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峰:央行正積極採取措施緩解銀行信貸供給約束

中證網訊(記者 彭揚)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近日在《中國金融》上撰文表示,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關鍵是形成激勵相容的機制,鼓勵銀行主動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而不是用下指標、派任務的行政辦法。針對銀行信貸供給仍存在的三大約束,人民銀行正在積極採取措施加以緩解。

具體看,孫國峰指出,一是資本不足構成實質性約束。若不及時補充銀行資本,將制約其下一階段合理的信貸投放。對此,人民銀行正會同有關部門以永續債為突破口,加快推進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二是部分銀行信貸投放面臨流動性約束。外匯形勢的變化使我國銀行體系總體面臨較大的中長期流動性缺口,再加上銀行內部“以存定貸”的管理模式等,對信貸投放形成約束。人民銀行通過多種方式建立對銀行的正向激勵機制,對於金融機構發放普惠口徑10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人民銀行通過定向降準、定向中期借貸便利、再貸款等方式向金融機構提供優惠利率的長期資金,精準提供流動性。三是利率傳導不暢也對銀行信貸需求形成約束。目前存貸款利率上下限已放開,但人民銀行仍公佈存貸款基準利率,存在基準利率與市場利率並存的利率“兩軌”,這實際上對市場化的利率調控和傳導形成一定阻礙。人民銀行將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推動利率逐步“兩軌合一軌”。

孫國峰表示,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強化逆週期調節,精準把握好政策的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解決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繼續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深化金融機構改革,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在繼續實施穩健貨幣政策、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和發揮好資本市場功能三者之間,形成三角形支撐框架,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

一是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鬆緊適度,進一步強化逆週期調節。要保持貨幣金融條件與經濟平穩增長及物價穩定的要求相匹配,既要防止貨幣條件過緊引發風險,也要防止“大水漫灌”加劇扭曲和繼續累積風險。繼續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加強政策溝通協調,平衡好總量和結構之間的關係,發揮“幾家抬”的政策合力,從供需兩端共同夯實疏通貨幣政策傳導的微觀基礎,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市場利率水平合理穩定,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促進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二是進一步發揮貨幣政策的結構優化作用,創新貨幣政策工具,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落實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各項政策措施。要將逆週期調節措施與補短板、加強長期制度建設結合起來,加大貨幣政策工具創新力度,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精準滴灌的作用,著力提高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繼續運用定向降準、定向中期借貸便利、再貸款、再貼現、抵押補充貸款、宏觀審慎評估等政策工具,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能力。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發揮好信貸、債券、股權“三支箭”的作用,積極推廣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推動實施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支持工具。

三是切實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平衡好促發展與防風險之間的關係。堅持結構性去槓桿,是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重要一環。要繼續推動實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方案,穩定宏觀槓桿率,加快補齊監管制度短板,有序化解影子銀行風險,穩妥處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繼續推動產能出清、債務出清、“殭屍企業”出清,繼續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充分發揮存款保險作用,做實金融風險監測、評估和處置機制。

四是協調好本外幣關係,處理好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利率和匯率作為資金要素的內外部價格,在調節內部和外部均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要進一步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健全市場化的利率形成機制,強化央行政策利率體系的引導功能,進一步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場及實體經濟的傳導,推動利率體系逐步“兩軌合一軌”。有序推進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彈性,發揮價格槓桿調節進出口和宏觀經濟自我平衡的功能。

五是提高金融結構的適應性,在服務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同時增強金融體系的韌性。抓住機遇,以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優化為重點深化金融體制改革,補齊金融領域制度短板。加快推進資本市場改革,不斷完善融資結構,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加強統籌監管和互聯互通。進一步提升大型銀行的公司治理水平和風險內控能力。發展民營銀行和社區銀行,建立民營銀行的常態化設立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