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中国创业企业最大悲剧(1):被曝光的数据

引言“上帝欲其死亡,必先令其疯狂。”——莎士比亚《麦克白》

近日,用户反映ofo退押金周期再延长,由原来1-10个工作日延长至1-15个工作日,ofo此举引发了一些用户的不满。有关共享单车押金退款难的新闻几乎每隔几个月就会上演一次,此次情况愈加严峻,还因加之近日ofo法人代表更替,我们不禁怀疑小黄车是否已经成为“昨日黄花”,它还能顺利度过这个冬天?事实上,我认为无论ofo做何解释都无济于事,其最终结果已很难给天下人“爆个大冷门”,只是一场可以预见的悲剧。

小黄车ofo有点像当下中国的房地产产业一样,是一盘难解的死局——开发商不想降价,银行更不想降价,政府的钱袋子需要土地财政、业主巴不得价格越高越好。如此一来在没有风吹草动的情况下大家维持在这个价格水平上相安无事,而那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草”是什么,谁也不清楚。

小黄车ofo也有相同之处:尽管已经债台高筑,惨淡经营,盈利无望,资金链极尽断裂,但每一个大小股东都不想让它死,还在拼命地讲故事,用中国大市场的数据到处寻找新的投资人。

ofo中国创业企业最大悲剧(1):被曝光的数据

共享造成的浪费(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Ofo的种种传闻绝不是空穴来风。以下数据“昭然若揭”

ofo每辆单车净损益-819元/年,而摩拜只有-157元/车。由此可见,其管理运营存在的问题之严重。以摩拜这个水平盈利预期都难以预测,差距达-662元/年的ofo只会有“日薄西山”之叹。

退一步说,不看其市场竞争力,仅从ofo自身运营进行评估,更难让人对其产生信心。ofo每月运营费用高达5-6亿,目前账上仅存现金仅4亿多,还能维持多久?总负债64.96亿,其中用户押金36.50亿,供应商欠款10.20亿,不动产借款17.7亿。债台高筑,悬崖勒马为时晚矣!

创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而ofo目前的广告收入只有1亿元左右,这个收入和巨额的亏损比“打不起定盘星来”。原来美好的设想:巨额的押金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来理财创收。当股市的暴跌这一“梦”想也化为泡影。加之竞争对手的免押金举措又使公司出现押金挤兑现象。其兑现时间一拖再拖,没有了押金,单纯靠股权融资为继,又没有创收来源,无怪乎在今年迎来了至暗时刻,四处寻求卖身,从炙手可热的独角兽,成了无人接盘的烫手山芋。苟延残喘之下,ofo开始寻求新的盟军——滴滴。但与滴滴的产业链协同效应的设想,也只能是一种空想。一般人想象不出以下理想化场景:下来出租车刚好有足量的共享单车供你使用。出租车的目的地是一种极不确定的情况,这样一来共享单车的大数据对出租车、专车、快车能够带来多少创收机会和数量更是难以预计。就算有作用,共享单车的巨量运营成本必然是一种得不偿失结果。面对这种结果,如果还有人投资那只能是“疯”了。

最后一点,就是它的“伪共享”经济属性也是它难以为继的一个重大问题。共享经济是以互联网平台为中心,将两边的资产和资源整合到平台,从而形成一处持续盈利的业态。平台的资产非常轻,仅是网络设备和资讯。相反,共享单车只“共享”了一端,而另一端是花费重金购买一大批巨大的实物资产。Ofo以其全部动产做抵押从阿里借款17.7亿,我们以贷款率50%计算,ofo的动产总额不会低于35个亿,企业管理这部分资产的投入是巨大的。这也是共享单车不能盈利的最根本的原因。

ofo中国创业企业最大悲剧(1):被曝光的数据

世界著名的创业专家埃里克·莱斯和史蒂夫·布兰克在他们的著作中明确指出,衡量一个创业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准:即通过前期的迭代,形成可盈利、可扩张和可持续的结果。

显然,小黄车ofo经过三年的迭代,并没有出现“可盈利”和“可持续”的显形数据和隐形数据。相反,通过种种分析我们看到所谓“共享”单车这一共享模式原来是“皇帝的新衣”——假象。

我和我的团队将用三篇连续文章为大家分析:为什么说ofo是中国创业企业最大的悲剧。

今天是第一篇。

第二篇预告:ofo中国创业企业最大悲剧(2):糟糕的商业模式

大家盛赞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第三篇预告:ofo中国创业企业最大悲剧(3):为“门口的野蛮人”唱一回赞歌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门口的野蛮人”或许就是创业者最好的市场导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