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兰山农民土专家建上院士工作站


12月18日,李官镇清春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杨清春终于盼到好消息:筹备已久的盖钧镒院士工作站正式通过山东省科技厅审核,并备案公示。工作站专攻研发大豆和奶桑植物蛋白。去年起,杨淸春参与山东省科技扶贫援疆项目,在新疆建立奶桑基地。元旦前,他将再赴新疆助力建设疏勒现代农业示范园。示范园占地5000亩,所有奶桑种植技术和蔬菜种植技术都由合作社进行技术输出。

改革开放40年,兰山农民土专家建上院士工作站

初次见到杨淸春,觉得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几十年在大棚田间穿梭,风吹日晒脸黝黑泛红,个子短粗。他有庄稼人特有的勤劳,满眼都是活,就算给参观者介绍的空隙,也不忘随手拔拔草,给植物去去叶,扶扶枝。他的办公室墙上却挂满了普通人没有的闪闪发光的荣誉: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先进集体、农业部蔬菜标准园……,他自己还是“齐鲁乡村之星”。

说起从农民到“星”的转变,他走了十几年的路。他认为其中最要紧的,就是“科技”二字。他自嘲是个地地道道的“科技迷”。

他所在的李官镇自古就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是临沂的后花园、果园、菜园。杨淸春世代都是种菜的农民,腰累弯了一个又一个,却始摆脱不了一个字:穷!改革开放以后,不信邪的杨清春不甘心,苦思冥想终于找出了“病根”——缺技术,出憨力,靠天吃饭。从此,他在种菜上始终多个心眼,多个研究。

当地世代种露天蔬菜,他在当地率先开始大棚种植。他借款10万元,修建了几个温室大棚,苦心经营,第一年就净盈利10万元,这给了他莫大的鼓励。为抱团发展,他亲身示范,开始说服、带领周围菜农转型种大棚,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同样的劳作,大棚种植附加值高2倍以上,周围菜农慢慢被影响带动起来。2008年,杨清春在当地注册成立了首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刚起步,有的农民想建大棚没资金,有的有资金缺技术不会干,有的建好了没销路。针对蔬菜种植标准不统一、缺乏地域品牌支撑、产销脱节、蔬菜价格受市场波动大等难题,杨淸春大胆做出了全省第一个首创:创新提出“零首付,一免费、两统分、三包办”的发展模式。即农民无需筹备农资和资金就能加入合作社,科技零距离全程免费服务,统一建高标准大棚,分户承包管理;统一绿色防控技术标准,品种实施,农资帮购、产品帮销、账务帮管,彻底解除了菜农的后顾之忧,菜农种植积极性再次爆燃!

改革开放40年,兰山农民土专家建上院士工作站

想法得到了兰山区农业开发办的大力支持,除了在项目规划上积极给与科学指导,还帮助修路改善硬件设施,一下上千亩的大棚就上马了。农业开发办帮助建设10个大棚作农业示范和实验,成为合作社的种植“领头羊”。

为保证蔬菜质量,少走弯路,杨淸春想办法让科技长腿,走好科技“最后一公里”。他请专家走出办公室,常年坐镇合作社,住在大田,随时服务农户。还成立农民培训学校,为农民送技术,平均每年培训农民学员二十多期。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发现,大棚蔬菜价格虽高,但相比时令露天蔬菜,大棚保温性差,用药大、蔬菜口感较差,管理成本高。杨淸春到处考察学习,专注蔬菜绿色健康。对此,他专门聘请了兰山区农业专家许传山等农业研究专家,在田间地头建立工作室,将办公室搬进基地,常年在现场不断实验。

改革开放40年,兰山农民土专家建上院士工作站

2017年,合作社终于研发出了“一种三温两防控蔬菜大棚及建造方法”,该方法实现防虫网、地膜等全覆盖,由过去病虫防控的农艺防控创新为设施防控,彻底颠覆了过去传统药物病虫害防治的手段和思维模式,申请了3项国家级发明专利,一推出便引起了广泛好评。

在杨清春的示范带动下,三温两防控蔬菜大棚一年就已发展了1000多个,大棚建设资金增加很少,管理上每个2亩地的大棚节约成本20%,约4000-5000元,产量增产40%。现在这种建棚方法已推广到新疆地区。

合作社专家们还发明了一种蔬菜弃物有机肥及制作方法,实现弃物资源化和资源(有机质、益生菌、矿质元素、热量、二氧化碳等)的循环利用和三物共荣的生态循环。也申请了发明专利。 在科技的支撑下,合作社先后荣获农业部蔬菜标准示范园、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山东省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

合作社还成立了临沂清春高蛋白植物研究院和设施蔬菜技术研发中心,与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临沂大学等高校合作项目17项,研发团队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规范发展,成为发展的动力源、智囊团,给传统种植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近年来合作社引进及研发新技术20余项,是临沂市首批支持建设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改革开放40年,兰山农民土专家建上院士工作站

现在在当地,“清春蔬菜”LOGO成为消费者信任的品牌。“清春”“清春蔬菜”“龙湾都市”“都市农业”注册商标,“清春蔬菜”LOGO与设计理念进行版权保护。合作社丰富的资源和他专注科技的态度获得了院士的亲睐。中科院工程院院士盖钧镒决定在清春蔬菜基地建立院士工作站。借助新的院士工作站研发平台,产品注册了“奶树” “奶桑 ”“桑奶”商标。将来产品将在畜牧、食品等领域广泛替代相对成本较高的大豆蛋白。

带富了村民的杨清春没有停滞不前,紧随国家发展指导,从2017年开始大步建设临沂龙湾都市田园综合体,推动当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目前综合体已建成70%,未来又是一块丰收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