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你到底怎么了?两次扇贝的离奇死亡,真凶到底谁?

1月31日,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公司的扇贝存量盘点,尽然又离奇死亡,亏损金额将近6.29亿元人民币。同样的闹剧已经第二次重演,第一次是时隔4年前的时间。

獐子岛,你到底怎么了?两次扇贝的离奇死亡,真凶到底谁?

财报中央视财经的记者汤鹤,打响了节后的第一枪,在深入獐子岛调查后,却曝出了惊人的内幕——天灾是借口。

作为一个海产品的龙头企业,上市公司,獐子岛,你怎么了?你的扇贝到底哪去了?

4的时间内,扇贝离奇死亡两次。

从官方的数据显示,是处于天灾的原因,导致扇贝出现了大面积的死亡,造成严重的亏损。

但是据央视财经记者反馈的情况来看,这个说辞还是很难立得住脚的。

主要有三种原因造成了扇贝今天的现状:1.过度捕捞,本来3年的扇贝,2年的时候就提前捕捞,造成断代;2.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了破坏性捕捞作业方式,导致海域大面积污染;3.员工监守自盗,缺乏管理、监管以及日常巡视。(央视财经记者调查显示)

难道说,在4年前的第一次离奇死亡以后,这些都没有得到改善吗,为什么在同一块石头上,能绊倒这么大的一个上市公司两次呢?

天灾、还是人祸,我觉得这都是表象的,都是站不住的,这里面依然有更深层的原因,值得记者们深入调研。

离奇死亡的真凶是獐子岛的营销。

站在事情的面前,我们不免反向的进行推演。

如果扇贝能够赚到很多的钱,销售渠道能够畅通无阻,风雨无阻,那獐子岛会置之不顾吗?

为什么不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捕捞,为什么不进行严格的监管,难道獐子岛真的不适合养殖扇贝了吗?

显然不是,从理论上来看,獐子岛的营销,一定出了问题。

在大连的街道上,去年明显的发现了獐子岛品牌旗舰店的减少与消失,意味着销售渠道的缩窄,这不正是营销出了问题的最好诠释吗?

思路出现了偏差,策略出现了背离,就会造成产品变现能力变差,导致公司巨额亏损。

亏损的漏洞,该如何见报呢,一次的成功经验,又让他们铤而走险的又演一次。

搭上新营销的快车,别被时代所抛弃

传统营销称道的过去,獐子岛曾经拥有着近1000个品牌销售专营店,盛极一时。

而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獐子岛并没有大踏步的寻求创新,追赶时代的进步,技术的更新,导致重渠道成为了他完结病症,最终一次又一次的将它拖到了死亡的边缘。

獐子岛的营销模式,是被互联网所抛弃的,是被互联网所颠覆的,那么獐子岛自然就无法脱离被互联网冲击的厄运。

我们真心的为獐子岛的品牌陨落而感到惋惜,另一方面也衷心的希望能够借助这次事件,向所有向獐子岛一样的传统企业,发出呼吁,被动步入主动,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与毅力,搭上新营销的快车,别再被互联网的时代所抛弃了,否则,你所建立起的王国,必将不堪一击,无反击之力!

獐子岛,你到底怎么了?两次扇贝的离奇死亡,真凶到底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