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农妇用爱心和汗水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40年来先后伺候四位瘫痪亲人

黄骅市旧城镇霍马闸口村农民王瑞霞结婚40年来,家中四位亲人先后患病瘫痪在床。她用一颗坚强的心独自撑起这个家,无怨无悔地精心伺候护理瘫痪在床的奶奶以及公婆和丈夫,照顾两个儿子,操持家务。多年来,她就是公婆的“腿脚”,丈夫的“拐杖”,儿子的“肩膀”。 她用点点爱心与滴滴汗水呵护着每一个家庭成员,为家人撑起了一片天。

黄骅农妇用爱心和汗水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王瑞霞在照顾患病的丈夫

王瑞霞的故事要追溯到40年前。结婚后不久,王瑞霞丈夫的奶奶便患病瘫痪在床。当时丈夫在黄骅一建公司上班,公婆需要种地,王瑞霞就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奶奶的重任。奶奶去世几年后,一次,婆婆不小心从炕上重重地摔了下来。医治后,婆婆无法自理,从此便瘫痪在床。婆婆大小便失禁,尿湿裤子、屎沾褥子是常事。每次王瑞霞都及时给她更换被褥。婆婆躺得时间长了,王瑞霞就得帮她翻身,还得经常为婆婆擦拭身体。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1年夏天,丈夫不幸患了脑中风,从此丧失了劳动能力。对于这个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面对残酷的现实,王瑞霞擦干眼泪,咬牙坚持,毅然肩负起家庭重担。由于丈夫丧失了劳动力,王瑞霞便不得不想办法挣钱来养活这个家。

迫于生计,王瑞霞开始在村子周围捡拾破烂儿。家里的十几亩地,她也舍不得扔下。后来,王瑞霞又报名去工地干活,扛东西、抹腻子……一天超负荷工作下来,王瑞霞浑身都要散架了,可是还得坚持回到家继续照顾家人。

2012年,婆婆在王瑞霞的精心照顾下安详去世。公公却因为年事已高,身体不好,也瘫痪在床。最初伺候公公大小便时,王瑞霞很不好意思,公公脸上也泛着尴尬。“不好意思也得伺候啊,总不能不管他吧。”王瑞霞说。

喂水、喂饭、端屎端尿、翻身、洗澡……有了之前伺候奶奶和婆婆的经验,王瑞霞也算是“驾轻就熟”。这一伺候又是五年,直至公公去年安然离世。

去年丈夫病情加重,也瘫痪在床。63岁的王瑞霞由于多年来的辛劳,落下了一身病。王瑞霞的两个儿子特别心疼母亲,但是工作繁忙,又都在外地,没办法帮母亲一起照顾父亲。他们决定将父亲安置在盐山养老院。王瑞霞担心护工照顾不周,便同丈夫一块儿住在养老院,方便照顾。

王瑞霞说,这么多年来,生活再苦再累,让自己一直咬牙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就是她的两个儿子。一提起两个儿子,王瑞霞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俩从小学习成绩就好,都考上了大学。”说到这儿,王瑞霞脸上的笑容消失了,泪水在眼中不停地打转,“老大为了给我减轻负担,主动放弃了考研,让老二去考研。”最终,小儿子郑瑞元由于考试成绩优异,被保送研究生。如今,大儿子在北京一家企业上班,小儿子在天津某事业单位上班。王瑞霞觉得自己的苦日子也算是熬出了头。

回忆起当初的家庭困境,郑瑞元和哥哥都特别感谢母亲,是她多年来的坚持和无私奉献,才让这个家变得越来越好。“这么多年来,母亲用她的行动教会了我们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孝道。”郑瑞元说,“我们也会从母亲这里承担起这份责任与孝道,传承给我们的孩子。”(燕赵晚报记者 于海宁 通讯员 高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