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连续大招帮你建立社交自信 走出社交伪舒适区(4)

前面已经跟大家介绍了什么是社恐以及社恐的核心特点是什么。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走出社恐的方法,这些方法会大大减轻社恐人的症状,减少内心的冲突。

但是,这些方法需要去练习,在生活中刻意地去练习,只有练习才能够越来越从容地面对症状、面对情绪,直至走出社恐。

走出社恐的必然经过——反复

在走出社恐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反复,反复就是你昨天觉得自己状态特别好,几乎没有症状的影响了,能够与人轻松的交流,且不失幽默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会想太多。

但是今天发生了一件事,让你心情特别不好,你的内心又出现了冲突,让你又回到以前的那种状态——不敢与人交流、害怕与人对视、害怕异性、一紧张就脸红。

这就是反复。反复是走出社恐必须经过的过程,因为症状是日积月累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是说突然间你就有社恐了,也不是说突然间社恐就没了。

所以走出社恐就像拔毒一样,需要一点一点将毒素清理出来,而这个过程中,由于你在不断地建立新的认知,这些新的认知尚不稳固,所以很容易被从前的认知所带跑,回到从前的状态,出现症状。

走出社恐系统方法之一——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指的是:对当下身体和心理产生的一切反应不排斥,能够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不代表你能够很舒服、很自在,而是代表你能够让不舒服存在,能够承认它存在的合理性。在接纳的过程中,内心的冲突会越来越少,直到剩下最原始的冲突,直到内心没有太多的负面情绪。

那怎么样才能自我接纳呢?

一、柔弱胜刚强——看到症状的产生,不去对抗它

我们的脑海中经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念头,念头产生的途径有两种:

一种是对现实环境做出的反应,然后大脑自然地产生联想。比如你在街上看见一个美女,你的脑海中会不由自主地冒出:“这个美女真漂亮,要是她是我的女朋友就好了。”这就是我们的头脑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的反应。

而另一种途径就是我们在没有接受到外界的刺激时,脑海里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念头。比如我们在安静地看书时,脑海中突然出现一个,“我想看看抖音”的念头,然后你可能就去看抖音了,这个时候你基本上是不加思考地对这个念头产生认同。

但是这些念头来自于我们的潜意识,它们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而这些性质会导致我们的某些行为适得其反。

比如你越关注它们,它们的力量就越强大,也就越不可能去战胜。所以做好的办法就是不战。就像最完美的东西反而是有缺陷的,最大的机巧就是愚钝,最正直的东西反而是弯曲的,我不跟它起冲突,我不跟它争,它也就没办法与我争。

你不管它,它自己反而慢慢就消失了,你越是拿劲去想着战胜它,越不可能击败它,就是这么奇妙。

和念头的对抗会让我们产生内心的冲突,而冲突会内耗,消耗我们的能量,我们就会产生症状。

当我们产生症状的时候,往往下意识地举动就是去对抗它们,排斥它们的存在,试图将他们驱赶出我们的身体。但是这种对抗,不仅无效率,还起了反作用。

所以我们要去接纳,接纳自己身体和心理所产生的一切反应,不去排斥它们,带着它们去生活,去学习,把注意力放在生活、学习上,而不是去关注它们。

我今天状态不好,我不去上班了;我今天状态不好,我不去学习了;我今天状态不好,我不去参加同学聚会了。状态不好,也可以去上班;状态不好,也可以去学习;状态不好,也可以去参加同学聚会,我们应该建立这样的逻辑思维。

再举一个例子,小张是个大学生,他有社恐,主要症状是异性恐惧。

有一天小张在食堂吃饭,刚找到地方坐下,饭没吃两口呢,突然有人在后面拍了小张一下,小张顿时扭过头去,表情瞬间变得非常尴尬。

原来拍小张的是小陈,她和小张是一个班的,因为是刚放学,食堂人很多,几乎没有多少空的座位了。

而小张旁边正好有一个空位,于是她来到小张旁边,跟小张打个招呼,准备坐在这里。

小张从尴尬中稍微恢复了一点,说:“你......你......你也在这儿,这么巧。”小陈说:“嗯嗯,我先去打饭了,一会聊。”

小陈走了,但是小张内心却波动了起来,他想,“怎么这么倒霉,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小张一直在想该怎么办,内心非常焦虑,整个人都变得不好了。

不一会小陈端着饭走过来了,小张不敢去看她,低着头吃自己的饭。

等小陈坐下之后,小张突然站起来,低着头说,“我......我......我先走了,我还有点事。”

小张说这句的时候,眼睛不敢直视小陈,而是低着头看着脚下。

小陈尴尬地笑了笑,并挥手说:“嗯嗯,行,再见。”

小张象征性地摆了摆手说:“再见。”然后就匆匆忙忙端着残羹剩饭走了。

刚走出餐厅,小张心里就想:“小张啊,小张,你怎么这么没用,连说个话都做不到吗,她有这可怕吗。”

想着想着小张整个人都变得不好了,不敢看周围的人,低着头往前走。

回到宿舍之后,一直在回忆这件事情,回忆当时的情节,然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不断地攻击自己,否定自己。

之后在上课的时候,一看到小陈就感到恐惧,这种状态能够持续好几天,有时小张甚至连课都不敢去上了。

当我们处在当时那个场景的时候,是没办法解决的,所以只能在事前和事后来解决。

在事后我们需要觉察到症状的产生,然后接纳症状,承认它存在的合理性,不去对抗它,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在这里就是要接纳自己不能和小陈和平相处,接纳这个事实,并接纳自己内心产生的想法,比如,“我没用”,我就是没用,怎么了,我承认我没用。不要去对抗,而是去接纳,然后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其实,最好的应对就是不应对。

二、乐观原则,能做成什么样是什么样

在接纳的时候,我们要遵循着一个前提,即我能做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我能做多好就做多好,做不好也没关系,下次再来。

我们经常给自己设各种各样的要求,一旦我们达不到这些要求,我们就会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不行。但是呢,通常我们给自己设定的要求比较高,很难完成,所以我们需要给自己降低要求,降低到什么标准呢?我做成什么样是什么样,做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做不好就做不好呗,没什么大不了的。

当我们不能做到接纳自己的时候,我们要接纳自己接纳不了,告诉自己,我就是接纳不了,有什么大不了的呢,能死人吗。

其实,往往不是别人不接纳我们,是我们自己没办法接纳我们自己。我们认为自己不够好,需要去改变,其实你有的时候很好,只是你把自己看低了。

三、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首先给大家解释下什么是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为什么要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事情?

自己该做的事情就是你当下的应该去做的一些事情。比如,今天是周末,老师前两天布置了很多作业,明天就要上课了,我的作业还都没写。我现在也没有其他什么事情,很闲,在刷手机,这个时候,做作业就是自己该做的事情。

无论内心有怎样的冲突,你都应该去做作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活在当下,也就是专心地去做作业。无论在作业的过程中你的内心产生什么样的想法,都应该把心思放在做作业上,即使某些时刻走了神,发觉了之后,还是继续去做作业。

为什么要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1)有事情没做,你会焦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当我们有事情没有做,而这个事情很重要,它会一直在我们心里,成为一个负担,给我们的心理带来压力。我们会非常的焦虑,因为我们担心自己完成不了。当我们完成这个事情的时候,这种焦虑感就会减轻直至消失。

大多数时候,我们会选择拖延,不到最后期限不去做事情,不到最紧急的时候不去做事情。

虽然我们知道拖延不好,但是我们却不能立马去行动,把事情完成。我们内心其实是不舒服的,很反感这种自己的这种行为。这就产生了一个冲突——拖延不好,但是我却不能克服,我好没用。这会让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好,觉得自己没用,会否定自己。

(2)做事情就是在提高自己的价值

无论你做什么,只要你做了,你就成功了。因为做事情就是在提高自己的价值,单纯地想并不能提高我们的价值,与其坐在原地跟自己的内心产生冲突,不如把这份时间、精力投入到做事情上。做事情能够使我们得到成长,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我们会拥有真实的经历,并积累经验,这就是在成长,就是在进步。

(3)自我价值感高了,自信就来了

当我们不断地在成长,在进步,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就会慢慢提高,就会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从而认可自己,变得没那么否定自己了。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我也有优点,原来我做的挺好的,原来我并没有这么差,给自己点个赞。这样,自信就产生了。

(4)自立,自强,自信,自量,自由。

只有自立,自强,才能自信。在自信之后,自我衡量,不偏不倚,无过之而不及,就能慢慢达到自由的状态。这也是我们人生应该追求的状态,自由的状态,从心所欲,无所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