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设备越来越多,“体联网”或许正在形成

赋time 思考着如何像智能音箱那样,将人体植入设备联系起来,从而搭建一套“体联网”呢?

智能+家居的概念提出已经有三十多年,随着技术的发展,这几年呈现出爆发式的发展速度。各种家具产品都相继嵌入了远程控制、智能感知、多模态交互等智能化方案。这时家居产品的特点是:智能设备独立存在,必须依靠大生态系统支持(如小米等),其他都是使用时的相互独立的伪智能。

植入设备越来越多,“体联网”或许正在形成

还需要手动的智能,伪智能的存在,超级不方便

赋time在日常中,已经把日常代步车进行车联网改造。它的一个特点是:在一个具体场景中,由一个入口或者中枢把场景范围之内的各种设备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从这个角度来讲,人体倒是也挺符合这样一个特征。

我们大胆假设,如果把电子感应器植入人体内部,通过生物电流进行持续导航,引出构建一个“体联网”的大生态体系,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行为改变呢?

植入设备越来越多,“体联网”或许正在形成

人体随时随地都处于自我发电和耗电的过程

赋time 在浏览资料的时候,发现了IVN的system,感觉模糊找到了一个未来随时而至影子:

IVN 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由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医学院和布里格姆女子医院的研究者们研发的 IVN(In-Vivo Networking,体内联网系统)将可能对体内设备供电和通信提供一个绝佳的解决方案。

IVN 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体外无线电波发射基站,另一个则是体内植入设备。

在充电这一方面,由于人体肌肉的阻挡,普通的无线充电方式往往还没有进到设备就被分散了。IVN 则通过天线阵列发射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来对植入设备进行供电。当在某一个点,发射的电波频率同时达到最高点的时候,其就能够突破为设备供电所需的能量阈值。这就使与之搭配的植入设备实现无线充电提供了可能。

植入设备越来越多,“体联网”或许正在形成

而这个专门研发的植入设备,目前为止仅仅只有一粒米般大小。

那么,按照研究人员的设想,以后所有的体内植入设备都可以将电池去掉,直接采用这种设备来进行无线供电。当然,要实现这种操作,该无线充电设备还应该再小一点才可以。本来目前的植入电池体积就已经很小了,如果比电池还要大,或者两者大差不差,那其意义就要打个折扣了。

而 IVN 的作用并不仅仅是进行无线充电,它还兼具了其他功能。

首先,设备的用途可以通过安装在智能药丸里面,进行控制性释放药物治疗多种疾病,也可以单独拿来或者附着在其他植入性设备上来进行各种身体器官的数据监测等。

赋time看到这里,想到的是如果把这个反向操作,就可以把功能再简化,只作0-1的信号判断,耗电降低到生物电流可维持的功耗,与大脑意识区域进行数据交换,就可以实现“体联网”的初步构建了。

植入设备越来越多,“体联网”或许正在形成

我们尝试反向操作研发,赋time认为会有新的突破

但要想把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装置的数据进行统一,就需要制定相关的协议。毕竟数据对产品和厂家是非常敏感的,要把这些东西都交给一个中枢进行处理,肯定要涉及数据开放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IVN 想要打造一个“体联网”恐怕任重而道远,赋time的这个设想也会变得遥遥无期的一个憧憬了。

也许现在谈体联网还为时尚早,毕竟体内植入设备目前仍然是以医疗为主要领域,且涉及电子设备的产品一般都价格比较昂贵,因此受众面并不大。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设备植入在未来将可能成为人们的普通日常。那么尽早给这些设备做个统一的连接点,做个统一的协议规则,未雨绸缪的为未来准备更多的基础原则构建,相信赋time的这个狂想未来回随时而至,我们一齐期待。

植入设备越来越多,“体联网”或许正在形成

文章取材信息浏览了脑极体、36氪等多方资料而有创想的,如果涉及版权等原因,请及时联系我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