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奪嫡,聖祖含淚而終,雍正繼位八位皇子下場慘淡

清朝康熙歷史上的九子奪嫡事件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九個兒子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原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後來繼位的雍正皇帝)、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禎爭奪皇位的事件。

九子奪嫡,聖祖含淚而終,雍正繼位八位皇子下場慘淡

康熙十三年(1674年),皇二子(實際上是第六子)胤礽。皇后赫舍里氏在生育允礽時難產死亡,年僅22歲。康熙十分傷心,故對胤礽格外鍾愛,第二年就冊立他為皇太子。這年康熙22歲,皇太子才兩歲。康熙的這個決定雖然看到他父親未能儘早立儲的教訓,但立儲過早、太子過幼,顯然也是欠妥當的。在皇太子冊立後的33年間,朝廷中形成太子黨。皇太子集團中皇太子胤礽的生母皇后赫舍里氏的祖父是索尼,父親是領侍衛內大臣噶布喇,叔父是當朝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索額圖結黨,趨奉皇太子,議論國政,密謀大事。康熙深感自己的皇位和生命受到威脅,後來康熙下令將索額圖處死,同時警告皇太子。但皇太子並未因此而收斂,反而更加乖張。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蘭圍場的布爾哈蘇臺行宮,康熙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宣佈廢除皇太子。

九子奪嫡,聖祖含淚而終,雍正繼位八位皇子下場慘淡

劇中的皇太子胤礽

康熙廢皇太子引出一個更為嚴重的後果是:抱有野心的皇子們,結黨鑽營,謀貪大位。於是在太子黨之外,又形成皇八子集團和皇四子集團。皇八子集團。在初廢皇太子之後,皇八子胤禩任內務府總管事,黨羽相結,謀為代立。太子被廢之後儲位空懸,也不是回事。大臣們建議康熙早定儲位。康熙看到廢皇太子後諸子爭奪儲位鬥爭更為複雜,也更為激烈,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復立胤礽為皇太子。諸皇子明白:既然皇太子第一次能被廢掉,也可能第二次被廢掉。於是,皇太子集團與皇八子集團之間的鬥爭更加激化。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決定再廢皇太子,對其黨羽恨之入骨、嚴厲懲罰,如將尚書齊世武“以鐵釘釘其五體於壁而死”,將死於獄中的步軍統領託合齊銼屍焚燒。這樣,形勢越發複雜,在皇太子集團和皇八子集團之間的皇四子胤禛也逐漸形成集團。

九子奪嫡,聖祖含淚而終,雍正繼位八位皇子下場慘淡

劇中的皇八子胤禩

皇四子集團。皇四子黨包括胤禛的十三弟胤祥、十七弟胤禮,以及隆科多、年羹堯等。胤禛頗有心計,細心觀察,不露聲色。他對皇太子的廢立,窺測風向,暗藏心機。他對皇八弟胤禩集團,既不附從,也不作對。他佯聽父言,“安靜守分”,虔心佛法,廣結善緣,巧妙地將自己隱蔽起來。他對父皇表示忠孝,又盡力友善兄弟,並交好朝廷諸臣。對其同母所生的皇十四弟胤禎,卻不去交結,聽任其同皇八弟胤禩結黨。當皇太子黨和皇八子黨爭得魚死網破的時候,在父皇、兄弟、王公、大臣們將視線集註於皇太子黨和皇八子黨的時候,他以不爭為爭,坐收漁人之利。胤禛為著謀取皇位,韜光養晦,費盡心機。胤禛伺機展露才華。不露才華,英明之父皇瞧不上;過露所長,同樣會引起皇父疑忌。對兄弟友愛:大度包容,和睦相待。對事對人都要平和忍讓:能和則和,能結則結,能忍則忍,能容則容。使有才能的人不忌恨他,沒有才能的人把他當作依靠,一步一步地繞過皇位爭奪中的險灘暗礁,向著皇帝的寶座曲折航進。胤禛在諸皇子爭奪皇位激烈之時,他極力表現出對皇父的“誠”與“孝”勤慎敬業。胤禛儘量避開皇儲爭奪的矛盾,極力表現自己不僅誠孝皇父、友愛兄弟,而且勤勉敬業。凡是皇父交辦的事情,都竭盡全力去辦好,既使皇父滿意,也使朝臣口碑相傳。

九子奪嫡,聖祖含淚而終,雍正繼位八位皇子下場慘淡

劇中的雍正

康熙晚年因其諸子皇位繼承糾葛而大傷元氣,鬱結成疾,悲離離世。康熙帝駕崩,皇四子胤禛登極,是為雍正皇帝。一段歷史疑案就此產生。關於雍正的繼位,有三種說法:遺詔繼位說、改詔篡位說和無詔奪位說。(雍正繼位之謎小編也有文章詳解)雍正繼位,奪嫡失敗的皇子下場慘淡。

皇長子胤禔遭康熙終身圈禁,二皇子胤礽:被兩次廢黜,第二次遭廢黜吼被終身圈禁,三皇子胤祉:先被派去守康熙景陵,後被關押在石景山,當年就被折磨致死,皇八子胤禩:雍正四年被趕出皇族,自己改名阿其那,禁閉於宗人府,不久後死於監獄,皇八子胤禩被雍正削去王爵,開除出皇族,改其名為“阿其那”,囚禁於宗人府。不久後,胤禩病逝於宗人府。皇九子胤禟:雍正三年,在押解途中突然死去。皇十子胤䄉:獲罪被關進大牢,直到乾隆繼位才被釋放。皇十子胤䄉被雍正皇帝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被釋放,並授予輔國公品級。皇十三子胤祥:成為滿清王朝唯一一位不用避皇帝諱的人。在九子奪嫡的爭奪中,胤祥對雍正的幫助很大。在雍正皇帝即位後,被封為怡親王,總理朝政。皇十四子胤禵:雍正三年被降為貝子,次年被軟禁,乾隆朝獲釋。

九子奪嫡,聖祖含淚而終,雍正繼位八位皇子下場慘淡

劇中晚年康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