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你到底怎麼了?兩次扇貝的離奇死亡,真凶到底誰?

1月31日,獐子島發佈公告稱公司的扇貝存量盤點,盡然又離奇死亡,虧損金額將近6.29億元人民幣。同樣的鬧劇已經第二次重演,第一次是時隔4年前的時間。

獐子島,你到底怎麼了?兩次扇貝的離奇死亡,真兇到底誰?

財報中央視財經的記者湯鶴,打響了節後的第一槍,在深入獐子島調查後,卻曝出了驚人的內幕——天災是藉口。

作為一個海產品的龍頭企業,上市公司,獐子島,你怎麼了?你的扇貝到底哪去了?

4的時間內,扇貝離奇死亡兩次。

從官方的數據顯示,是處於天災的原因,導致扇貝出現了大面積的死亡,造成嚴重的虧損。

但是據央視財經記者反饋的情況來看,這個說辭還是很難立得住腳的。

主要有三種原因造成了扇貝今天的現狀:1.過度捕撈,本來3年的扇貝,2年的時候就提前捕撈,造成斷代;2.為了降低成本,採用了破壞性捕撈作業方式,導致海域大面積汙染;3.員工監守自盜,缺乏管理、監管以及日常巡視。(央視財經記者調查顯示)

難道說,在4年前的第一次離奇死亡以後,這些都沒有得到改善嗎,為什麼在同一塊石頭上,能絆倒這麼大的一個上市公司兩次呢?

天災、還是人禍,我覺得這都是表象的,都是站不住的,這裡面依然有更深層的原因,值得記者們深入調研。

離奇死亡的真兇是獐子島的營銷。

站在事情的面前,我們不免反向的進行推演。

如果扇貝能夠賺到很多的錢,銷售渠道能夠暢通無阻,風雨無阻,那獐子島會置之不顧嗎?

為什麼不採用正確的方式進行捕撈,為什麼不進行嚴格的監管,難道獐子島真的不適合養殖扇貝了嗎?

顯然不是,從理論上來看,獐子島的營銷,一定出了問題。

在大連的街道上,去年明顯的發現了獐子島品牌旗艦店的減少與消失,意味著銷售渠道的縮窄,這不正是營銷出了問題的最好詮釋嗎?

思路出現了偏差,策略出現了背離,就會造成產品變現能力變差,導致公司鉅額虧損。

虧損的漏洞,該如何見報呢,一次的成功經驗,又讓他們鋌而走險的又演一次。

搭上新營銷的快車,別被時代所拋棄

傳統營銷稱道的過去,獐子島曾經擁有著近1000個品牌銷售專營店,盛極一時。

而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獐子島並沒有大踏步的尋求創新,追趕時代的進步,技術的更新,導致重渠道成為了他完結病症,最終一次又一次的將它拖到了死亡的邊緣。

獐子島的營銷模式,是被互聯網所拋棄的,是被互聯網所顛覆的,那麼獐子島自然就無法脫離被互聯網衝擊的厄運。

我們真心的為獐子島的品牌隕落而感到惋惜,另一方面也衷心的希望能夠藉助這次事件,向所有向獐子島一樣的傳統企業,發出呼籲,被動步入主動,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與毅力,搭上新營銷的快車,別再被互聯網的時代所拋棄了,否則,你所建立起的王國,必將不堪一擊,無反擊之力!

獐子島,你到底怎麼了?兩次扇貝的離奇死亡,真兇到底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