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買套房子,我們都卑微成了什麼樣子?

為了買套房子,我們都卑微成了什麼樣子?

當一個小人物衝向大時代,有多少傷害埋伏左右。

——1——

2012年的某一天,我們在案場閒聊。說到當時的浙江省一流豪宅,在2009、2010年開盤時,許多身家千萬、億萬的富豪們,為了買套房子,跑來徹夜排隊。通宵排隊是非常辛苦的,沒有床,沒有空調,沒有沙發,沒有熱水,有的只是一張很隨意的凳子,在半戶外的空間,坐著也不舒服,可能還有蚊子。但是這些有身家的人,真的排了一整晚。

這些人,在自己的行業或者公司,在自己的家人、朋友面前,哪一個不是有頭有臉、風光無限?然而為了一套房子,他們和街上大熱天排隊3小時買杯喜茶的普通人無異,和外婆家門口排隊2小時只為了吃頓飯的普通人無異,和超市促銷時排隊數小時只為了買幾個便宜雞蛋的大伯大媽無異。

那時我想的是,一套房子,尤其是一套好房子,排隊也值得。

——2——

此後,是杭州樓市失落的五年。從2011年到2014年,這五年的泥淖,誕生了數不清的大新聞。破產的傳聞、收購的傳聞到真的有公司破產的新聞和被收購的新聞,降價的事件,打砸售樓處的風波,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這五年,是開發商求著客戶買房子的五年。開發商為了賣房子,基本上會答應客戶大部分的要求。我自己的經歷中,有兩件事印象特別深刻:

第一件,是我們的一個銷售員,為了賣一套2000多萬的大宅,持續跟蹤客戶23個月,最終客戶被銷售員的誠意打動,決定購買。23個月,在瘋狂的當下,在28秒可以售罄的當下,猶豫23秒銷售員都不會理你,何況是23個月,幾乎整整兩年。

第二件,是我們做的精裝修項目,有個客戶自身對於裝修的想法和理解非常多,提出了無數的設計變更。她這套房子,幾乎從買下之後就開始植入自己的想法,不斷加自己的個人意志,一直改到交付,都沒有改完。而因為那時房子實在去化緩慢,幾乎她的所有要求,我們都答應了,除了一點點設計費,其他幾乎都免費……

放在當下,尤其是開發商不斷降低標準、減少配置的卻依然可以賣更高價格的當下,能買到就不錯了,還想要求開發商做品質?做品質還不夠,還想做個性化?門都沒有!

——3——

2015年起,杭州開始一路狂奔。2015年是量的空前釋放,價格並未起飛。2016年,則是量價齊飛。這一年,套了許多年的奧體、蕭山、七堡到九堡、丁橋、勾莊、三墩北、未來科技城等等許多板塊解套,價格甚至一飛沖天,紛紛達到歷史新高。連瓶窯、崇賢、星橋、義橋等以前剛需都不願去的地方,也迎來了暴漲。

然後,買房再次變得異常艱難。

對於大部分來說,在這樣的市場下,房子不是用來炒的,也不是用來住的,而是用來看的。很多房子,你甚至連看的機會都沒有了。

於是,為了買套房子,許多人又變成了卑微的樣子。

漏液排隊?還是別鬧了。2009-2010年,你漏夜去排隊,起碼還有個先來後到,如今,就算你提前三天去駐守,吃喝拉撒都在售樓處,也照樣可能空手而歸。因為關係不夠硬的,連通知開盤都不會發給你,等到你收到消息,房子早沒了。

那去找關係?現在買房不僅需要找關係,還得拼關係;為了保險,不僅要拼關係,還得拼多個關係。找到營銷總,項目總,乃至城市總,可能都沒用。找到鎮上的,街道的,區裡的,市裡的,乃至省裡的關係,可能一樣要搖號。我聽到的最誇張的故事,是一個朋友為了買奧體某紅盤,找遍杭州所有關係都沒用,直接找到老闆才買到一套……

那買號子呢?之前可以的,市區紅盤一個號子幾十萬,郊區幾萬,買了號子還是能買到房子的。但是現在,不好意思,有開發商被舉報了,有幾家開發商已經發聲明瞭,他們自己沒幹,都是外人乾的。雖然我是不信的,也沒人去查,但是既然被舉報,起碼會收斂一點,所以從現在開始,買號子被騙的可能性會很大,買了號子買不到房子的概率也會很大。

想貸款呢?對不起,一次性往裡走,按揭的靠邊站。首套房,只拿得出三成首付的?邊都不讓你靠,現在天熱,哪兒涼快哪兒歇著去吧。連湊三成首付都很緊湊的呢?算了,這房子不賣給你,畢竟現在大多數樓盤都是一兩千人搶一兩百套房,勸退客戶都來不及呢……

曾經,房奴是個貶義詞,含義複雜;現在是褒義詞,含義一樣複雜。

許多的人,都是想做房奴而不得。

為了買套房子,我們都卑微成了什麼樣子?

——4——

你的娃要上學?關我屁事。

你原來的房子已經賣掉了,買不成就變成了無房戶?關我屁事。

你被限制網籤又碰上政策加碼了,被迫提高首付和利率?關我屁事。

你要求人託關係,到處求爺爺告奶奶,滿臉堆笑貼別人剛從冰箱裡拿出來的屁股?關我屁事。

……

在當前的政策與市場下,你所有的需求,所有為了買房子而付出的艱辛、隱忍與卑微,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不值一提。對於正在追求首套、或者首改的人,更是如此。

房子已經不再是房子,而是一種神秘的東西。它讓人哭,讓人笑,讓人百般折騰也心甘情願,讓人受盡委屈也怡然自得。它讓買到的人也許並不那麼開心,讓買不到的人永遠那麼失落。它讓人失去理智,也失去情感。所有房子本該擁有的意義在它那裡一文不值,而本來只屬於房子附加條件的東西卻被無限放大,成為比房子更重要的一切。

這種狀態並不好,只是我們不知道它會持續多久。

就像2011年的極度深寒之時,我們不會想到2016年會極度瘋狂。誰又知道,這為房子癲狂乃至迷狂之後,又會怎樣呢?

當一個小人物衝向大時代,有多少傷害埋伏左右?只是我們現在看不見。

也許那時,卑微的人依然卑微著。

為了買套房子,我們都卑微成了什麼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