》、《夢想中國》、《詠樂匯》等,,把中國電視帶到了全民狂歡的新紀元。


袁隆平被羞辱、李詠去世被群嘲,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哀


2008年,《幸運52》開播十年,突然就停播。

大家以為他還會以另一個節目為載,重新歸來。

<strong>沒想到他沒有重來,停播只是為了見證一代人的成長,然後和他們揮手告別。

每次節目現場,他都愛跟觀眾唸叨一句話:

今天,我希望諸位高興而來,滿意而歸。讓電視機前的全國人民都知道,李詠這孫子都這歲數了,還挺紅!

<strong>你這小子,怎麼才這點歲月,就離去了呢?

<strong>

<strong> “我是主持人李詠,下期節目再見!”,是他的口頭禪。

<strong>

<strong>沒有下期節目了,也不能再見了,他選擇在2018年10月25日離開了。

<strong>

<strong>原來成長的代價,就是眼看著伴隨自己長大的人一個個離去。

<strong>

<strong>希望在天上的你,沒有忙碌,只有安詳和自在。

<strong> 08

<strong>中國武俠之王——金庸

<strong>2018年10月30日逝世,享年94歲。

他是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更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他的十四部武俠小說,部部深入人心,開創了中國武俠時代。

金庸一生獲頒榮銜甚多,其中 “當代文豪金龍獎”是對他作品最好的見證。


袁隆平被羞辱、李詠去世被群嘲,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哀


他的作品多次被拍上電視劇,陪伴著一代代人的成長,見證了無數人的童年和青春。

2018年10月30日,他走了。

知道他走時,我沒哭。全網刷屏,舉國哀嚎,我也沒哭。

<strong>但是看到飾演過韋小寶的陳小春,悼念他說:“小寶就此別過,查大俠走好。”

我哭了。

<strong>看到飾演過郭襄的楊冪,悼念他說,“襄兒拜別”。

我也哭了。

<strong>短短几字,我能看到那個快意恩仇的江湖,離我們遠去。

<strong>

<strong>從此以後,再也沒人笑傲江湖了。

<strong>

<strong>他走了,江湖老了,我們的青春也散了。

<strong>

<strong>在這個流行離開的世界,我們仍然不擅長告別。

<strong> 09

<strong>漫威之父——斯坦·李

<strong>2018年11月12日,去世,享年95歲。

斯坦·李是漫威王國的最主要締造者之一,也是漫威電影中的“老頑童” ,被稱為“漫威之父”。

他用一生時光打造了全世界聞名的漫威宇宙,締造了超級英雄宇宙傳奇,改變了美國漫畫產業甚至是文化娛樂產業的人。


袁隆平被羞辱、李詠去世被群嘲,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哀



他筆下的英雄角色是陪伴無數美國人長大的親密戰友,包括《美國隊長》、《X戰警》、《蜘蛛俠》、《神奇四俠》、《綠巨人》等,他的成就已成為美國文化中重要的一部份。

他創造了一個超級英雄的宇宙,那裡面有正義、有善良、有夢想、有每個人心中超級英雄。

<strong>可惜,2018年11月12日,這個有趣的老頑童,走了。

<strong>

<strong>我們失去了創造俠義江湖的金庸,西方超級英雄的世界也失去斯坦·李。

<strong>

<strong>就在今年,我們的超級英雄的創造者,都一一離去了。

<strong>

<strong>他們用這種殘酷的方式告訴我們,我們的童年遠去了,夢也該醒了。

<strong> 10

前段時間,袁隆平因摸了一下豪車,被罵上了熱搜。

一個為國為民的科學家,一個解決了中國13億人口溫飽的老人家,在網友心裡,覺得他配不上一輛豪車。

我心酸不已,就連蔣勁夫家暴都有人支持,卻鮮少有人為他發聲,他可是為國為民的英雄啊。

<strong>為什麼該受追捧的科學家無人尊重,德不配位的流量藝人卻備受追捧?

我們越來越少崇向那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捨己為人”的偉大精神了。

我們也越來越不關心那些緝毒死去的警察,那些為國為民的科學家,那些為國家奮鬥的超級英雄…

<strong>那些光的追求者和傳遞者,好像也在慢慢走散了…

娛樂八卦固然能滿足我們酒足飯飽後的談資,但是我們的精神倉庫並不應該被娛樂圈的“是是非非”填滿。

<strong>倘若我們心中尚有一絲亮光,我們應該給予英雄該有的體面和尊重,不該讓英雄蒙羞,不該讓英雄寒心。

<strong>

<strong>此刻,我想借用魯迅先生的話說一句,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