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米粒創始人林軍:用餐桌上的觸屏廣告機打造餐飲界“分眾傳媒”

編者按:聚米粒創始人林軍表示,“餐飲目前是線下流量最大、消費頻率最高的場景,蘊藏著大量的數據寶藏”,聚米粒選擇“廣告+餐飲SaaS+共享充電”去切入餐飲市場,按展現效果向廣告商收費,在SaaS服務領域探索更多互動玩法,沉澱交易數據,產生更具前景的商業可能性。

文 / 李亞男

聚米粒創始人林軍:用餐桌上的觸屏廣告機打造餐飲界“分眾傳媒”

聚米粒成立於2017年6月,是投放在餐廳桌面上的一款智能觸屏廣告機。聚米粒通過曝光、點擊和轉化數量向廣告商收費,同時與餐飲商按比例分傭。

除了廣告展示外,聚米粒還提供共享充電、自助點餐,買單、服務鈴、語音播報等功能,通過這些功能增加消費者和廣告機的互動從而提升廣告的曝光。

聚米粒在今年2月正式在上海上線並投入測試,6月份完成了百萬種子輪融資,投資方為喜馬拉雅投資人之一。

“ 做 餐 飲 界 的 分 眾 傳 媒 ”

聚米粒創始人林軍:用餐桌上的觸屏廣告機打造餐飲界“分眾傳媒”

聚米粒創始人林軍此前曾在阿里口碑工作過六年多,負責上海地區支付渠道的推廣,同時,他還在工作之餘經營著上海一家網紅海鮮麵。在與餐飲老闆打交道和自己經營餐飲品牌的過程中,林軍切實瞭解到了一些餐飲老闆的痛點和需求。

2017年中,共享充電風口正盛,但林軍觀察到,許多餐飲商其實並不樂意幫助第三方經營共享充電,“當沒電的時候商家不願意給他們充電”;同時,他認為把共享充電做成機櫃式的形式放在餐廳吧檯上,以一個移動充電寶的形式運營,反而失去了用戶和商家的聯動。

於是,他開始琢磨著以嵌入餐桌的形式入局共享充電行業,“我們在共享充電的基礎上加了一個觸摸屏”,然後延展出來點餐、買單、服務鈴的功能,從而提高餐飲商家對產品的黏性。從C端來看,嵌入式的充電寶距離更近,使用頻率也更高。

然而在2017年尾,共享充電行業完成了一次大型洗牌,風口過了,頭部品牌佔領了半壁江山,但盈利模式仍不明確。林軍此時開始思考聚米粒的產業轉型,並決定將聚米粒的主要經營方向放在觸屏廣告上。

林軍去請教了在分眾傳媒的朋友,他們討論後認為,與在電梯裡用戶停留時間一樣,用戶在餐廳等餐的半個小時過程中也存在著廣告商機。

林軍表示,“餐飲是線下最大的一個流量入口,它的消費頻次是比較高的。但是目前來講,餐飲的流量入口基本上沒有什麼大公司介入,目前來說就是一些小公司去試水餐飲的流量。我看到餐飲龐大的線下流量之後,所以我想做一個產品,成為餐飲界的分眾傳媒。”

與分眾傳媒主打KA客戶不同,林軍打算先從中小廣告商做起,“廣告大客戶這個行業水比較深,很多人靠關係、給好處之類的,切入起來還是靠關係去切入”,這對創業公司並不實際。

中小廣告商與大客戶的訴求區別在哪裡?林軍認為是“與品牌相比,更注重廣告效果,投一千的廣告費,希望在你這邊能夠掙到兩千塊錢的效果”。在這個基礎上,林軍將產品做了一個迭代,“我們不是傳統的像分眾傳媒一樣做硬廣,而是讓用戶可以跟屏幕進行互動”。在用戶觀看、點擊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監控到客戶的點擊數、轉化數,然後按照效果讓廣告商付費”。林軍總結說,“我們是互聯網廣告+線下廣告的結合”。

產品模型想明確了,去年8月,林軍聯合幾位朋友投入了一百多萬,開始進行軟件研發。在聚米粒團隊中,CTO牛宏有著10年軟硬件研發經驗,曾是神州租車軟件開發負責人。他帶著幾位來自於美團、騰訊、阿里的兼職人員用了半年時間將聚米粒的軟件開發完畢,並在接下來的3個多月裡完成了產品測試。

抓 住 痛 點,實 現 功 能 優 化

聚米粒創始人林軍:用餐桌上的觸屏廣告機打造餐飲界“分眾傳媒”

今年2月,聚米粒將產品投放至上海市場進行測試。林軍透露說,目前共測試了半年多,從測試數據上來看,廣告點擊是12次/天/臺,充電是1.5次/天/臺,日均收入1.5元/天/臺。按照這樣的模型計算,正常運營一年後產品即可回本。

從合作模式上看,聚米粒抓住廣告商痛點,一改原有按曝光收費、難以追溯廣告效果的傳統玩法,通過廣告效果向廣告商收費,同時按一定比例與餐廳分傭。林軍舉例說,“一臺機子50個廣告,一個廣告收1塊錢,50個廣告就有50塊錢的收入,給他一半,一臺給他25塊錢。一般餐廳假設有30張桌子,一天給他是750,一個月其實有兩三萬的收入。對於餐廳來講,兩三萬是一家門店的單月房租了,對於餐飲的話還是蠻有吸引力的。這是前期推廣時的比例,後期有可能會降低分傭。”

在廣告投放來看,林軍坦言受到了今日頭條按人群投放內容的啟發,通過後臺將餐廳分類,實現廣告的“分眾”精準投放。“第一個可以按品類區分,比如火鍋、中餐、西餐等等;第二個我們按照城市、區域、商圈這個維度區分;第三個還是按照餐廳的客單價,100以內的,100到500的,500以上的”。

在對餐廳做好分類後,在後臺根據維度上傳廣告,前臺會自動實時更新到本地。在呈現形式上,主要以圖文廣告和視頻廣告為主,嵌入在用戶點餐前的等待時間。林軍表示,“以後的話我們會弄得更加人性化,比如說在點餐的結果頁,或者是在充電的結果頁貼廣告,廣告模式會更加多樣化。”

在共享充電、廣告播放外,聚米粒還在測試餐飲SaaS軟件功能,目前實現了自助點餐、結賬和呼叫服務等功能。林軍表示,聚米粒通過這些SaaS功能,將用戶的注意力從移動端轉移到了聚米粒硬件端,從而助推了廣告的曝光和轉化。

在呼叫服務功能上,聚米粒也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升級了服務模式,從傳統的呼叫鈴改為支持客戶輸入服務需求。“以前的呼叫服務員都是按鈕,服務員需要跑兩趟,第一趟過來了解需求,第二趟過來把東西拿過來。在生意特別忙的餐廳,服務員是不夠用的,所以服務效率也不夠高。我們為了提升服務效率,想著直接把我的需求輸進去,服務員只要跑一趟就可以了,這樣的話可以提高效率。”

目前聚米粒採用的呼叫服務模式是用戶手動輸入需求,林軍表示這個功能後續也會根據市場測試情況做進一步地更迭。“為了更高效一點,我們會把一些用的比較多需求製作成固定按鍵。”

在硬件方面,聚米粒把IPad加入了三萬毫安的電池組,使續航時間增長到了2-3天。同時,每臺設備可在後臺上觀測電量使用情況,方便設備的運營管理。

林軍坦言,聚米粒剛剛步入市場,前期會以共享充電作為線下入口來吸引流量。“因為共享充電是剛需,只要設備擺在餐桌上,就能創造價值。所以前期的話都走量的過程,廣告是很難產生價值。等有一定量的時候,廣告價值慢慢呈現的時候,那個時候廣告才是核心。”

積 累 數 據 ,循 序 漸 進 推 動 擴 張

聚米粒創始人林軍:用餐桌上的觸屏廣告機打造餐飲界“分眾傳媒”

去年4月,聚米粒陸續將硬件和軟件設計申請專利,關於餐桌觸摸屏的廣告機,聚米粒已經申請了包括髮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在內的11項專利。林軍表示這對於聚米粒來說是一個先發優勢和壁壘,同時在也包含了很多可能性。

聚米粒上線後,在前端功能和場景落地測試之外,後端也在進行用戶數據的積累和應用測試,為未來的數據應用和商業變現奠定基礎。林軍認為,在數據積累過一定量後變現並不困難,在C端可以效仿大眾點評和口碑,“我們積累了很多點餐數據,或者是買單數據,我就可以給到C端一個參考性的建議”;在B端,“我們有了銷量數據之後,一方面可以提供給商家一些運營方面的建議,幫助他更新菜品;另一方面給他一些菜品採購方面的建議,減少菜品的損耗。”

林軍透露說,聚米粒計劃在接下來的版本中加入一些人工智能技術,通過面部識別、智能對話來更快捷地識別用戶、積累用戶信息;通過更多交互玩法增加對用戶的粘性,促成廣告曝光和轉化。

作為一個重資產的硬件產品,林軍表示最大的瓶頸還是在資金方面。“前期不可能讓商家去買,他們沒有看到效果之前是不會買單的,所以前期還是要靠互聯網的模式、燒錢的模式去鋪市場。”

在餐飲市場資源方面,林軍表示通過之前在餐飲行業的積累,目前在全國擁有8000多支地推服務商資源,僅在上海地區覆蓋的商戶就超過了十萬。另外,聚米粒CMO是分眾傳媒華東副總裁,在十年的工作中積累了海量的廣告商資源,而這些資源基礎會在資金充裕後爆發力量。

“我們要循序漸進,一步一步來”,林軍表示,聚米粒的計劃是先將上海打造成一個產品標杆城市,在融資順利的基礎上再接著去擴展一線城市。在產品功能、覆蓋面積、品牌影響力都發展得足夠成熟後,聚米粒也會考慮接觸一些KA廣告品牌,延伸到更大的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