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桃花 ,物是人非:詩很美,故事結局呢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首唐代崔護的《題都城南莊》,詩風精練婉麗,語調清新,是唐代詩中的一首佳作, 詩中講述的是作者崔護與桃花女絳孃的愛情故事。

人面桃花 ,物是人非:詩很美,故事結局呢


全詩四句話,前兩句描寫的是作者的尋春豔遇。

崔護--唐朝博陵(指河北定州人),容貌英俊,文才出眾,性情孤潔寡合,來到都城長安參加進士考試,結果名落孫山。由於距家路途遙遠,便尋居京城附近,準備來年再考。這一年的清明節,天空晴朗,屋外桃紅柳綠,蝶舞蜂飛,他一個人去都城南門外郊遊,遇到一戶莊園,房舍佔地一畝左右,園內花木叢生,靜若無人。

人面桃花 ,物是人非:詩很美,故事結局呢


崔護走上前去叩門,過了一會兒,有位女子從門縫裡瞧了瞧他,問道:“誰呀?”崔護告訴了自己的姓名,說:“我一人出城春遊,酒後乾渴,特來求點水喝。”女子進去端了一杯水來,打開門,讓他進去坐下。她一個人靠著小桃樹靜靜地立在那裡,對客人有著極為深厚的情意。她姿色豔麗,神態嫵媚,極有風韻。崔護介紹了自己的姓名和家人,她卻只是默默不語。兩人相互注視了許久,崔護起身告辭。送到門口後,她似有不勝之情,默默回到屋裡,崔護也不住地顧盼,然後悵然而歸。

詩中後兩句描寫的是作者重尋不遇的場面。

人面桃花 ,物是人非:詩很美,故事結局呢


此後一年,崔護沒有再去見她。到了第二年清明節,忽然思念起她來,思念之情無法控制,於是直奔城南去找她。到那裡一看,門庭莊園一如既往,但是大門已上了鎖。崔護便在左邊一扇門上題詩道:“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過了幾天,他突然來到城南,又去尋找那位女子。聽到門內有哭的聲音,叩門詢問時,有位老父走出來說:“你是崔護嗎?”答道:“正是。”老父又哭著說:“是你殺了我的女兒。”崔護又驚又怕,不知該怎樣回答。

老父說:“我女兒已經成年,知書達理,尚未嫁人。自從去年清明開始,經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那天陪她出去散心,回家時,見在左邊門扇上有題字,讀完之後,進門她便病了,於是絕食數日便死了。我老了,只有這麼個女兒,遲遲不嫁的原因,就是想找個可靠的君子,藉以寄託我的終身。如今她竟不幸去世。這不是你害死她的嗎?”說完又扶著崔護大哭。

崔護也十分悲痛,請求進去一哭亡靈。死者仍安然躺在床上,崔護抬起她的頭讓其枕著自己的腿,哭著禱告道:“我在這裡,我在這裡!”不一會兒,女子睜開了眼睛。過了半天,便復活了。老父大為驚喜,便將女兒許配給了崔護。

人面桃花 ,物是人非:詩很美,故事結局呢


這個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以及崔護的題詩後來衍生了一個典故,即“人面桃花”。它被用來形容男女邂逅分離後男子追念的情形,用於泛指所愛慕而不能再見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產生的悵惘心情。後世文人創作常用到這個典故。

該詩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人生經歷,卻道出了千萬人都似曾有過的共同生活體驗,為詩人贏得了不朽的詩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