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退回、不发证,你的父母可能参加了一个假直销

最近丁香医生的一篇文,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

笔者本身对权健没有了解,但对文中提及的一些商业模式,还是有发言权的。

我本身的职业经历,从制造到零售端,再从家庭卷入过传销和互联网金融,应该足够资格来介绍直销和传销的区别。

不退回、不发证,你的父母可能参加了一个假直销


什么是直销?

直销有广义定义和狭义定义。

广义直销,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去中间环节。

一件商品,从制造工厂走向商店零售,通常至少有3次加价

工厂商品首先流入地区经销商或代理商手里,这些经销商、代理商本身还能分层级。

经销商,简单来说,就是从工厂买下大批货品,再转其他经销商、批发商,俗称转销或分销。

代理商,相当于中介,本身不购买货品,或者购买少量货品,在帮工厂找到大量下游分销后,从中赚取佣金。

转销也好,佣金也好,当经销商把商品转销给批发商时,是第1次加价

批发商转销给商店零售,是第2次加价,商店卖给顾客时,是第3次加价

以企业角度来说,这些加价都是合理的,因为销售也是要产生各种成本和费用的。

如果工厂自己直接销售,建立销售公司,也是需要每个地区一级一级分销下去,成本和费用并不会少多少,可能反而要更贵。

更不要说,很多工厂是为品牌代工的,在经销代理前,还有一个品牌商。

那么,怎么去中间环节?

早期,最成功去中间环节的是超级大卖场,比如沃尔玛。

我曾经供职的企业,就是沃尔玛的供应商之一,沃尔玛是直接和品牌商打交道的。

这样一来,沃尔玛里的商品,就跳过了经销代理和批发,

这是一个纵向的去分销过程。

不退回、不发证,你的父母可能参加了一个假直销


那么,还有没有再把价格压低的可能?

有。

这就得要感谢马云,感谢阿里巴巴。

沃尔玛虽然去了分销环节,但是,那么多店铺,那么多仓储,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电商的出现,又免去了大量的实体店铺,我们只要有仓储,有网络虚拟店铺,就可以卖东西,这是一个横向的去店铺过程

所以,天猫双11五折,不是拍脑袋出来的,对于一些成熟的零售品牌,在纵向去分销横向去店铺后,就是可以有这么低的。

当然,这些成熟品牌,本身有很多实体店铺销售渠道,对品牌来说,线下线上是一盘生意,如何保持线下线上平衡,如何不在品牌内打价格战,每年都是一道难题。

那么狭义的直销是什么?

以上,我们大致了解了广义直销。

并了解了,怎么纵向去分销,怎么横向去店铺

那么狭义的直销就非常好理解了,狭义的直销,其实就是企图横向去店铺,甚至仓储。

对狭义直销来说,纵向分销是很难去除的。

为什么?

因为人多啊。

万人企业的CEO不可能直接去管一万人,更别说很多号称有几十万直销员的直销公司了。

管理这么多直销员,是必须分层级的。

这些层级,虽然表面上是管理层级,不是分销,不是代理,但依旧产生了诸如销售奖金之类的费用,说穿了还是分销+代理

直销号称是“无固定经营场所”销售,但实际上,直销是把直销员的家,当成了免费的店铺和仓储,这就好比,产品直接进了住宅区的小卖部,每个直销员的家,就是这个品牌的小卖部。

因此,直销企业的基层直销员,其实就是个体经销商。

而直销员导师,兼具个体经销商和个体代理双重性质。

朋友圈里,那些卖面膜、卖蜂蜡口红的微商,就是最典型的狭义直销。

那么,一个合法的直销应该是怎样的?

  • 首先,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法律条文,公司直销员,必须由公司发给直销员证。

这相当于是签订商业合同,由于个体经销代理金额太少,去一份份签订合同不现实,所以,办法规定是必须发放直销员证,这既是公司授权,也是模板式的商业协议。

直销员和直销公司不是雇佣关系,作为个体经营,对公司是完全弱势的,所以直销员证是对直销员的保护,没有公司直销员证,那么这家公司,即使有直销执照,但其行为也可能涉嫌传销。

  • 其次,按照国家直销规定,直销员销售不出的货品,公司必须收回。

上一条,我提到了“模板式的商业协议”。

很多直销员是普通老百姓,很少接触专业的商业知识,在零售行业,无论是做商店零售的也好,做经销的也好,其实很多商品在销售不出去后,是可以退回给品牌商的。

一个合格的品牌商,也绝对不会允许一些过期货,或者过时的商品流入市场,这对品牌形象是一种很大的伤害,对于这些商品,品牌商通常会回收,统一处理。

具体商品有具体回收机制,我们不一一举例,各位只需记住,由于直销员是弱势方,所以,基于保护弱势方原则,直销员没有销售完的无拆封无使用商品,是可以无条件退回的。

如果不能退回,这家直销公司可能涉嫌传销。

  • 第三,按照国家规定,直销公司不准设置准入门槛。

所谓准入门槛,就是诸如加盟费,或者必须买多少金额产品之类的。

直销员的培训也不准收取任何费用。

当然,虽然不允许设立金额门槛,折扣门槛肯定还是有的,这可以理解,也是合理的。

但买满多少钱,才能成为公司直销员,这是不允许的,否则就是有传销之嫌。

现在很多电商平台在玩的,邀请好友得红包或者抵扣,其实就是一种直销玩法,所谓会员就是变相直销员,典型的例子就是京东旗下的每日优鲜。

如何与身陷传销的父母沟通?

以上,我举例沃尔玛和每日优鲜,不是打广告。

而是希望,能帮助看这篇文章的人,与身陷传销的父母进行良好沟通。

因为丁香医生的文章,很多被传销所害的家庭,血淋淋地一一浮现在大众视野。

家破人亡,绝不夸张。

我本人家庭也曾经因为层出不穷的骗局,几次濒临破碎。

拯救家庭的方法,不是说赚多少钱就能挽回的,是需要一次又一次地不断沟通,不断学习,不断斗智斗勇。

我们家被传销害到最夸张的一次是,我家里亲戚为了弄钱做传销,大年夜摆鸿门宴,绑架我妈,让我妈写下巨额欠条,开春后卖房。

那一次是我上门亮菜刀才解决的。

因为我妈总担心身体状况,我成了中医资深爱好者,现在是家里的保健权威。

因为我妈被假的海外上市股指期权骗钱,我只能学股票知识,甚至还去股指期货的私募基金做过三个月,三个月,足够了解很多了。

因为我妈被互联网金融骗,我把庞氏骗局的特征学习了一下,按照关键点去收集证据,把当地小头目送进局子喝茶,虽然只是约谈,但效果多少还是有的。

这些斗争可能还会要继续下去,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但除了斗争,还有一些沟通手法可以尝试。

1.和父母沟通时,要尽量用他们听得懂的例子。

比如我文章里举的大卖场,和每日优鲜的例子,尤其是每日优鲜或者其他类似的APP,你是可以点着APP给父母演示的,告诉他们这才是正经的直销模式。

2.了解父母的需求,我妈拼命想发财是因为害怕将来的医疗费用,于是我告诉她,互联网保险,比如支付宝的“相互保”,又比如每年支付一千元左右,当年可享受400万额度的住院保险。

当然,我妈对这种钱付出去,拿不回来的保险比较抵触,所以,我还得去打听传统保险的业务佣金,学习利息知识,告诉她那种传统保险,她其实买亏了,还不如这种拿不回来的保险。

3.主动给父母买好吃的、以及靠谱的保健产品,去替代父母手中那些昂贵的,不靠谱的东西。

最近我买的电热艾灸,我妈就爱不释手,她曾经差点想要贷款买那种超级昂贵的艾灸照灯,结果,我用一百多,就帮她找到了更好用也更方便的替代品。

还有那种好几万的按摩椅,我妈一直很羡慕,后来,我发现家附近电影院,小厅全换了按摩椅,还是最新款的,我就带我妈去看电影。

回来后跟她算算费用,她会发觉,按摩椅买回来又占地方,又不会一直用,更新换代又换不起,真还不如去电影院里一边看电影,一边按摩,还能享受最新款的。

关于吃的,我一直在纠正我妈的观念,把买保健品的钱,花在买有机食品上,坏掉的食物,宁可扔掉,也不要事后看病吃药。

以上,千万不要指望,一次、两次,父母就会有所好转。

父母会陷入传销、骗局,本身就是一种“慢性病”,需要不断地用各种手法去沟通、去解决。

很多人指望扳倒源头,一劳永逸,其实连打个当地小BOSS都很费劲,你只能把证据交到派出所,能不能转到局里,真的是看运气。

而又其实,真正的源头是你的父母,要打赢这场家庭保卫战,还是要对父母足够了解,对症下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