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巴掌大小的收音機,卻在京東上眾籌358萬元!

一個巴掌大小的收音機,卻在京東上眾籌358萬元!

去年中秋,部門同事收到了一個貓王收音機,巴掌那麼大,喜歡的不得了,連出差都帶上。之前還好奇,一個90後的小姑娘,怎麼這麼喜歡聽廣播呢?原來這個收音機,不僅可以聽廣播,還具備藍牙音箱功能,聽說音質還不錯。同事一直拿它當音箱用,並沒怎麼聽過廣播。

這個外形酷似小火車的貓王收音機,巴掌大小,原木材質。左邊是小喇叭,右上角是環形調音盤,右下角是音量調節器和開關。打開收音器,調音盤便被黃色光圈包圍,配合著棕色的木頭材質,文藝復古範十足。

2015年3月份,貓王2在京東進行眾籌,發售1000臺,單價1998元,8天就賣光了,後來又追加了800臺。最終眾籌了358萬元,超募額度達到2000%。2016年12月份,貓王又推出金屬外殼的收音機,單價399元,在京東眾籌上預售超過6000臺,總金額超過200萬。

貓王收音機隸屬於雲動創想,這家公司成立於2010年,是一家從事傳統音頻、智能音頻的硬創型公司。2014年獲得了京東、華登國際和騰訊Free管理基金的 A 輪投資,估值1億元。隨著貓王收音機的眾籌成功,公司新一輪融資得到了5000萬,估值做到了近5億元。

說到這,你就該問了,收音機不是都快成為古董了嗎?貓王收音機何以能起死回生?沒錯,作為在家用電器,收音機單獨生存的空間的確越來越小,恐怕只有偏遠地區才會有人用。然而,貓王收音機,客單價不低,超募額度竟然能達到2000%,這看似不合理的情況,其實卻有著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全球颳起硬件風,智能硬件的銷量不斷上漲,2015年全球智能硬件零售量已經達到了1.3億部。硬件領域的創業也更容易吸引消費者和投資人的關注。智能硬件最大的奧秘是,加上芯片和CPU之後,讓硬件變得智能化,不僅可以改善用戶體驗,還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應用場景,大大拓展硬件的性能和使用場景。

其次,個性化成為消費者追求的標的,之前被邊緣化的產品反而可能重新喚起消費者的興趣,尤其是有逼格和情懷的產品。像收音機這種具備鮮明時代印記的產品,容易喚醒人們的懷舊情緒,吸引一批消費者。

最後,受鄰國日本匠人精神的感染,國內用戶也逐漸開始願意消費匠人產品了。只要宣傳得當,匠人產品很容易引起消費者的注意,慢慢跑出來。

一個巴掌大小的收音機,卻在京東上眾籌358萬元!

雖說叫貓王收音機,但很多人用的是它的另一個功能——音箱。貓王收音機能夠在硬件頻出的2015年脫穎而出,成為京東眾籌最成功的案例,除了剛才說的趕上硬件大年,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凸顯,國內重視匠人產品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貓王收音機做到了下面3點:

首先,貓王收音機在外形上覆古,在功能上實用,既是收音機,也是藍牙音箱,裝逼和實用性相結合,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就是咱們之前說的智能化之後的功能和應用場景的拓展,從收音機到音箱,貓王收音機不只是音箱。整個宣傳過程中,貓王也一再渲染懷舊情緒。無論是古樸的造型,還是濃濃的爵士配樂,貓王收音機除了功能還在賣懷舊。

其次,營銷得當。在收音機逐漸成為智能手機的一個附屬功能時,雲動創想卻反其道而行,製作出了貓王收音機。反差本來就是一個好噱頭,再加上營銷團隊對貓王收音機創始人曾德鈞匠人精神的大力渲染,很容易博取消費者的好感。

最後,渠道選的準確。2015年3月份,貓王收音機選取京東眾籌作為推廣平臺,剛好抓住了京東大力推廣自家眾籌平臺的時機。貓王收音機作為幾個被選中的項目,自然成為京東眾籌的心頭好,不遺餘力地為貓王收音機做推薦。

貓王收音機的售價從4998到399元不等。線上售賣渠道,除了京東之外,也進駐了天貓、羅輯思維、一條、吳曉波頻道等電商平臺。線下零售點也超過了400家,主要通過經銷商進貨,入住生活家居連鎖店,比如家電商城順電、聲音小鎮等。

貓王收音機創始人曾德鈞,被媒體稱為“中國膽機之父”,是一位極客。他年近60還出來創業,大半生都用來研究與音箱有關的事情,滿滿匠人情懷。CMO戴明志曾擔任天娛唱片部和市場部總監,主導過多媒體硬件、電影和音樂節等文化產品的策劃營銷。中國那麼多匠人產品,為什麼只有貓王收音機跑出來,這和團隊的營銷策劃分不開,如果你也想做這件事,有個強大的營銷策劃團隊必不可少。)

一個巴掌大小的收音機,卻在京東上眾籌358萬元!

貓王收音機咋一聽是賣收音機的,但結果並非如此,但就像我開頭提到的同事,她大部分時間是把貓王當音箱用,而且我看京東商城上,對貓王收音機的描述中,也是更多的凸顯它的藍牙音箱功能,而非收音機。

所以,貓王收音機無非是披著收音機的外殼,賣音箱。憑藉外形和逼格確實可以吸引很多消費者,但是長期發展,就得面臨以下兩個困難:

首先,雖然貓王的母公司雲動創想,定位是主打智能Wi-Fi音箱的硬件公司,但讓貓王收音機為廣大音響發燒友接受,還有段距離。音箱的層級很多,從幾百到幾萬,甚至幾十萬。貓王吸引的只是入門的小白用戶,在真正玩音響的發燒友那裡,還沒有什麼市場;

其次,後期推出新品會被情懷束縛。作為匠人產品和營銷結合的產物,貓王收音機在情懷和故事上賺足了眼球,但是情懷是一次性消費,長期渲染容易引起反感。這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正如我前面所說的,貓王收音機就是為音箱披上了一個收音機的外殼。懷舊和實用性兼具。像emoi也曾推出一款所謂的“智能情感音響燈”,實質和貓王差不多,不過都是為賣音箱找了一個附屬功能。

收音機逐漸從家用電器中消失,但音響逐漸成為成為重要的家用電器。像BOSE、DENON這種國外頂級音響就不用提了,國內也出現了很多涉足音響領域的企業,比如emoi、漫步者等,但國內卻沒有出現頂級的音響品牌。這個領域很成熟,需大量的研發和市場工作,創業公司目前還難以有機會,但是做音箱方面的創業,想突圍,除了自身真的具備一定的技術之外,也可以學習貓王收音機和emoi,為音箱賦予音箱之外的東西。

一個巴掌大小的收音機,卻在京東上眾籌358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