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新手爸媽常常擔心的問題

懷胎十月終於把寶寶生下來,此刻媽媽的心情肯定是緊張又激動,對於新手媽媽來說,除了卸下重擔後的釋然,更是多了一份手足無措,以及……受到了來自寶寶的驚嚇。

都說寶寶是上天賜給我們的天使,曾經看電視上的寶寶都是水嫩嫩、胖乎乎、粉嘟嘟的,簡直隔著屏幕都能被萌化!而實際上,很多麻麻看到自家寶貝兒的第一眼後,內心都是崩潰的…這皺巴巴的“小老頭兒”真的是傳說中可愛的小天使?終於明白原來電視和童話都是會騙人的!

為什麼會生出一個“皺老頭”?

因為寶寶還在媽媽的子宮裡的時候,不是直接暴露在羊水中的,而是有一層脂肪把寶寶的皮膚跟羊水隔開,這層脂肪稱為“胎脂”。當寶寶出生後,失去了胎脂的保護,皮膚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會有一點點脫皮的現象,寶寶就變得皺巴巴的。

發現寶寶脫皮後,媽媽要注意觀察,並且給寶寶做好皮膚護理哦。對於脫皮的寶寶,不要去過度清潔皮膚,給寶寶清洗完後記得要塗上具有保溼作用的護膚品。值得注意的是,給寶寶選的護膚品應該選擇氣味清新、配方溫和的產品,儘量避免味道濃郁和含有化學劑的。

好不容易等到寶寶的水嫩嫩皮膚,可TA臉上的小紅點、小白點是怎麼回事!難道這就是所謂的胎毒?先別急著去找偏方,寶寶剛出生的那段時間會出現一些常見的皮膚症狀,那都是生理性的,一般過段時間就會自行消失,不用特意去治療哦。一起來看看新生寶寶有哪些常見的症狀吧!

盤點新手爸媽常常擔心的問題

新生兒常見的生理性症狀

粟粒疹

剛出生的寶寶臉上通常會長有一些小白點,尤其是鼻子周圍,經常密密麻麻長著一小堆。由於剛出生的寶寶腺體發育不完善,寶寶出汗後汗腺被堵塞而造成的皮疹,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通常在出生後2-3周內自行消失。

新生兒紅斑

寶寶出生後1-2天,身上會出現很多大小不等的紅點,紅點中間有乳黃色的水皰,通常在1周左右會自己消失,不用特殊治療。

新生兒黃疸

足月的寶寶出生2-3天后會出現黃疸,一般1-2週會消退;早產兒黃疸出現的時間會稍晚,多在出生後3-5天出現,最遲3-4周消退,媽媽可不用太擔心。但如果黃疸出現時間早(出生後24小時內就出現)或持續不退(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血清結合膽紅素>34μmol/L,就應該要警惕病理性黃疸,需儘快就醫。

蒙古斑

蒙古斑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胎記,可能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最常見是在寶寶的屁屁或者背部。這種胎記表面平滑,通常是棕色、灰色,甚至藍色(看起來有點像淤青),在東方寶寶身上較為常見,曾被不明就裡的西方醫生認為寶寶收到虐待…通常會在上學前消失,無需治療。

胎頭水腫

有些寶寶希望在媽媽肚子裡呆久一點,順產時怎麼用力都不願意出來,這時候就會需要醫生的幫助才能把小寶貝生出來,出生後頭頂就留下了醫生的抓痕,紅紅的看著可心疼了。媽媽不用太擔心,因為順產的寶寶在分娩時,身體先露出的部分可能會水腫,輕輕按壓水腫位置,就可能會留下手指壓痕,一般過幾日就會消失。

新生兒頭顱血腫

盤點新手爸媽常常擔心的問題

有些寶寶頭顱的某一側會出現皮下水腫,但是輕輕按壓不會留下指痕。那是因為分娩時產道對寶寶頭部的強烈擠壓所造成的,出現這種情況就表示頭皮下有出血(是在頭骨蓋以外,不是顱內出血),一般6-10週會消失。不過家長們要小心,不要讓自己的指甲或梳子劃傷血腫的地方,避免造成感染。

痱子

有一種熱,叫家裡人覺得你熱,特別是剛出生的寶寶,這脆弱的小傢伙讓人感覺穿得少一點就會有保護不周之罪,所以常被衣服、被子包裹得嚴嚴實實的,殊不知這樣反而容易把寶寶悶出病來。這種痱子常在炎熱而潮溼的天氣發生,最常見於皮膚皺褶處和被包裹的地方,護理得當通常幾天就會消失。

“馬牙”和“螳螂嘴”

寶寶口腔上顎牙齦部位會出現黃白色、米粒大小的顆粒,是由於上皮細胞堆積或者黏液腺分泌物積聚形成,一般幾個星期後會自然消退。媽媽要注意,千萬不要拿針挑破或者用粗布去擦,因為新生兒口腔黏膜非常嬌嫩,如果破損會極易發生感染,輕者局部出血發炎,嚴重者可能引起敗血症,危及寶寶生命!

乳腺腫大和假月經

寶寶出生後4-7天可能會出現乳腺增大的症狀,大小如蠶豆或核桃大小,一般2-3周消退。這是因為寶寶剛出生時體內還存有媽媽身上的雌性激素,受這些激素的影響導致乳腺腫大,部分寶寶的乳房甚至可以分泌一些奶汁出來。媽媽們千萬不要去擠壓哦!有些女寶寶出生後5-7天陰道會流出少許的血性分泌物,媽媽們不用擔心,那是因為寶寶出生後,來自媽媽體內的雌激素突然中斷造成的,一般可持續1周。媽媽們要注意用溫開水清洗,防止感染。

雖然很多症狀都是寶寶在接受新世界“洗禮”的正常現象,但如果寶寶出現一些嚴重的問題,一定要及時就醫哦!祝每一個寶寶都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