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鹿谷区块链:吴忌寒VS澳本聪,鹿死谁手?

“比特币现金(BCH)即将在北京时间11月16日凌晨0时40分迎来硬分叉升级。但是到目前为止,以比特大陆为首的Bitcoin ABC和以澳洲中本聪Craig Wright(CSW)为首的Bitcoin SV两种升级路线任然争执不休,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领鹿谷区块链:吴忌寒VS澳本聪,鹿死谁手?

解析:

倪老师在11月5日的文章《BCH分叉究竟是好是坏?》中就提到过这次的硬分叉大概内容,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BCH的升级却一直是两种升级理念争执不休的状态,不但没有缓和的迹象,甚至愈演愈烈。这两方的升级方式分别是:以比特大陆为首的Bitcoin ABC和以澳洲中本聪Craig Wright(CSW)为首的Bitcoin SV。

我先给大家说一说这两种升级方式的不同点在哪里。

领鹿谷区块链:吴忌寒VS澳本聪,鹿死谁手?

首先,在17年主导BTC硬分叉成功的比特大陆的理念主张被称为激进派,因为它这次提出的升级方案Bitcoin ABC版本协议要求,启用标准交易顺序(Canonicaltransaction ordering)和新的OP码:OP_CHECKDATASIG;而由澳洲中本聪CSW支持的nChain所提出的BitcoinSV版本协议中则反对ABC团队上述的两项改变,他们计划将BCH协议回归中本聪原来的愿景,重新启用比特币原先的OP码,包括OP_MUL, OP_LSHIFT,OP_RSHIFT和OP_INVERT;移除对每个脚本201个操作码的限制;并将区块大小提高到128MB。

BCH的这次战争很大程度上是理念上的分歧。BCH社区各方共同的目标是把BCH发展为世界经济广泛使用的货币。但回归经典路线和探索更新路线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理念。

回归经典路线指的是以CSW为代表的Bitcoin SV版本,探索更新路线指的是以Bitcoin ABC为代表的Bitcoin ABC版本升级。

领鹿谷区块链:吴忌寒VS澳本聪,鹿死谁手?

BitcoinSV主张恪守中本聪遗志,反对一切偏离《比特币白皮书》早期版本技术改造。

BitcoinABC主张实践出真知,主张在发展中根据市场变化快速迭代适应市场。

BitcoinSV一心要将BCH发展成一种世界货币的解决方案。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因为CSW是目前圈内唯一还坚称自己就是中本聪的人,所以他不遗余力的推动BCH向中本聪最初设计比特币的方向发展,以期获得更多的认可。

然而,始终无法自证身份的他仅仅依靠政治手段上的站队宣传自然无法得到币圈有识之士的承认。再加上傲慢且口无遮拦的性格,币圈人士更多倾向于认为他是假冒的中本聪,因此不少人都对他的行为表现出极度的不认可。V神甚至曾明确表示,此次的BCH硬分叉就是将CSW踢出社区的好机会。

领鹿谷区块链:吴忌寒VS澳本聪,鹿死谁手?

其实这次的理念之争说到底还是要看双方手中的筹码有多少,在BCH硬分叉中双方的筹码无疑就是各自手中掌握的算力多少。算力才是决定分叉后的新链能否存活的关键。

支持CSW的矿池主要有3家(Coingeek、BMG Pool、SVPool),据统计,三者最近7日占BCH全网矿池份额占比合计是40.7%(分别是19.6%、13.2%、7.9%)。支持Bitcoin ABC的矿池有5家(BTC.com、AntPool、BTC.top、ViaBTC、Bitcoin.com),这5个矿池同时既挖BTC又挖BCH,两种的算力分别是53.2%和32.1%。

由于BTC和BCH采用的都是同一种算法(SHA256),所以算力可以在两个网络上任意切换。

按照数据,BTC全网算力是50.414Ehash/s,BCH全网算力是4.386Ehash/s。

所以支持CSW的算力占据BTC和BCH全网算力份额是:

40.7%×4.386÷(50.414+4.386)=3.257%。

支持Bitcoin ABC的算力占据全网的份额是:

(53.5%×50.414+32.1%×4.386%)÷(50.414+4.386)=51.78%。

于是两者之前的算力占比为3.25%对51.78%,比特大陆一派完全碾压CSW一派。所以,一旦发动算力战争,从目前态势看,CSW是毫无胜算的。

这是就明面上双方拥有的算力占比情况,当然这些明面上拥有的算力并不一定能完全的被调用,也不排除双方都留有后手(假设某一方愿意花大成本租用更多地矿场算力)。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结果就另当别论了。

领鹿谷区块链:吴忌寒VS澳本聪,鹿死谁手?

话说回来,其实作为我们吃瓜群众,最重要的不是参与到双方的争斗中,而是抓紧时间把自己的BCH放到支持BCH硬分叉的交易所账户中,所以倪老师给大家列了一个目前为止支持BCH硬分叉的交易所表:

其实从这次的分叉之争我们可以看到的问题不止分叉本身。

就比如比特大陆可以调动的算力高达BTC加BCH全网算力的51%,这意味着什么?只要他们付出一点代价就可以控制两个币种的系统造成51%攻击的效果。当然目前为止他们没必要这么做,因为付出代价达到收益的成本太高,并且容易造成整个比特币网络的崩溃。

还有就是这所谓的澳本聪真的是因为想要遵循最初的比特币白皮书所以才坚持回归经典路线吗?他有没有可能做这么多的事情只是为了达到让人们相信他中本聪身份的效果?这样的效果给他带来的利益本身是不是已经超过了他打赢这场分叉之战能获得的利益?

领鹿谷区块链:吴忌寒VS澳本聪,鹿死谁手?

甚至倪老师想说,这次的分叉之战会不会只是我们吃瓜群众认为的分叉之战?比特大陆和澳本聪的争执有没有可能是在为BCH的分叉造势?假设在造势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比如明天澳本聪直接退出分叉之战,那能给比特大陆带来的利益会是多少?这一部分利益是不是他们两者已经商量好了怎么划分?

其实说到底,理念的分歧并不完全是理念的分歧,而更有可能的是利益的分歧。上面我提到的分叉之争的几个可能只是倪老师假设的几个可能。但是我想让同学们学习的重点其实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因为人们习惯性的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别人争执的内容上,而不是争执的原因。

就比如这次的分叉之战,大多数在乎的是谁会赢,在乎的是该怎么站队,而忽略了他们争执的本身是不是存在利益划分不均的情况,是不是我们认为的站队到最后只是把自己变成了别人手中的武器?

领鹿谷区块链:吴忌寒VS澳本聪,鹿死谁手?

以上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思考,如果你有你独到的想法也可以在文章下方评论处进行留言,倪老师会一一回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