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枕,极富书卷气;诗筒,对于唐代诗歌传播功不可没

臂搁是古代文人用来搁放手臂的文案用具。以免手臂衣袖剐蹭书写的纸面,较小的也称腕枕。同时臂搁由于也成长条方状,与镇尺相类,也可充当镇纸,压在上面,防止纸面被风掀起。臂搁是书案重要饰物,极富书卷气。因是枕臂之用,宜浅刻平雕,以刻制书画为主。有镌座右铭以为警策,有刻所喜之诗画以作欣赏,有刊挚友亲人之赠言以为留念。它确实还有一些秘记档册的作用,故极受士人的偏爱。

久而久之,臂搁从开始时的竹制木制,发展为瓷、玉、竹、木、牙、金属等众多材质品类。不用时悬于书房侧壁,还可供欣赏,成为雅玩之一,受到历代文人喜爱。

臂搁/腕枕,极富书卷气;诗筒,对于唐代诗歌传播功不可没

2562 清乾隆 紫檀镶辽金白玉海冬青带饰臂搁 尺寸长17cm

成交价RMB 1,150,000 HKD 1,373,955USD 172,500EUR 126,500

拍卖时间2011-06-08

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臂搁/腕枕,极富书卷气;诗筒,对于唐代诗歌传播功不可没

3210 清 沉香木雕蝴蝶松菊臂搁 尺寸长21cm;宽6cm

成交价RMB 828,000 HKD 996,390USD 124,200EUR 91,080

拍卖时间2011-07-19

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2011春季拍卖会

说明:臂搁沉香雕成,器形扁长,横截面为瓦形,弧起较高。入手服贴。通体凹凸不平,如老树枝干状,入手光滑圆润,磨工极佳。臂搁正面减地浮雕松菊图,底部盘曲一老枝苍松,松针散如扇面,菊花或俏放于枝头,或初结蓓蕾,姿态秀逸;凌空处一只蝴蝶翩跹飞舞,浓浓春意,撩人心弦。虽色泽深暗苍老,然而经妙手点化,亦不乏婀娜之致。浮雕层次丰富,其刀法细入毫末,隐起自然,圆转娴熟,毫无凝滞之气,气象清新生动。置于案头,赏心悦目,深合文人闲雅温厚之品性。

明清时期出现以象牙片雕刻仿造竹片雕刻的臂搁,以张希黄所制竹刻松风琴韵图臂搁最为著名。清康熙年间还烧制了瓷臂搁,但较为罕见。乾隆皇帝爱玉成癖,日用诸物多以美玉制作,玉文房更是风靡一时。

明清以来,缅甸及中缅边境地带所产硬玉进入中原, 亦被冠以翡翠之名。明代《徐霞客游记》记载徐霞客游至云南永昌时,其友人潘一桂“走缅甸,家多缅货,时倪按君命承差来觅碧玉,潘苦之,故屡屡避客。”此处所云“碧玉”应即缅甸翡翠。腾冲发掘的晚明“李太孺人墓”中即发现了翡翠镯。据清宫档案,雍正至道光朝,云贵总督和云南巡抚以“云石”、“云玉”、“滇玉”名目向宫廷进献翡翠。初时尚不贵重,但很快就成为备受追捧的珍贵玉料,慈溪太后特别喜爱翡翠,使得翡翠在晚清成为实至名归的“玉中帝王”。

臂搁/腕枕,极富书卷气;诗筒,对于唐代诗歌传播功不可没

1583 明晚期 张希黄制竹留青野渡横舟图臂搁

尺寸长23cm;宽5.5cm

成交价RMB 1,650,000 HKD 1,586,538USD 204,461EUR 172,234

拍卖时间2006-06-03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中国嘉德2006春季拍卖会

臂搁/腕枕,极富书卷气;诗筒,对于唐代诗歌传播功不可没

6322 清乾隆 翡翠雕喜上眉梢双面臂搁 尺寸长20.2cm

成交价RMB 5,635,000 HKD 7,008,706USD 845,250EUR 619,850

拍卖时间2014-06-04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2014春季拍卖会

说明:这件乾隆翡翠雕喜上眉梢双面臂搁,用整块优质老坑翠料雕成,颜色黄绿相交,黄翡绿翠,鲜明可爱,质地莹润无绺裂,可谓用料豪奢。器形仿竹片,竹节、竹根痕迹亦一一模拟。正面浅浮雕梅枝喜鹊,寓意“喜上眉梢”。背面雕出竹节,巧妙地将图案分成三截,最上是展翅高飞的蝙蝠,寓意洪福齐天;中间是盛放的水仙;最下是芦苇和鹭鸶,寓意一路连科。这件臂搁构思巧妙,工艺精湛,秀雅可喜,地子打磨平整,纹饰清晰细腻,且翡翠玉料色质俱佳,使用时清凉宜人,是难得的文房珍品。

臂搁/腕枕,极富书卷气;诗筒,对于唐代诗歌传播功不可没

2571 清乾隆 白玉夔龙纹臂搁 尺寸长20.2cm

成交价RMB 2,530,000 HKD 3,081,608USD 379,500EUR 278,300

拍卖时间2015-11-29

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2015秋季拍卖会

说明:臂搁以整块和田白玉雕琢,质地温润洁白,宝光莹润。整体呈覆瓦状,拱面浅雕夔龙玉璧纹饰,取材上古,雕琢精致细腻,所琢夔龙纹盘曲虬结,力量饱满,制作十分精良,整体刀法圆融,藏锋不露,为不可多得的文房玉雕精品。

诗筒,日常吟咏唱和书于诗笺后,可供插放的用具。诗筒多以竹制,取清雅之意。南人常以竹筒贮物,亦用竹筒盛装书籍。

在唐代诗歌的当时传播中,诗板、诗筒、诗屏和诗碑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探讨唐诗当时传播的物质载体时,这几种传播材料是必须要涉及的,它们为形成唐诗传播盛况、为唐才子传名作出过贡献,而其中最让今人感觉亲切的是诗筒。

臂搁/腕枕,极富书卷气;诗筒,对于唐代诗歌传播功不可没

6206 清 张照铭 曲卷竹诗筒 尺寸口径6.5cm;高13cm

成交价RMB 828,000 HKD 1,033,708USD 124,200EUR 91,080

拍卖时间2015-06-06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卖会

臂搁/腕枕,极富书卷气;诗筒,对于唐代诗歌传播功不可没

2443 清 文鼎镌刻 张廷济铭 柏梁台砖文 紫檀诗筒 尺寸直径5.2cm;高11.4cm

成交价RMB 313,600 HKD 357,175USD 47,040EUR 34,496

拍卖时间2010-05-16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中国嘉德2010春季拍卖会

说明:—紫檀诗筒阳刻柏梁台砖文「元鼎二年柏梁四九」,阴刻铭文一则:「西汉元鼎二年柏梁台砖间,有得见至隶法古朴。犹具汉京妙迹,可宝之。道光壬寅蚤春。叔未为后山上舍摹。」由识文可知,此器由张廷济书铭柏梁台砖文于其上,文鼎琢制,诗筒为紫檀美材,名家书铭镂饰,刀法坚致有力,像应神全,不局于紫檀细致紧密的木理,典雅形制,葆光莹朗。

臂搁/腕枕,极富书卷气;诗筒,对于唐代诗歌传播功不可没

3307 清中期 青白玉小诗筒 尺寸3.7×3.7×6.1cm

成交价RMB 109,250 HKD 134,379USD 16,388EUR 12,018

拍卖时间2012-05-14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中国嘉德2012春季拍卖会

说明:此件诗筒以青白玉做材,小巧方正,质地无暇,沿口及底部皆以回纹环绕。传递诗笺,清丽典雅恰锦心绣口,不落俗套。

明屠隆《游具笺》又云:“诗筒,内藏红叶各笺,以录诗”,可知是文具,待诗兴一发,即可记录诗稿。

臂搁/腕枕,极富书卷气;诗筒,对于唐代诗歌传播功不可没

5024 澄坛清供图楠木诗筒 清 朱石梅刻 尺寸长5cm;宽5cm;高11.5cm;重83g

成交价RMB 172,500 HKD 211,916USD 25,875EUR 18,975

拍卖时间2018-06-19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说明:「澄坛清供图楠木诗筒」以楠木镌成,金石名家朱石梅刻制,诗筒为旧时文人骚客用贮诗笺,供往来赓唱者,明人屠隆(1543~1605)《考盘余事》〈诗筒葵笺〉条云:「采带露蜀葵研汁,用布揩抹竹纸上,伺少干,以石压之,可为吟笺。以贮竹筒,与骚人往来赓唱。昔白乐天与微之亦尝为之,故和靖诗有『带斑犹恐俗,和节不妨山』之句。」(注释1)诗筒圜壁刻画「澄坛清供」一景,以阴刻写意为之,有瓶菊、菖蒲二盆、砂壶以及供石,其上铭刻:「澄坛清供。古越朱坚刻。」正为明清文人心目中「文房清供」之理想图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