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壁壘“守舊納新”《喝彩中華》的“破壁”出圈之路


打破壁壘“守舊納新”《喝彩中華》的“破壁”出圈之路


節目創新一直是困擾每一檔季播節目的最大難題。如何才能在不影響節目原本精氣神的基礎上破而後立?已於昨晚播出的新一季東方衛視大型戲曲文化類節目《喝彩中華》找到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優化方向——以拓寬節目參與者身份範圍的方式打破圈層,輔以“人物故事+喝彩大秀”的全新節目模式,在“守舊納新”的同時用更易被大眾接受的方式再度唱響戲曲之美。

以新帶“舊”創造驚喜


打破壁壘“守舊納新”《喝彩中華》的“破壁”出圈之路


唱著流行美聲的“好聲音”平安竟然會川劇變臉的絕活?陪伴著幾代小朋友長大的鞠萍姐姐私底下還是一位精通多派唱法資深票友?昨晚,改版後的新一季《喝彩中華》方一面世就讓不少觀眾又驚又喜。

作為一檔以戲曲為主題的文化類節目,《喝彩中華》首季邀請的嘉賓都是專業的戲曲演員,而在本季節目中,卻有了更多和戲曲有緣的普通人以及在非戲曲領域有建樹的名人等“圈外人”加盟。於是,觀眾得以在節目中看到舞臺上的“變臉大師”變著變著變成歌手平安的驚喜場景,或是印象中總是唱著兒歌的鞠萍姐姐熱情地給大家科普“梅尚荀程”的差異……這種身份變化帶來的反差也讓觀眾感受到了更多不同以往的新鮮感。


打破壁壘“守舊納新”《喝彩中華》的“破壁”出圈之路

在總導演衡娟看來,專業戲曲演員們確實能展現中國傳統文化之美,但如果都是專業人士的話,“這個圈子就太小了”。因此第二季《喝彩中華》力圖在保證藝術水準的前提下,嘗試用名人票友的影響力以及熱愛戲曲的普通人的感染力擴大節目受眾群,這不僅只是一檔小眾節目想要打破圈層的突破之舉,也體現出了節目堅持發揚和傳遞傳統文化精神的社會責任感。在採訪中衡娟表示:“在創作的理念上,其實是我們一直也是敦促自己要有時代精神,能夠與時俱進,這也是作為海納百川的海派文化發祥地的媒體和電視人應該所具有的一種勇氣和精神。”

以情動人講好故事

隨著新媒體的崛起以及傳播方式的不斷髮展,碎片化的敘事方式越來越成為內容傳播的主流,而入門門檻高的傳統藝術則越來越難以引起年輕觀眾的興趣。

此前,《喝彩中華》曾嘗試過讓專業人士“出圈”,結合搖滾、網遊等年輕觀眾喜聞樂見的元素讓大眾感受傳統藝術之美。為了進一步打破觀眾對傳統藝術“高不可攀”的刻板印象,在新一季節目中,《喝彩中華》又將喝彩人結合自身經歷講述的故事當做串聯節目的主線,摒棄枯燥的說教講解,在一個個精彩的故事中普及戲曲知識。


打破壁壘“守舊納新”《喝彩中華》的“破壁”出圈之路

想要學習四川的變臉絕技要經歷怎樣的入門考驗?同樣是唱京劇,“梅尚程荀”四大派別的唱腔風格又有何不同?節目中,曾在入門時親身體驗過“憋氣大法”的平安以及有緣在電視臺跟隨不同老師學習的鞠萍姐姐回憶起往事都變得“說的比唱的好聽”。而作為觀眾最熟悉的“美猴王”,六小齡童更是在講解猴戲演繹技巧時曝光了觀眾平時難得耳聞的“內心戲”,令人大開眼界。

此外,創作了電視劇《偽裝者》的著名編劇張勇,竟是因為痴迷越劇而開始劇本創作,並在偶像趙志剛老師的幫助下成功走上編劇之路。作為一名普通人,其自帶正能量的的傳奇勵志故事更能引發普通觀眾的情感共振。而這些充滿新鮮感的有趣故事,也順利搭建起了講述者和受眾之間理解橋樑,從而拉近普通觀眾與戲曲文化的距離,吸引更多觀眾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戲曲之美。


打破壁壘“守舊納新”《喝彩中華》的“破壁”出圈之路

以退為進“破壁”出圈

除了身份不再受限的“喝彩人”和全新的節目表現形式,新一季《喝彩中華》在藝術展現方面也進行了升級。從上一季的“喝彩表演”到這一季的“喝彩大秀”,《喝彩中華》在表演上始終貫徹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理念,不過由於“喝彩人”身份的變化,節目有了更多機會用創新的表現形式抓住年輕觀眾的眼球。不論是平安與自己的師父康勇合作的《變臉》還是越劇大師趙志剛演唱的改編版《偽裝者》主題曲,都給觀眾帶來了全新的體驗。


打破壁壘“守舊納新”《喝彩中華》的“破壁”出圈之路

儘管這種碎片化的表達方式看似沒能完整展現出傳統藝術的全部神髓,但相較於一些在二次元流行的所謂“國風”,《喝彩中華》嘗試用更紮實的基本功做到舉重若輕,在創新的基礎上不失其根本,最終達到不僅能打破傳統戲曲和潮流文化之間的“次元壁”,同樣也能打破橫亙在傳統文化和普通觀眾之間的觀念壁壘的雙贏效果。

正如節目總導演衡娟所說,“我們想打通普通觀眾和傳統文化之間的壁壘,哪怕走得遠一點,可能有一些聲音不是圈內能接受的,但能爭取到更多普通觀眾的關注,讓他們通過節目認識真正的傳統文化,也讓我們的節目成為年輕人接觸傳統文化的啟蒙。”“破壁”於《喝彩中華》而言還只走出了第一步,最終它能否讓傳統文化真正走進觀眾的心裡,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