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邊民安居樂業寫華章——記那坡縣委政法委副書記蒙華事蹟(二)

2018年12月27日,那坡縣又迎來新一輪寒潮,天氣格外陰冷。上午8時,蒙華和同事們按原定時間到百省鄉那布村開展扶貧工作。汽車顛簸著翻越重重大山,兩個小時後來到百省鄉政府所在地。正值圩日,蒙華下車買了一袋橘子,很快又繼續前行,約一個小時後終於到達那布村。

下了車,他直奔學校,把那袋果遞給了一個叫陶翠的小女孩,並教她也分給其他的小夥伴們,便匆匆去走訪貧困戶了。

為邊民安居樂業寫華章——記那坡縣委政法委副書記蒙華事蹟(二)

▲蒙華看望出院後的陶美麗,還錄了陶翠的視頻給她看。

陶翠的姐姐陶美麗4年前外出左腿摔傷骨折,由於父母沒有送去醫院就醫,幾年來只能忍著痛一瘸一拐地走路。之後,家裡一再變故:母親因無法忍受家暴離家出走,父親自殺離世。瞭解到陶美麗疼到麻木也沒人帶她去醫治的情況後,2018年9月14日,蒙華把陶美麗送到那坡縣醫院做手術。住院的88天裡,蒙華和妻子無微不至照顧小美麗的事蹟感動了身邊的人們,一些愛心人士紛紛捐款,共同籌措陶美麗的手術費。蒙華愛心救助陶美麗的事蹟獲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批示“感謝蒙華同志”,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百色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彭曉春批示“學習蒙華同志精神”。

而這只是蒙華為發展邊疆少數民族團結事業和脫貧攻堅工作默默付出的故事之一。

真情幫扶的好乾部

那布村地處中越邊界,是典型的大石山區,自然條件差,耕地面積少,交通不便,貧困發生率高。尤其是苗族片區,一共8個自然屯,174戶861人,全部屬於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發生率100%。

那布村是那坡縣委政法委的幫扶村,為了改變村裡貧窮落後的面貌,蒙華和同事們一趟一趟地來村裡考察、調研,為村裡尋找發展的路子。

那布村的氣候、土壤條件適合種植種草藥材——板藍根。脫貧的突破口找到了,但是想要把板藍根產業發展起來卻困難重重。這裡大多數的苗族同胞思想還比較落後,還停留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時期,懶思考、畏困難、怕風險,有的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很多人不願意種植板藍根。

為了鼓勵村民種植板藍根,蒙華就找群眾一個一個地作思想工作,同時,組織鄉黨委、村黨支部指導苗區黨小組發展產業。經過幾個月的動員,2018年春,那布村苗族黨員朱橋帶領本屯9戶苗族群眾平整出120畝土地,種上了板藍根。

村裡發展板藍根產業缺乏資金和技術,蒙華就往縣、鄉黨委政府等部門跑,為鄉親們拉來板藍根苗免費發放給種植戶;為村裡請來技術員,指導村民如何種植護理。如今,那布村第一批種植的板藍根長勢良好,鬱鬱蔥蔥,越來越多的村民也開始種起板藍根來。

為邊民安居樂業寫華章——記那坡縣委政法委副書記蒙華事蹟(二)

▲蒙華和群眾一起搬運板藍根苗。

那布村歷來有養黃牛的習慣,但是山上自然生長的草地根本不足以供養數量較多的牛。蒙華便和同事們多方取經,為村裡引進適合本地生長的牧草,鼓勵村民發展種草養殖產業。現在的那布村,到處是一片片綠油油的草地。“今年我們村家家戶戶都養牛,多的有七八頭,以後出欄可以進賬好幾萬呢。”那布村委副主任陶文生樂呵呵地說。

“蒙副書記每次下村都不是簡單地填表,而是實實在在地到群眾中去了解情況,想方設法為群眾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那坡縣委政法委駐村第一書記陸林鋒說。

為邊民安居樂業寫華章——記那坡縣委政法委副書記蒙華事蹟(二)

▲那布村成群的黃牛。

在村裡,蒙華總能和群眾打成一片。群眾在搬板藍根苗,他就和他們一起搬;群眾在堆有牛糞,他過去操起鐵鏟和他們一起幹;群眾有什麼疑難問題,他就做他們的“法律顧問”。“和他們邊幹活邊聊天,大家都可以放開地說,這樣我對群眾的瞭解就會越清楚。”蒙華說。

美邊固疆的先鋒

那坡縣與越南接壤,擁有207公里長的邊境線,是廣西陸地邊界線最長的縣份。那坡聚居著壯、苗、瑤、彝等多個少數民族,大力發展邊疆少數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是該的重要工作之一。

2016年7月,蒙華提任那坡縣委政法委副書記、防範辦主任後,便接手了這一塊的工作。蒙華知道,民族意識形態工作不是簡單片面的堵防,而是要把它放到構建和諧社會、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發展環境的大局去謀劃推進。他提出以邊境苗族等特少數民族抵禦境外意識形態滲透和脫貧攻堅緻富為抓手,開展了“百里邊關無邪教”“抵禦非法宗教滲透”“苗族村黨組織建設”等促進民族團結示範創建工作。

為邊民安居樂業寫華章——記那坡縣委政法委副書記蒙華事蹟(二)

▲蒙華奔波在那坡縣的村寨中。

兩年來,蒙華遍訪邊境苗區,對苗族群眾家庭人口、民族風俗、信仰習慣、生產現狀、思想動態進行摸排,做到心中有數。針對特少數民族意識形態、脫貧致富工作,組織制定的縣防範境外意識形態滲透方案、2018年防範意識形態滲透工作要點、邊境涉外非婚生子女戶籍解決實施方案、非法宗教滲透管控工作辦法、城廂初中特少數民族學生週末興趣班等一系列工作措施得到縣委縣政府的採納,為特少數民族防範境外意識形態滲透和脫貧攻堅明確了工作方向。

兩年來,蒙華組織協調宣傳文广部門投入262萬元新建平孟鎮、百南鄉等綜合文化站;安裝發高功率調頻發射臺,信號分別覆蓋平孟鎮、百都鄉等周邊地區;給群眾配送安裝廣播器材150套,保障廣播電視戶戶有、戶戶通;完成了百南鄉桂林新村、芭蕉屯講習所的創建工作;在百南桂林新村投入30萬元新建民族特色舞臺和文化活動室,組建桂林新村、那孟村苗族文藝隊;推動舉辦百省坡伍紅彝“祈雨節”、 百省規弄的藍靛瑤“慶豐節”、城廂鎮達臘彝族“跳弓節”等民族節慶活動增進少數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促進邊境民族團結和諧穩定。

為邊民安居樂業寫華章——記那坡縣委政法委副書記蒙華事蹟(二)

▲蒙華和群眾一起堆起有機肥。

蒙華出色的工作得到了肯定,在這期間,他榮獲百色市委政法委記三等功、百色市綜治維穩防邪工作先進個人、那坡縣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

那坡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黃志忠說蒙華是一個“有責任感的好黨員,有大愛情懷、難也要上的好乾部,是能和少數民族交心、做好民族團結的好典範”。

心繫苗胞的貼心人

在那坡邊境線上,居住著較多的苗族同胞,蒙華在工作中接觸到了很多的苗族群眾,與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為他們解決了很多實事好事。

百省鄉苗族邊民與越南女子非婚生子女現象較為突出,戶口一直解決不了,影響著這些非婚子女的基本保障和健康生活。 蒙華積極協調推進通過DNA檢測解決他們的戶口問題,兩年來共解決戶口登記246人,落實了這些孩子們的低保、邊防補貼、入學等基本保障。

為邊民安居樂業寫華章——記那坡縣委政法委副書記蒙華事蹟(二)

▲蒙華和苗族的孩子們邊走邊聊。

苗族群眾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有的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這讓蒙華感到痛心。“知識改變命運,沒有知識將寸步難行。”這是蒙華經常對苗族群眾說的話。平時,他除了鼓勵家長要送孩子去上學,還積極想辦法為這些偏遠的為孩子們提供好的學習條件,增長見識。蒙華主動向領導彙報,獲得中央維穩辦領導的支持,得到他們發動的全國各地愛心人士捐贈的各類圖書共3千餘冊。2018年5月,蒙華用這些圖書在桂林新村、芭蕉屯、那布村為三個苗族屯青少年分別建立了讀書(室)角,讓孩子們有了有個學習知識,瞭解外面世界新去處。

黨組織建設是苗族村屯的一項薄弱環節,2017年以來,蒙華協調組織縣委宣傳部、縣民族局、鄉鎮黨委加強指導,在黨員人數少的苗區成立黨小組,吸收培養苗族新黨員,帶領群眾發展產業脫貧致富,抵禦邪教向苗區滲透。兩年來,蒙華協調投入10多萬元為苗區黨小組建黨小組活動室。他還經常到村和他們一起參加黨支部“3+X ”黨員固定日活動,如今,這些苗族黨員參與組織生活正常化,生產積極性明顯提高,主動參與到邊境社會綜合治理、防範境外人員滲透破壞活動中,發揮黨組織堡壘作用。

愛學習,愛攬事的檢察官

那坡縣檢察院是蒙華灑下青春汗水最多的地方,1998年,蒙華調入那坡縣檢察院工作,一呆就16年。在檢察院裡,蒙華換過很多部門和崗位,但無論在哪裡,他都保持著高度負責的熱心和勇於創新的精神。

期間,蒙華向單位提出了預防職務犯罪“五四三二一”的工作模式、檢察文化建設、紀律教育、文體活動、黨支部管理等一系列合理化建議,都得到了採納。原本,蒙華的寫作基礎並不好,但為了做好工作,他努力學習寫作,為了寫好一篇稿,他堅持不懈向單位的同事請教,向外面寫得好的同志學習。這幾年來,蒙華在《廣西日報》《右江日報》《檢察日報》等主流媒體發表文章100多篇。他曾連續三年被單位評為調研先進個人;2013年,他撰寫的論文獲高檢院評為優秀獎。

為邊民安居樂業寫華章——記那坡縣委政法委副書記蒙華事蹟(二)

▲工作中的蒙華。

在單位裡,蒙華還是一個“愛攬事”的檢察官。有一年,檢察院黨支部換屆,領導見蒙華身上任務太多,讓他把支部工作移交給其他的兩位同事負責,但蒙華考慮到他們承擔的任務也重,兼職較多,自己就加班加點把所有的工作做好。蒙華還是一個“勇於擔當”的好同志,他積極準備,代表參加市院舉辦的“公正執法”知識競賽,獲得了三等獎,為單位爭回榮譽;親自把關院裡的廉政學習園地、各科室的宣傳欄、預防職務犯罪體驗廳、展覽廳等的創意和實施,為贏得自治區檢察文化建設示範院的榮譽稱號做出了很大貢獻。

“蒙華是一個責任心和執行力都很強的人,對待工作從不推諉,平時也很關心幹警們,和同事相處十分融洽。”曾經和蒙華同在一個班子的李福欣說。

在縣檢察院期間,蒙華先後被評為“平安建設”個人三等功、縣“優秀共產黨員”、“先進紀檢監察干部”“調研宣傳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顧家愛家的“暖男”

在崗位上,蒙華是一個工作積極分子。在生活裡,蒙華則是家裡的“暖男”。早些年,蒙華把重心都放在事業上,直到父親去世都沒能好好照顧他,這讓蒙華感到愧疚和遺憾。如今的他在工作之餘,儘量抽出時間陪伴母親,再忙也會去開孩子的家長會,和妻子一起分擔家務。

“他在外面很忙,但也能照顧家裡,對女兒的學習和心理變化都比較關心,女兒有什麼都願意跟他說,就像一對好朋友。”蒙華的妻子說。

蒙華所做的都是一件件普普通通的事情,但無論是為了發展邊疆少數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還是為了脫貧攻堅,蒙華都一絲不苟,兢兢業業地在祖國西南邊陲一隅寫下最有力的篇章。“只有真心實意為民辦事,才能讓這裡的群眾安居樂業,我們邊疆的土地才能穩固地守護下來。”蒙華堅定地說。

來源| 百色新聞網

作者| 記者 韋彩坪

電話:0776-2893950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