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用腳步丈量牛塘土地的小小網格員

他们是用脚步丈量牛塘土地的小小网格员

他们是用脚步丈量牛塘土地的小小网格员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行走在牛塘的街頭巷尾,用手中的本子、手機記錄下民生,為群眾解決困難,他們不是城管也不是民警,他們是社區網格員。他們堅守著最平凡的工作,做著最平凡的小事,卻為大家帶來不平凡的感動。

他们是用脚步丈量牛塘土地的小小网格员

今年武進區推出網格化集成管理工作以來,我鎮已建成全要素網格化指揮中心,由綜治中心統籌管理。現已將41個基礎網格和38個部門網格全部納入平臺管理,安排專職人員全天駐守平臺,及時處理網格長上報的各類待解決的問題以及市、區兩級流轉的相關工作。鎮指揮中心統籌多個網格的職能,實現多部門聯勤聯動,真正實現“一張網”的管理新格局。

他们是用脚步丈量牛塘土地的小小网格员他们是用脚步丈量牛塘土地的小小网格员
他们是用脚步丈量牛塘土地的小小网格员

而在我鎮的各個網格中也湧現出一批優秀的網格員典型,他們雖然來自不同的社區、不同的崗位,但他們都有同一個代名詞“網格員”,他們都是忙碌在基層的群眾貼心人。

近期,在高家村舉辦的牛塘鎮第四季度道德講堂活動以“小網格”大管理·“小服務”大民生為主題,宣講了來自我鎮三個村(社區)的優秀網格員典型,他們中有在平凡崗位中做著不平凡事的治保調解員,有網格里盛開的四朵金花,也有來自社區的網格志願者,他們是用腳步丈量牛塘土地的小小網格員。

他们是用脚步丈量牛塘土地的小小网格员他们是用脚步丈量牛塘土地的小小网格员
他们是用脚步丈量牛塘土地的小小网格员他们是用脚步丈量牛塘土地的小小网格员

塘口村:仲建興

從不理解網格化工作到全心投入

他们是用脚步丈量牛塘土地的小小网格员

仲建興,既是塘口村的治保調解員,又是網格員,負責管理由西溝村、上塘口、水產村等7個村民小組組成的第一網格。從事網格員工作以來,他也曾過對網格化工作不理解,甚至抱有較大的牴觸情緒,但隨著網格化工作的推進,仲建興逐漸意識到網格化管理工作的意義,他不再抱怨時間少,沒空去村裡巡查,不再吐槽任務重,沒數據上報,而是全心全意投入網格化工作,實實在在地履行好網格員工作職責。

他發現並及時上報可能是在提煉地溝油的廢棄廠房,為群眾的食品安全保駕護航;他積極推進垃圾分類,手把手引導,讓垃圾分類知識深入人心;他認真反應群眾訴求,架起政府與群眾間的連心橋;他每天起早貪黑,用雙腳走出網格溫度……

他们是用脚步丈量牛塘土地的小小网格员他们是用脚步丈量牛塘土地的小小网格员
他们是用脚步丈量牛塘土地的小小网格员

自網格化集成管理平臺啟動運行以來,仲建興已上報事項384件,事項辦結率達到98%,至今都無人打破他創下的季度上報事項數。就是這樣一名普普通通的網格員,儘管每天的工作很平凡,但他帶著身為網格員的責任,發現身邊的問題,積極處理問題。他的平凡工作為我們送上網格員不平凡的溫度。

高家村:周永根

我們身邊的好榜樣

他们是用脚步丈量牛塘土地的小小网格员

周永根,69歲,高家村委黃泥溝村人,曾經做村民小組隊長40年,後來負責高家村環境衛生工作14年,由於周永根在生活中熱心助人,在工作中認真負責,又有威信,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老周”。全要素網格化工作推進以來,老周主動擔任網格志願者,為網格員積極提供問題線索和照片,並帶領十幾名志願服務隊每天巡查村道、河道、小區,十幾年如一日,不管風吹雨打。

他雷厲風行,不畏難,用下定決心做到底的態度,改善了高家村小村多年的環境問題;他兢兢業業,不怕苦,主動上門勸導環境衛生意識差的村民,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寫字條提醒,在他的堅持下,村民們慢慢認識到了長效管理的重要性;他身先士卒,常帶頭,今年臺風期間,兩棵樹倒在了路中間嚴重影響交通,老周親自上陣,拿著電鋸鋸掉樹枝,拉到路旁,將道路清理出來,保障汽車通過……

他们是用脚步丈量牛塘土地的小小网格员

就是這樣一位早已過了退休年紀,卻依舊燃燒自己服務周邊居民的老人,在最基層的工作崗位上,始終默默地耕耘著、追求著,他用樸實的語言,實在的行動,向我們傳遞網格員的溫情。

牛塘一社區:孫蓓、荊麗、蔣雲、許宇晴

網格中盛放的四朵金花

一社區的四位女性網格員:孫蓓、荊麗、蔣雲、許宇晴她們在作為社區工作人員的同時,更是將心血傾注在網格中的點滴小事裡。她們迎難而上,互幫互助,真正走進“網格”中,小到巡查街道衛生、解決鄰里糾紛,大到排查安全隱患、維護小區治安。她們主動融入群眾,發現問題、上報問題,及時與各職能部門的網格管理員互聯互通,從工作上不斷細化、優化、精化。

他们是用脚步丈量牛塘土地的小小网格员他们是用脚步丈量牛塘土地的小小网格员
他们是用脚步丈量牛塘土地的小小网格员他们是用脚步丈量牛塘土地的小小网格员

孫蓓冒雨查汙水排放,一連掀起幾個下水道井蓋,發現下水管道黑水,讓問題得以及時處理;荊麗利用自己上班前的半小時認真巡查網格,及時反映民意,解決問題;蔣雲認真宣傳政策,貼心服務群眾;許宇晴與群眾耐心溝通,認真做好每件小事。這四朵金花,用耐心、細心構築最美的溝通話語,用認真、負責打造解決困難的利器。

現在,這四朵金花已經牢牢紮根在社區裡,紮根在居民心裡,第一時間看清楚群眾“所念、所想、所盼”,讓居民實際問題得以解決,成為居民最值得信賴的“身邊人” ,更讓社區網格化管理深入人心,贏得社區居民的肯定。在她們的網格員故事裡上演的是“巾幗不讓鬚眉”,她們用細心、耐心、真心,向我們訴說網格員的獨特溫柔。

這樣的網格員在我們身邊還有許多許多。他們的故事裡或許沒有驚心動魄,沒有大喜大悲,有的只是生活點滴和家長裡短,但就是在這些小小的網格里,在每件不起眼的小事裡,是網格員面對增加的工作量的平常心、是堅持每日巡查的恆心、是處理群眾問題時的耐心、是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的決心。

他們用雙手裝點、美化每個網格空間,用雙腳奔走出每個網格的溫度,用真心將每個平面的網格立體化,再在裡面填滿溫暖。他們用自身的奉獻讓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落地生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