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歲月4

文\笑莫笑

三臺水泵壞了兩臺,由於時間緊,秀蘭把敬陽送到半月大隊就趕公社報到去了。

敬陽在泵站除了一個幫忙照電筒的老漢,沒別的人幫忙。兩臺水泵都是幾百斤的大鐵傢伙,他水上水下忙夥了一宿,累的精疲力盡,在天快要放亮的時候,好歹算是出水了。兩人來到大隊部喝了碗粥,縣人委(那個時候縣政府叫縣人委)的秦書記非常熱情,打算安排敬陽去休息一下。

“他不能休息,右派分子要留下來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牛道滿象鬼影子一樣不知從哪個縫裡鑽了出來。

“那你就留下來學習學習會議精神再休息吧。”秦書記聽說敬陽是右派,說話的語氣明顯變冷淡了。

那個年代講究劃清界線,貧下中農對四類分子象避瘟疫一樣。敬陽也習慣了,默默的點點頭選了有一堆草的角落坐下來。民工的生產積極性都特別高,剛矇矇亮,基本上已經到齊了,看到場上人群攢動,敬陽還沒來的及分清楚那一撥人是哪個大隊,大會就開始了。

淯溪總支書記主持會議,簡單的開場白後,歡迎工作組的同志講話。就是剛剛那個秦書記,也不客套,坐過來調了調話筒就開始講話。

“我們淯溪是個大社,‘兩山夾一衝’屬於丘陵地帶,建鎮歷史悠久,到現在一千七百多年了。三里之地有故事,五里之邑有傳奇。就說這個半月大隊吧,過去叫跑馬崗,傳說中三國時候的關羽在這裡跑過馬。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高級農業社成立後,管紅廟,紅景,紅光……十一個社,為什麼都帶個紅字哩?因為這裡是革命老區,戰爭年代為革命流過血,立過功,有光榮傳統,過去我們是省裡樹的一面旗幟,現在更不能落後,不能給毛主席丟臉,要力爭上游,再立新功……”秦書記一席話讓人頓時覺得自己有紅色基因,特別自豪,會場下傳來一陣熱烈的掌聲。

“我們社有耕地八萬一千三百畝、人口五千八百七十五戶、二萬三千零二十五人,人平均耕地二點五畝,每個勞力平均六點二畝,是個典型的田多人少,勞力不足的地方。這個地方土地肥沃盛產糧食,土特產也非常豐富。就是水旱自然災害多,常常是田裡的莊稼在收穫之前就被突發的山洪衝跑了。這裡九衝十八崗,半個月不下雨,田就乾裂得出現旱情。一九五四年下大雨,全社少收糧食三十二點五萬多公斤。今年天旱二十多天,減產糧食估計又有三十多萬公斤。每年岀產六萬多公斤水果,就因為交通不便運不出去,一部分餵了豬,一部分被白白地爛掉。二百零五萬公斤的公糧任務,全靠肩挑背扛,全社勞力要四十五天才能完成運輸任務。迫切需要改善當前惡劣的自然環境。今天我們集全社人民到這裡來修水庫,興水利,一旦完工全社受益,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千秋大業,今天我們下一分力,將來後人就能享十代福。淯溪總支委去年在學習全國農業發展綱要四十條的文件就商量,首先要解決抗旱防澇的問題,就是興修水利。總支委制定了一個水利工程規劃,一冬一春,要修築水庫九座,大堰五口,渠道四條,小型堰壋十八處。我們僅水利工程就需要一十一萬多人工,如果加上送糧、田間管理、積肥等七項任務至明年春節共需要人工三十多萬個。全鄉勞動力百分之百出勤,每人以六十五天工作日計算,也只能出工二十萬個,要按全部完成任務計算,現在至少要缺九萬人工。”聽到這裡,大家都覺得秦書記太瞭解我們這裡了,是個懂行的好書記,這麼好的地方應該抓緊建設好。那麼大的損失,心疼不已,一個個摩拳擦掌,恨不得馬上就去把損失找回來。

“同志們!時間不等人,工程要上馬。全社水利工程已經全面開工。為了解決勞力不足的問題,人民群眾都要加班加點。要做到‘上工不見太陽,收工不見日頭’……”

“起來,起來,右派落後分子,想偷懶啊?”敬陽實在太困了,聽著聽著迷迷糊糊睡著了,被散會下來的牛道滿一腳踹醒。

各路人馬以自己的大隊為單位分任務,敬陽所在的紅廟大隊由民兵連長牛道滿帶隊。原本敬陽是來參加抗旱修理水泵的,現在落到牛道滿手上能放他走嗎?他被帶到離泵站不遠的一個新命名為跑馬崗九沖水庫的工地上挑土。牛道滿說怕敬陽破壞社會主義泵站物質,不允許敬陽去守泵站,安排他六十多歲的岳父去守泵站,敬陽去替牛道滿的岳父完成挑土的任務,泵站出現問題了敬陽要隨時過去修理,挑土的任務也不能不完成。

“劉成林,胡宗懷,靳敬陽你們三個四類分子為一組,每人每天挑八方土,不完成任務不準收工。”牛道滿指著另外兩個人和敬陽分咐道。

“為什麼別人只挑六方我們要挑八方?”劉成林和胡宗懷顯然不服氣。敬陽走過來拽了拽這兩個看起來比自己還羸弱的人,示意他們別頂撞。牛道滿剛準備實行人民主專政,舉起的拳頭看見敬陽的動作又放了下來。恨恨的盯了他們一眼揚長而去。

在工地上挑土的民工們,每天要幹上十多個小時,人最多的時候出工人數有兩千七百多人。沒過幾天,很多人就堅持不下來了。出工人數也陡降到一千人左右。敬陽他們三個人更是累的只剩下一口氣了。工程進度也明顯慢多了。這時工地上有人建議修改原來的水利工程計劃或者放棄積肥等工作。可是社裡的領導們一合計,這也不行,如果放棄一項工作,就不能保證明年的農業生產任務。在這種情況下,農村工作指導組組長秦書記與總支書記以及各大隊的領隊牛道滿等人召開“諸葛亮會議”。經過一場熱烈的討論後,大家一致認為:要增產,必須“水肥並舉”。那麼如何解決勞力不足的問題?只能繼續動員增加人工,延長出工時間。隨後牛道滿把任務也越逼越緊了。

“長期這麼下去不是辦法,我們會被累死的,不累死也會被拖死。我們現在的身份死了也不如死一條狗,要想辦法,看能不能從工具上著手,減輕一下體力。”中午休息吃飯的時候,敬陽對兩個同伴說。

“把我家的牛拉來,往牛背上裝。”劉成林說。

“牛背上怎麼擱?搬上搬下還不如用肩膀挑。”木匠胡宗懷說。

“我家有裝棉花的用竹子編的䒰,拿來用牛拖”胡宗懷接著說。

敬陽一聽覺得有門道,三個人湊攏一合計,研究出來用木板釘成一個不封口的撮箕,前面用兩根橢圓型滑桿,用牛拉。敬陽給新發明的神器起名叫木拖子。說幹就幹,下午三個人分頭行動。

第二天早上出工的時候,工具就準備好了。一個人在下面裝土,一個人牽牛拉木拖子,一個人在堤上卸土,一趟能拉三四擔土。一天下來一個人八方土果然輕鬆多了,不等太陽偏西三個人就收工了。沒事還到處轉轉,幫忙別人完成一下任務。大家見這個辦法好都爭相效仿。

牛道滿看出工這麼簡單,就琢磨著加任務。“你們組從明天開始一個人一天的任務是十六方土。”牛道滿走過來對正在往木拖子裡裝土的敬陽說。

敬陽沒有抬頭看那張一臉橫肉的粗脖子大臉盤。也沒有說話,只顧裝土。一旁牽著牛的劉成林急了,想過來理論,敬陽抬頭用眼神制止了他。

“繼續用木拖子肯定完不成不任務了,我們要另外想辦法。”收工後敬陽和胡宗懷,劉成林三人合計。

“你說怎麼辦吧,我們聽你的。”胡宗懷說。劉成林也點點頭。

“我們換個大點的撮箕”胡宗懷接著說。

“那得加一倍的土,撮箕太軟了,受不住壓。乾脆用木板釘個木盒子。”敬陽說。

“那就釘個木盒子。”劉成林說。

“好,我現在就回去釘。”胡宗懷說。

“重量加大了,木拖子摩擦力太大了,牛受不了,架子也擱不起拉。”敬陽說。

“把腳上裝兩個木滾子。”劉成林說。

“應該能行,我們算是做了一個三合車”敬陽想了一會,笑著說。已經給新發明起名叫三合車了。

“嗯,我看行。”胡宗懷也表示贊成。

很快,他們新發明的三合車誕生了,拉到工地拖了兩趟,輪子有點不聽使喚,木匠胡宗懷又改了改。成功了,平均每天每人可以運二十八方土到堤壩上,工作量足足是別人的四倍。

三合車一出來大家都跑過來看稀奇。

“這東西好,我也學他們做一個”有人說。

“你做我也做。”大家七嘴八舌,爭著表態。

一夜之間到第二天工地上到處都是三合車了。

“老牛哇,照這個運土的速度,這打硪的進度跟不上去啊。”工作組長秦書記望著堤壩上堆積如山的鬆土,又是喜又是愁。對身邊形影不離的牛道滿說。

“是啊,是啊,您看是不是把運土的人調兩組上堤”牛道滿急忙回答。

“堤身越做越高,下面運土的人難度也越來越大,調下面運土的人上堤打硪,過不了多久運土又會差人,這不是辦法。”秦書記說。

“還是領導觀察的仔細。”別看牛道滿蠢,拍馬屁還是來的挺快。

“你看能不能想想別的辦法,爭取堤上堤下的人數比例不變能把打硪的速度加快點,儘量不要因為打硪影響工程進度。”看來秦書記一時也沒辦法,只好親切的和牛道滿商量。

牛道滿傻眼了,心想你一個大領導都沒辦法,我能有什麼辦法?可嘴上還是趕緊隨聲咐合,“一定,一定,絕對不會讓您失望。”

“以前用的木硪,已經改良成石硪了,還能怎麼改?改鐵硪?鋼硪?重了也拉不動啊。”可憐的蠢貨牛道滿晚上躺在床上一夜不眠,苦思冥想,一籌莫展。他甚至有些恨敬陽,“都怪這個右派分子,運土運這麼快,害死老子了。”

“靳老師,你們三個人今天上堤打硪去,把李汝珍那班人換下來,怎麼樣?”牛道滿一大早就起來蹲在敬陽睡覺的工棚旁邊守著,看到去洗臉的敬陽,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走到敬陽面前去對著他的面說,只好在遠遠的喊。還意外的把“右派分子”四個字換成了“靳老師”三個字。說話的語氣變成了商量的口氣。看來把敬陽調堤上去打硪就是牛道滿苦思一夜想出來應付秦書記的辦法。大概也是實在沒轍了。

“嗯。”敬陽淡淡的應了一句,他沒有在臉上表現出憤怒,雖然他心裡確實非常憤怒。

“我的胳膊都甩腫了。”打完頭一天硪,胡宗懷摟起袖子望著敬陽撒嬌。

“我也快散架了。”劉成林乾脆一屁股坐在地上,有氣無力的說。

“胡師傅,你們見過哪裡有比這更大更重的東西。”敬陽雖然也累的精疲力盡了,但是他沒有說出來,他心裡清楚,自己就是這個班子的主心骨,精神不能垮,精神一垮,就眼下這右派的身份,三個人都是死路一條。

“有啊,過去碾米的石磙,到處都是。那東西幾百斤,我們三個人搬都搬不動,能有什麼用?”劉成林心裡實在是覺得又委屈又難受,又無可奈何的說。

“快起來帶我們去看看”敬陽一聽,有門。趕緊催促。

見了石磙,敬陽如獲至寶,他們三個人圍著連夜設計製作,一個嶄新的“石磙硪”出現在工地上。石磙硪構造簡單,用一根長木杆,在一端綁上個大石磙,放在四腳架上,三個人拉下另一端,一放就是一硪。每打一硪後,四腳架還自動地向前跨一步。有了“石磙硪”敬陽他們三個人一天就可以打一千五百方土,比原來用石條硪時八個人的工效還提高四倍。後來宜昌地委一個書記來參觀後給它取了個名字叫“槓桿打硪機”。一個記者來採訪後,又給它取名叫“蛙式打硪機”。

隨著堤越做越高,運土越來越困難,望著堤壩上坐在石磙硪上蹺著二郎腿等土的敬陽他們三個人,秦書記對牛道滿說:“老牛哇,下面運土的進度跟不上啊,你去找那個叫敬陽的人問問看,這個人頭腦靈活,腦袋瓜子好使,看他能不能想想別的辦法,提高一下運土的效率。”看來秦書記也被這個叫敬陽的年輕人的聰明智慧折服了。

牛道滿是晚上到工棚求敬陽幫忙解決問題的,去的時候提了一瓶酒,還帶了一包紙包的炒熟的花生米。敬陽沒喝他的酒,也沒吃他的花生米,只是輕蔑的看了他一眼說自己知道會出現這個問題。原來敬陽早就考慮到了工地上下一個難題是堤身越做越高,運土會越來越困難,想好了解決辦法。

敬陽利用槓桿原理,創造了一種木製的人力起重機,只用一人操作,就能把車子連土從堤下吊到堤上,輕輕鬆鬆的解決了堤身做高後運土上堤的困難。

敬陽這一系列舉動很快驚動了縣人委的領導們,王縣長專門來視察後大加讚賞。

秀蘭到淯溪總支報到後被安排在總支部當通訊員,也跟隨領導們過來了。一聽是敬陽的傑作,又驚又喜。

“敬陽老師,剛才聽到你們的事蹟了,你們真了不起。”遠遠見到正在工地上打硪的敬陽,秀蘭氣喘吁吁的跑過來。“你瘦了。”

“報告……”敬陽突然見到是秀蘭來了,緊張的手足無措,一失語塞。

幾天不見,敬陽瘦了不少,白淨淨的臉上也黑了不少,汗流浹背一臉風塵,面對這個聰明智慧又倔強好強的男人,秀蘭心裡說不出是憐惜,還是同情。不由自住的從挎包裡拿出一塊毛巾遞給敬陽擦汗。“無由撫慰忠臣意,故把親兒擲馬前”。這句詩最好體現秀蘭此時五味雜陳的心情。

“又喊報告,又不是來批鬥你的”望著侷促不安的敬陽,聽到“報告”兩個字她又止不住想笑。

秀蘭對敬陽改造工具的情況經過一夜的瞭解,很快寫了篇通訊名叫《獻計獻力大改工具》。

那個時候對政治出身看的特別重,甚至達到誅連九族的程度。編輯一看寫的是四類分子,當機立斷不能用。總編又覺得稿件內容太好了,不用可惜。便親自打電話到當陽縣人委瞭解情況,決定把主人公改名牛道滿。這一改稿子很快就發表了。

一石激起三層浪,半月大隊跑馬崗工地上的工具改革驚動了宜昌地委的領導。地委肖書記在當陽縣王縣長的陪同下驅車來到半月跑馬。看了水利工地現場,並組織群眾座談。

肖書記對牛道滿說:“跑馬工地用工具改革的方法解決農活與勞力不足的矛盾,是一個好經驗,值得推廣。”當天,肖書記就打電話給地委辦公室,安排通知全區各縣到當陽跑馬崗工地參觀。

次日,地委張書記,邱專員以及鄰近幾個縣的縣、區、鄉領導都來到跑馬。當天參觀的人數達到了六百人之多。牛道滿還代表跑馬工地接受了地委、行署授予的“工具改革的紅旗”錦旗。

在地委領導的支持和鼓勵下,工具改革運動迅速波及全縣。當陽縣各區、鄉都爭先恐後地開展工具改革活動。五七長渠、百里長渠工地很快就實現了吊杆化、車子化。

隨即宜昌地委向省委寫出了《關於當陽縣跑馬工地在修建水利中改革工具,基本消滅了用人擔土的情況的報告》,詳細地彙報了當陽跑馬工地工具改革的情況。接到宜昌地委的報告,省委第二書記張書記在百忙之中來到當陽察看了跑馬工地,與社員進行了交談。張書記感慨地說:“跑馬的工具改革,不僅解決了當前的勞力矛盾,而且邁開了技術革命的第一步。”

接著《湖北日報》頭版頭條發表《勞力全面安排、生產全面高漲》的通訊報道,並配發了《依靠群眾改良工具,克服勞力不足矛盾》的社論,號召全省學習跑馬經驗。在省委的組織下先後又有兩千多人到跑馬參觀學習工具改革經驗。中共湖北省委就跑馬的工具改革活動專題向中央報告,題目是《中共湖北省委關於當陽縣工具改革的情況與經驗向中央的報告》。同時,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專題科教片《跑馬車子化》。牛道滿全程陪同他們拍攝這部科教片。為拍攝這部片子跑馬用了半個月時間又修築一座水庫,取名“電影水庫”,這個水庫至今還在為老百姓服務。交通部潘副部長參加在武漢召開的全國交通工作會議上,為參會的牛道滿題詞:“幹勁賽過趙子龍,智慧勝過諸葛亮。”以表彰跑馬群眾的創新精神。

接著《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勞動大革命 消滅肩膀挑》,介紹湖北省當陽縣跑馬工地在農田水利建設中大搞工具改革運動的通訊報道。同時配發“編輯的話”,題目是《又一次革命》:“希望當陽縣的經驗,能在全國各地開花結果。”

不久,毛澤東主席在成都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對當陽縣這種在農田水利中開展工具改革的做法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說:“改良農具運動應推廣到一切地方去,它的意義很大,這是個偉大的革命,是技術革命的萌芽,它有偉大的意義,它帶有偉大革命的性質。”連續用了三個偉大。也由此拉開了一場全國性工具改革運動。史稱“跑馬車子化運動”。

牛道滿一時風頭無兩,風光無限,被抽調到省黨校學習。為了避嫌,他特許敬陽回去探親兩天後繼續到紅廟完小從事教育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