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脑,“思维整理术”让沟通可视化

穿越大脑,“思维整理术”让沟通可视化

《万物简史》里作者问:“质子小到什么程度”?给一个精确的数字估计大家没什么概念,作者形容像字母“i”上的点那样大小的一滴墨水,约可以放下5000亿个质子。没错,就是你看到的那一个小点。

这是一个很好的从抽象到具象解释人类认知沟通一致的例子,我们的很多工作比如产品设计、品牌传播,本质上都是在做沟通与传达。

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优于文本,更优于抽象逻辑。在华青融天可视化的规划里,从一开始就注入了以高效沟通为目的的方法论,致力于用简单可视、易操作的原则来设计“可视化功能”,我们把它定位为——“思维整理术”

思维整理术:业务可视化

可视化的第一步,是提供最直观的业务视觉效果。再通过数据整理、分析等形成性能监控、根因调查、自动响应等一整套的业务驱动,将IT运维从被动防护转向主动感知。

接下来,分别从直观业务可视化展现逻辑业务驱动两部分,阐释这套可视化“思维整理术”。

/可视化展现/

华青融天的大数据平台每天处理20亿的数据条数,数据量接近10T。平台将网络流量和日志数据融合,经过逻辑梳理,从不同交易维度、业务渠道类型等进行整理抓取,最终通过大屏展现,将业务运行的动态过程实时呈现出来。

这个过程帮助用户打开了黑箱,也脱离复杂的大脑逻辑判断,一眼看出告警出现在哪里,发现数据间的关联问题,提高IT运维效能。

01/多维大屏展示:高效整理 展现 统计信息

穿越大脑,“思维整理术”让沟通可视化

某保险行业用户的大屏展示

位于中间的业务分布热力图,是基于地理位置、网点渠道等对车险投保交易业务数量的整体呈现(北京、上海、深圳的投保热度远远大于其他地区),右上方的环形图可以了解分渠道的具体投保占比,点击钻取还能看到更详细的信息。此外,在大屏上最直观的看到:分机构投保统计、市场理赔统计、电网理赔统计、投报案统计、告警信息等。

穿越大脑,“思维整理术”让沟通可视化

某银行网络攻击态势感知大屏展示

从不同渠道、交易类型等多方位呈现系统的全貌信息,不仅可以了解业务的整体运行环境,还可以浏览不同业务的运行状态,全天候7*24小时持续“思维整理”,及时感知网络威胁、发现溯源,达到可视化下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02/仪表盘:个性化的满足信息整理需求

仪表盘操作演示视频

仪表盘从海量数据中对不同业务渠道过滤,通过自定义过滤条件和计算公式,实现对仪表盘的可视化配置。图形、表格、参数等都是独立的个体,用户根据自身业务和展现需求,简单拖拽即可生成仪表盘,满足个性化“思维整理”的调整和布局

比如某银行发售一款理财产品,可以通过EZSonar有针对性地把销售热力图和渠道交易图拖拽到仪表盘里,方便运维人员和业务人员重点查看该产品在特定时刻的发售情况。

/逻辑业务驱动/

除大屏和图表展现,这种从数据梳理到图形可视化的整理过程也蕴藏着信息宝藏,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发挥巨大作用。下面是一个灾备应用的案例:

03/可视化:评估灾备建设成果

目前各银行都建设双中心或两地三中心、多中心应对一些突发问题,每个季度也会做几次双中心切换演练考验战斗力。那么,灾备建设效果、日常生产和灾备中心的性能如何?一个中心挂掉,灾备中心能不能扛起来?针对这些难题,华青融天通过可视化监控给出了一个相对完美的解决方案。

如下图,某商业银行去年12月1日开始的双中心的切换演练,从图中可以看出灾备交易和生产交易的分布情况类似,证明在EZSonar的支撑下可以承受双中心的来回切换。

穿越大脑,“思维整理术”让沟通可视化

灾备切换交易量监控

穿越大脑,“思维整理术”让沟通可视化

业务交易时间监控

EZSonar可以实时监控同城灾备核心和生产核心的交易量,通过切换前后对交易量的对比来评估两个中心的性能,同时对比监控响应率、成功率等数据,掌握在多类型、多渠道的切换波动情况,了解灾备切换状态,做到及时报警,有效评估灾备中心建设成果。

这种可视化细颗粒度监控,可以高效了解IT业务系统的性能状态,给运维人员带来了极大便利。

思维整理 实现价值

>运维人员

  • 分类直观,可快速识别问题
  • 责任清晰,减轻运维背锅压力
  • 实时了解和保障IT应用系统运行状态

>决策者

  • 全局掌握业务运行情况,便于判断与决策
  • 结合实时的变化情况,提出创新业务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