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买套房子,我们都卑微成了什么样子?

为了买套房子,我们都卑微成了什么样子?

当一个小人物冲向大时代,有多少伤害埋伏左右。

——1——

2012年的某一天,我们在案场闲聊。说到当时的浙江省一流豪宅,在2009、2010年开盘时,许多身家千万、亿万的富豪们,为了买套房子,跑来彻夜排队。通宵排队是非常辛苦的,没有床,没有空调,没有沙发,没有热水,有的只是一张很随意的凳子,在半户外的空间,坐着也不舒服,可能还有蚊子。但是这些有身家的人,真的排了一整晚。

这些人,在自己的行业或者公司,在自己的家人、朋友面前,哪一个不是有头有脸、风光无限?然而为了一套房子,他们和街上大热天排队3小时买杯喜茶的普通人无异,和外婆家门口排队2小时只为了吃顿饭的普通人无异,和超市促销时排队数小时只为了买几个便宜鸡蛋的大伯大妈无异。

那时我想的是,一套房子,尤其是一套好房子,排队也值得。

——2——

此后,是杭州楼市失落的五年。从2011年到2014年,这五年的泥淖,诞生了数不清的大新闻。破产的传闻、收购的传闻到真的有公司破产的新闻和被收购的新闻,降价的事件,打砸售楼处的风波,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这五年,是开发商求着客户买房子的五年。开发商为了卖房子,基本上会答应客户大部分的要求。我自己的经历中,有两件事印象特别深刻:

第一件,是我们的一个销售员,为了卖一套2000多万的大宅,持续跟踪客户23个月,最终客户被销售员的诚意打动,决定购买。23个月,在疯狂的当下,在28秒可以售罄的当下,犹豫23秒销售员都不会理你,何况是23个月,几乎整整两年。

第二件,是我们做的精装修项目,有个客户自身对于装修的想法和理解非常多,提出了无数的设计变更。她这套房子,几乎从买下之后就开始植入自己的想法,不断加自己的个人意志,一直改到交付,都没有改完。而因为那时房子实在去化缓慢,几乎她的所有要求,我们都答应了,除了一点点设计费,其他几乎都免费……

放在当下,尤其是开发商不断降低标准、减少配置的却依然可以卖更高价格的当下,能买到就不错了,还想要求开发商做品质?做品质还不够,还想做个性化?门都没有!

——3——

2015年起,杭州开始一路狂奔。2015年是量的空前释放,价格并未起飞。2016年,则是量价齐飞。这一年,套了许多年的奥体、萧山、七堡到九堡、丁桥、勾庄、三墩北、未来科技城等等许多板块解套,价格甚至一飞冲天,纷纷达到历史新高。连瓶窑、崇贤、星桥、义桥等以前刚需都不愿去的地方,也迎来了暴涨。

然后,买房再次变得异常艰难。

对于大部分来说,在这样的市场下,房子不是用来炒的,也不是用来住的,而是用来看的。很多房子,你甚至连看的机会都没有了。

于是,为了买套房子,许多人又变成了卑微的样子。

漏液排队?还是别闹了。2009-2010年,你漏夜去排队,起码还有个先来后到,如今,就算你提前三天去驻守,吃喝拉撒都在售楼处,也照样可能空手而归。因为关系不够硬的,连通知开盘都不会发给你,等到你收到消息,房子早没了。

那去找关系?现在买房不仅需要找关系,还得拼关系;为了保险,不仅要拼关系,还得拼多个关系。找到营销总,项目总,乃至城市总,可能都没用。找到镇上的,街道的,区里的,市里的,乃至省里的关系,可能一样要摇号。我听到的最夸张的故事,是一个朋友为了买奥体某红盘,找遍杭州所有关系都没用,直接找到老板才买到一套……

那买号子呢?之前可以的,市区红盘一个号子几十万,郊区几万,买了号子还是能买到房子的。但是现在,不好意思,有开发商被举报了,有几家开发商已经发声明了,他们自己没干,都是外人干的。虽然我是不信的,也没人去查,但是既然被举报,起码会收敛一点,所以从现在开始,买号子被骗的可能性会很大,买了号子买不到房子的概率也会很大。

想贷款呢?对不起,一次性往里走,按揭的靠边站。首套房,只拿得出三成首付的?边都不让你靠,现在天热,哪儿凉快哪儿歇着去吧。连凑三成首付都很紧凑的呢?算了,这房子不卖给你,毕竟现在大多数楼盘都是一两千人抢一两百套房,劝退客户都来不及呢……

曾经,房奴是个贬义词,含义复杂;现在是褒义词,含义一样复杂。

许多的人,都是想做房奴而不得。

为了买套房子,我们都卑微成了什么样子?

——4——

你的娃要上学?关我屁事。

你原来的房子已经卖掉了,买不成就变成了无房户?关我屁事。

你被限制网签又碰上政策加码了,被迫提高首付和利率?关我屁事。

你要求人托关系,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满脸堆笑贴别人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屁股?关我屁事。

……

在当前的政策与市场下,你所有的需求,所有为了买房子而付出的艰辛、隐忍与卑微,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值一提。对于正在追求首套、或者首改的人,更是如此。

房子已经不再是房子,而是一种神秘的东西。它让人哭,让人笑,让人百般折腾也心甘情愿,让人受尽委屈也怡然自得。它让买到的人也许并不那么开心,让买不到的人永远那么失落。它让人失去理智,也失去情感。所有房子本该拥有的意义在它那里一文不值,而本来只属于房子附加条件的东西却被无限放大,成为比房子更重要的一切。

这种状态并不好,只是我们不知道它会持续多久。

就像2011年的极度深寒之时,我们不会想到2016年会极度疯狂。谁又知道,这为房子癫狂乃至迷狂之后,又会怎样呢?

当一个小人物冲向大时代,有多少伤害埋伏左右?只是我们现在看不见。

也许那时,卑微的人依然卑微着。

为了买套房子,我们都卑微成了什么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