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完成了這些事

在年初,我給自己的2018年定的基調是“學會和自己相處

”,以前我把太多精力放在工作本身,經常加班去完成一個又一個的任務,業餘時間也是圍繞著提高工作技能,以至於忽略了心裡的一些聲音,整個人的狀態顯得很焦躁。

所以在2018年,希望能更好的和自己相處:不去刻意控制情緒,思考情緒背後折射出的真實自己,接受自己的不足,慢慢去消化。

這一年,領會得還不錯,我懂得凡事不能揠苗助長,需要循序漸進,每個人都希望那個最好的結果,但是當前階段無論好壞,都是達到期望結果的必經路徑。

認識到這一點後,在生活或工作中,對待當前的不足,就沒有那麼焦慮了。

雞湯喝完了,接下來從本職工作(產品)、業餘時間(區塊鏈、運營)這3個方面梳理這一年的成果。

01 產品

今年是我轉到產品經理的第3年,從剛開始的不自信、到現在對於需求的設計遊刃有餘,尤其是在設計了2個大型系統後,我總結了一下自己的產品設計流程,與朋友們分享。

產品設計流程包含需求調研、需求編寫、需求跟進和上線操作說明。

》需求調研

用戶對於自己遇到的問題,會有自己的理解和方案,我們在調研時,很容易被用戶的方案所侷限,此時最好去挖掘需求的背景和用戶面臨了哪些問題,這才是痛點。

不要輕易相信用戶所說的他們想要的功能,一定要弄清楚他們遇到了什麼問題。

在調研階段,還需要弄清楚需求所涉及到的角色、每個角色期待實現哪些功能,每個功能背後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詢問用戶將來會有哪些相關規劃,用來提前預埋到流程設計中,防止重構。

》需求編寫

很多產品經理在對接技術部門時,僅輸出業務需求文檔,描述業務方的功能點和功能流程,但是缺乏每個流程的觸發條件和需要執行的邏輯處理,這樣的交付文檔會增加後續與技術、測試的溝通成本。

比如某個邏輯漏洞,和技術溝通好處理方案後,後續還需要單獨和測試講解,如此來回溝通,導致時間的浪費、也會給同事不專業的印象。

在編寫需求時,最好是在原型中標明每個流程/按鈕的觸發條件、觸發後的邏輯處理,對於比較複雜的邏輯處理,可以用viso繪製流程圖後貼在原型中,這樣能讓對接的同事一目瞭然,也方便後續排查問題。

當然,繪製業務邏輯圖的前提是產品經理需瞭解技術原理。非研發出身的產品經理,可以多看看接口文檔,瞭解前後臺的交互邏輯;業餘時間也可以看看介紹技術原理的書籍。

只要用心的堅持去做,一定會有突破的。

》需求跟進

對於分工不明確或創業型的公司,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比較雜,往往一個需求提交後,就開始緊鑼密鼓的開展下一個需求的調研,容易出現已提交的需求沒有及時跟進,導致上線後的功能與當初的設計有出入。

而產品經理要對需求負責,除了功能上的bug外,出現其他與客戶期望不一致的地方,都需要耗費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去迭代。

所以,在需求進入到測試階段後,最好自己體驗下,確認下主體流程是否與設計的一致,最大限度確保交互成果符合預期。

如果產品經理對上線後的產品,是什麼樣的都不熟悉,下次迭代時可能都不知道已經實現到哪一步了,更不用說把握產品方向了。

》產品使用說明書

產品上線時,往往需要同步將使用說明書交付,使用說明書的編寫比較簡單,但是如果只是簡單的將界面截個圖,介紹界面內容和操作流程,這樣是不夠的。

最好有個異常說明:什麼條件下觸發了什麼操作、會出現哪些異常。這樣能給產品經理節省很多向客戶解釋的時間;同時提前知曉這些異常,也能減少客戶的疑惑、提升體驗。

以上是我對產品設計流程的總結,可以看出,提高工作效率不僅僅侷限於完成當前工作,還要將後續可能會耗費時間/成本的地方提前準備好應對方案,這是風險意識,也能讓你更加遊刃有餘的處理工作中的突發情況。

02 區塊鏈

業餘時間我將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對區塊鏈知識的學習上,目前完成了《精通比特幣》的學習,同時在公眾號中輸出了總結,對區塊鏈或比特幣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看系列文章:

進入公眾號“Tina說”->點擊菜單“區塊鏈”。

對於沒有技術基礎的朋友,閱讀起來可能會有些吃力,現在區塊鏈還處於底層系統的研發探索階段,應用場景還沒有普及,所以參與人數並不多。而區塊鏈源於比特幣系統,所以入門區塊鏈最好還是從源頭開始。

18年幣圈又經歷了一輪完整的牛轉熊,身處其中,深深的體會到了長期價值投資的重要性。

這一年,我將公眾號的定位調整為“從0到1建立區塊鏈認知”,從關注和閱讀量來看效果不好,雖然今年懷孕生子,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執行力不夠,其次是沒有重視公眾號的運營。所以下半年開始有意識的搭建運營的知識體系。

03 運營

建立一門技能的完整知識體系的最好方法是閱讀這個領域的經典書籍。今年閱讀了幾本介紹運營的書:

《運營之光》:全面的互聯網運營方法論和技能介紹,其中給我最大的啟發是:運營是一門細節活,不應該是滿滿的套路,真誠和靠譜才能長久。

《一個廣告人的自白》:與其說是介紹製作優良廣告的方法,更是大衛·奧格威的經營哲學的體現。

《瘋傳:讓你的產品和思想像病毒一樣傳播》:作者舉了很多例子來說明,被用戶廣泛傳播的產品或內容,滿足了6條原則中的至少一條或多條,這6條原則是社交貨幣、誘因、情緒、公共性、使用價值和故事。

《流量池》:用豐富的例子,介紹了各種獲取流量的方式,可以幫助瞭解當前市面上運營的背後邏輯。

《烏合之眾》:勒龐的大眾心理研究,系統的講述群體的思維方式以及說服群體的方法,聯想到微商在推廣產品時經常用的斷言法、反覆重複以及模仿傳染法,都在這本100多年的書中進行了總結。

04 當前與未來

過去的2018,雖沒有拿得出手的成果,可喜的是在自我認知的提升和未來的規劃上,已經前進了一大步。生活並沒有逼迫我要有所作為,一直以來,我只想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越努力越幸運,共勉。

現在正是互聯網的裁員潮,對產品經理這個崗位的需求也是逐年減少,但是對於精通行業知識、懂得運營變現的產品經理,永遠都不會過時,建議產品經理平常多關注新的風口、通過運營獲取變現,以提高競爭力。

2019,依舊是積累和探索的一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