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親戚實屬正常:人情世故而已,各家有本難唸的經!

這幾天有個叫“表面親戚”的詞在網上忽然“串紅”,起先是有網友發文說了自己一些親戚表面上做得很好,實際上卻沒有任何幫助的生活瑣事,感嘆在感情上也屬於親情紐帶關係的親戚也會做表面文章,實在讓人有點心涼。眾多網友們也紛紛跟帖熱議,感慨萬千。

我們國家因為歷史文化和道德倫理規則傳承久遠的緣故,人們都有很重的家族血緣觀念,尤其是在古代,那更是不出五服皆兄弟,九族之內無外人,認為凡是沾親帶故的全部都應當視若家人,一家有難大家幫,這似乎已經成了無需教化的傳統人倫性情。

現如今雖然由於各種原因親戚之間交流、交往得少了,沿襲傳承下來的親戚之間的那種濃濃的親情氛圍也似乎變淡了許多,“五服”、“九族”的概念也沒那麼明顯了,但對於不出三代的親戚人們還是認的。

表面親戚實屬正常:人情世故而已,各家有本難唸的經!

走親戚

可認歸認,要說一個人實際上能有幾個把自己像親生父母或親兄弟姐妹一樣看待的親戚,說實話確實不多。有些親戚呢雖然看上去很熱心,很關心你們家的事,平日裡往來也勤快,禮數也周到,可往往到了你們家到了確實需要幫助支持的時候,卻退縮了甚至消失了,似乎從來就沒有你這門親戚一樣。於是就有了“表面親戚”這種說法。

可雖說把親戚做到了“表面親戚”這個份上確實是件令人心涼的事情,但從人性的角度上看,實屬正常。大家都知道,人是群居的高等生命體不假,因為群居就形成了社會,但組成社會的基因分子卻是一個個建立在至親血緣基礎上的相對獨立、封閉的家庭。

親戚們的家庭與家庭之間固然也存在著血緣關係,也存在著親情這麼一個血緣感情的紐帶,但畢竟是相對獨立的,從社會構成的本質上去看,也就不可能能形成和自己親生父母及親兄弟姐妹之間那種相對比較牢固和濃郁的親情關係。

表面親戚實屬正常:人情世故而已,各家有本難唸的經!

走親戚

哪怕是和親父母和親兄弟姐妹之間,因為倫理觀念沿襲的使然,也會各自形成相對獨立的家庭,所以以前就有“分家”之習俗。兒子長大了娶媳婦成家了就要跟父母分家,兄弟之間各自成家立業了也要分家,至於女兒,不是有句老話麼“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那就是說在性質上已經不屬於“家裡人”了,變成了“外人”。所以在我國有些地方就把女方的家人稱之為“外公”、“外婆””、“外甥”之類的,就是這個理。

既然是這樣,那親戚之間就難免會出現“表面親戚”這種現象。因為親戚之間雖然有著血緣或親情關係基礎,但畢竟已經“獨立”了,“外”了,就不可能每個親戚都親如自己父母一般能做到什麼事情都毫無私心,對親戚之間的困難都能解囊相助,對親戚之間的事情都能噓寒問暖。這就是人情世故。這種人情世故是人的本性使然,雖然確實有些讓人涼心,但實屬人的正常性情和心態。有句老話叫“一代親二代表三代認不到”說的就是親戚之間的這種人情世故,更何況那些已經不在三代之列的七大姑八大姨了。

表面親戚實屬正常:人情世故而已,各家有本難唸的經!

走親戚

所以說,“表面親戚”這種現象肯定是必然存在的,雖然不能說每個親戚都會是“表面親戚”,但卻無法杜絕。親戚們也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也各自有各自的冷暖和酸甜苦辣,正所謂“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表面親戚”,人情世故使然而已。

儘管如此,我們卻不能去褒獎或刻意仿效這種“表面親戚”的世態,而是人人當持善心、愛心去善待他人,哪怕不是親戚也應當如此。因為只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持善而為,才能夠“與人玫瑰手有餘香”,讓人世間多些溫暖,少些寒氣。

表面親戚實屬正常:人情世故而已,各家有本難唸的經!

走親戚

再過30來天馬上就要過年了,也就將到了家人團聚的日子,當然也就到了走親訪友的最佳時節,就要開始“走親戚”啦。那就讓我們都懷著一份善心、愛心去看待我們的親朋好友吧,祝願天下所有人都過個親情足足、溫暖滿滿的年!

(圖片源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