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壁垒“守旧纳新”《喝彩中华》的“破壁”出圈之路


打破壁垒“守旧纳新”《喝彩中华》的“破壁”出圈之路


节目创新一直是困扰每一档季播节目的最大难题。如何才能在不影响节目原本精气神的基础上破而后立?已于昨晚播出的新一季东方卫视大型戏曲文化类节目《喝彩中华》找到了令人眼前一亮的优化方向——以拓宽节目参与者身份范围的方式打破圈层,辅以“人物故事+喝彩大秀”的全新节目模式,在“守旧纳新”的同时用更易被大众接受的方式再度唱响戏曲之美。

以新带“旧”创造惊喜


打破壁垒“守旧纳新”《喝彩中华》的“破壁”出圈之路


唱着流行美声的“好声音”平安竟然会川剧变脸的绝活?陪伴着几代小朋友长大的鞠萍姐姐私底下还是一位精通多派唱法资深票友?昨晚,改版后的新一季《喝彩中华》方一面世就让不少观众又惊又喜。

作为一档以戏曲为主题的文化类节目,《喝彩中华》首季邀请的嘉宾都是专业的戏曲演员,而在本季节目中,却有了更多和戏曲有缘的普通人以及在非戏曲领域有建树的名人等“圈外人”加盟。于是,观众得以在节目中看到舞台上的“变脸大师”变着变着变成歌手平安的惊喜场景,或是印象中总是唱着儿歌的鞠萍姐姐热情地给大家科普“梅尚荀程”的差异……这种身份变化带来的反差也让观众感受到了更多不同以往的新鲜感。


打破壁垒“守旧纳新”《喝彩中华》的“破壁”出圈之路

在总导演衡娟看来,专业戏曲演员们确实能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但如果都是专业人士的话,“这个圈子就太小了”。因此第二季《喝彩中华》力图在保证艺术水准的前提下,尝试用名人票友的影响力以及热爱戏曲的普通人的感染力扩大节目受众群,这不仅只是一档小众节目想要打破圈层的突破之举,也体现出了节目坚持发扬和传递传统文化精神的社会责任感。在采访中衡娟表示:“在创作的理念上,其实是我们一直也是敦促自己要有时代精神,能够与时俱进,这也是作为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发祥地的媒体和电视人应该所具有的一种勇气和精神。”

以情动人讲好故事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以及传播方式的不断发展,碎片化的叙事方式越来越成为内容传播的主流,而入门门槛高的传统艺术则越来越难以引起年轻观众的兴趣。

此前,《喝彩中华》曾尝试过让专业人士“出圈”,结合摇滚、网游等年轻观众喜闻乐见的元素让大众感受传统艺术之美。为了进一步打破观众对传统艺术“高不可攀”的刻板印象,在新一季节目中,《喝彩中华》又将喝彩人结合自身经历讲述的故事当做串联节目的主线,摒弃枯燥的说教讲解,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中普及戏曲知识。


打破壁垒“守旧纳新”《喝彩中华》的“破壁”出圈之路

想要学习四川的变脸绝技要经历怎样的入门考验?同样是唱京剧,“梅尚程荀”四大派别的唱腔风格又有何不同?节目中,曾在入门时亲身体验过“憋气大法”的平安以及有缘在电视台跟随不同老师学习的鞠萍姐姐回忆起往事都变得“说的比唱的好听”。而作为观众最熟悉的“美猴王”,六小龄童更是在讲解猴戏演绎技巧时曝光了观众平时难得耳闻的“内心戏”,令人大开眼界。

此外,创作了电视剧《伪装者》的著名编剧张勇,竟是因为痴迷越剧而开始剧本创作,并在偶像赵志刚老师的帮助下成功走上编剧之路。作为一名普通人,其自带正能量的的传奇励志故事更能引发普通观众的情感共振。而这些充满新鲜感的有趣故事,也顺利搭建起了讲述者和受众之间理解桥梁,从而拉近普通观众与戏曲文化的距离,吸引更多观众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戏曲之美。


打破壁垒“守旧纳新”《喝彩中华》的“破壁”出圈之路

以退为进“破壁”出圈

除了身份不再受限的“喝彩人”和全新的节目表现形式,新一季《喝彩中华》在艺术展现方面也进行了升级。从上一季的“喝彩表演”到这一季的“喝彩大秀”,《喝彩中华》在表演上始终贯彻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理念,不过由于“喝彩人”身份的变化,节目有了更多机会用创新的表现形式抓住年轻观众的眼球。不论是平安与自己的师父康勇合作的《变脸》还是越剧大师赵志刚演唱的改编版《伪装者》主题曲,都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打破壁垒“守旧纳新”《喝彩中华》的“破壁”出圈之路

尽管这种碎片化的表达方式看似没能完整展现出传统艺术的全部神髓,但相较于一些在二次元流行的所谓“国风”,《喝彩中华》尝试用更扎实的基本功做到举重若轻,在创新的基础上不失其根本,最终达到不仅能打破传统戏曲和潮流文化之间的“次元壁”,同样也能打破横亘在传统文化和普通观众之间的观念壁垒的双赢效果。

正如节目总导演衡娟所说,“我们想打通普通观众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壁垒,哪怕走得远一点,可能有一些声音不是圈内能接受的,但能争取到更多普通观众的关注,让他们通过节目认识真正的传统文化,也让我们的节目成为年轻人接触传统文化的启蒙。”“破壁”于《喝彩中华》而言还只走出了第一步,最终它能否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观众的心里,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