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岁月4

文\笑莫笑

三台水泵坏了两台,由于时间紧,秀兰把敬阳送到半月大队就赶公社报到去了。

敬阳在泵站除了一个帮忙照电筒的老汉,没别的人帮忙。两台水泵都是几百斤的大铁家伙,他水上水下忙伙了一宿,累的精疲力尽,在天快要放亮的时候,好歹算是出水了。两人来到大队部喝了碗粥,县人委(那个时候县政府叫县人委)的秦书记非常热情,打算安排敬阳去休息一下。

“他不能休息,右派分子要留下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牛道满象鬼影子一样不知从哪个缝里钻了出来。

“那你就留下来学习学习会议精神再休息吧。”秦书记听说敬阳是右派,说话的语气明显变冷淡了。

那个年代讲究划清界线,贫下中农对四类分子象避瘟疫一样。敬阳也习惯了,默默的点点头选了有一堆草的角落坐下来。民工的生产积极性都特别高,刚蒙蒙亮,基本上已经到齐了,看到场上人群攒动,敬阳还没来的及分清楚那一拨人是哪个大队,大会就开始了。

淯溪总支书记主持会议,简单的开场白后,欢迎工作组的同志讲话。就是刚刚那个秦书记,也不客套,坐过来调了调话筒就开始讲话。

“我们淯溪是个大社,‘两山夹一冲’属于丘陵地带,建镇历史悠久,到现在一千七百多年了。三里之地有故事,五里之邑有传奇。就说这个半月大队吧,过去叫跑马岗,传说中三国时候的关羽在这里跑过马。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高级农业社成立后,管红庙,红景,红光……十一个社,为什么都带个红字哩?因为这里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为革命流过血,立过功,有光荣传统,过去我们是省里树的一面旗帜,现在更不能落后,不能给毛主席丢脸,要力争上游,再立新功……”秦书记一席话让人顿时觉得自己有红色基因,特别自豪,会场下传来一阵热烈的掌声。

“我们社有耕地八万一千三百亩、人口五千八百七十五户、二万三千零二十五人,人平均耕地二点五亩,每个劳力平均六点二亩,是个典型的田多人少,劳力不足的地方。这个地方土地肥沃盛产粮食,土特产也非常丰富。就是水旱自然灾害多,常常是田里的庄稼在收获之前就被突发的山洪冲跑了。这里九冲十八岗,半个月不下雨,田就干裂得出现旱情。一九五四年下大雨,全社少收粮食三十二点五万多公斤。今年天旱二十多天,减产粮食估计又有三十多万公斤。每年岀产六万多公斤水果,就因为交通不便运不出去,一部分喂了猪,一部分被白白地烂掉。二百零五万公斤的公粮任务,全靠肩挑背扛,全社劳力要四十五天才能完成运输任务。迫切需要改善当前恶劣的自然环境。今天我们集全社人民到这里来修水库,兴水利,一旦完工全社受益,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今天我们下一分力,将来后人就能享十代福。淯溪总支委去年在学习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的文件就商量,首先要解决抗旱防涝的问题,就是兴修水利。总支委制定了一个水利工程规划,一冬一春,要修筑水库九座,大堰五口,渠道四条,小型堰垱十八处。我们仅水利工程就需要一十一万多人工,如果加上送粮、田间管理、积肥等七项任务至明年春节共需要人工三十多万个。全乡劳动力百分之百出勤,每人以六十五天工作日计算,也只能出工二十万个,要按全部完成任务计算,现在至少要缺九万人工。”听到这里,大家都觉得秦书记太了解我们这里了,是个懂行的好书记,这么好的地方应该抓紧建设好。那么大的损失,心疼不已,一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就去把损失找回来。

“同志们!时间不等人,工程要上马。全社水利工程已经全面开工。为了解决劳力不足的问题,人民群众都要加班加点。要做到‘上工不见太阳,收工不见日头’……”

“起来,起来,右派落后分子,想偷懒啊?”敬阳实在太困了,听着听着迷迷糊糊睡着了,被散会下来的牛道满一脚踹醒。

各路人马以自己的大队为单位分任务,敬阳所在的红庙大队由民兵连长牛道满带队。原本敬阳是来参加抗旱修理水泵的,现在落到牛道满手上能放他走吗?他被带到离泵站不远的一个新命名为跑马岗九冲水库的工地上挑土。牛道满说怕敬阳破坏社会主义泵站物质,不允许敬阳去守泵站,安排他六十多岁的岳父去守泵站,敬阳去替牛道满的岳父完成挑土的任务,泵站出现问题了敬阳要随时过去修理,挑土的任务也不能不完成。

“刘成林,胡宗怀,靳敬阳你们三个四类分子为一组,每人每天挑八方土,不完成任务不准收工。”牛道满指着另外两个人和敬阳分咐道。

“为什么别人只挑六方我们要挑八方?”刘成林和胡宗怀显然不服气。敬阳走过来拽了拽这两个看起来比自己还羸弱的人,示意他们别顶撞。牛道满刚准备实行人民主专政,举起的拳头看见敬阳的动作又放了下来。恨恨的盯了他们一眼扬长而去。

在工地上挑土的民工们,每天要干上十多个小时,人最多的时候出工人数有两千七百多人。没过几天,很多人就坚持不下来了。出工人数也陡降到一千人左右。敬阳他们三个人更是累的只剩下一口气了。工程进度也明显慢多了。这时工地上有人建议修改原来的水利工程计划或者放弃积肥等工作。可是社里的领导们一合计,这也不行,如果放弃一项工作,就不能保证明年的农业生产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工作指导组组长秦书记与总支书记以及各大队的领队牛道满等人召开“诸葛亮会议”。经过一场热烈的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要增产,必须“水肥并举”。那么如何解决劳力不足的问题?只能继续动员增加人工,延长出工时间。随后牛道满把任务也越逼越紧了。

“长期这么下去不是办法,我们会被累死的,不累死也会被拖死。我们现在的身份死了也不如死一条狗,要想办法,看能不能从工具上着手,减轻一下体力。”中午休息吃饭的时候,敬阳对两个同伴说。

“把我家的牛拉来,往牛背上装。”刘成林说。

“牛背上怎么搁?搬上搬下还不如用肩膀挑。”木匠胡宗怀说。

“我家有装棉花的用竹子编的䒰,拿来用牛拖”胡宗怀接着说。

敬阳一听觉得有门道,三个人凑拢一合计,研究出来用木板钉成一个不封口的撮箕,前面用两根椭圆型滑杆,用牛拉。敬阳给新发明的神器起名叫木拖子。说干就干,下午三个人分头行动。

第二天早上出工的时候,工具就准备好了。一个人在下面装土,一个人牵牛拉木拖子,一个人在堤上卸土,一趟能拉三四担土。一天下来一个人八方土果然轻松多了,不等太阳偏西三个人就收工了。没事还到处转转,帮忙别人完成一下任务。大家见这个办法好都争相效仿。

牛道满看出工这么简单,就琢磨着加任务。“你们组从明天开始一个人一天的任务是十六方土。”牛道满走过来对正在往木拖子里装土的敬阳说。

敬阳没有抬头看那张一脸横肉的粗脖子大脸盘。也没有说话,只顾装土。一旁牵着牛的刘成林急了,想过来理论,敬阳抬头用眼神制止了他。

“继续用木拖子肯定完不成不任务了,我们要另外想办法。”收工后敬阳和胡宗怀,刘成林三人合计。

“你说怎么办吧,我们听你的。”胡宗怀说。刘成林也点点头。

“我们换个大点的撮箕”胡宗怀接着说。

“那得加一倍的土,撮箕太软了,受不住压。干脆用木板钉个木盒子。”敬阳说。

“那就钉个木盒子。”刘成林说。

“好,我现在就回去钉。”胡宗怀说。

“重量加大了,木拖子摩擦力太大了,牛受不了,架子也搁不起拉。”敬阳说。

“把脚上装两个木滚子。”刘成林说。

“应该能行,我们算是做了一个三合车”敬阳想了一会,笑着说。已经给新发明起名叫三合车了。

“嗯,我看行。”胡宗怀也表示赞成。

很快,他们新发明的三合车诞生了,拉到工地拖了两趟,轮子有点不听使唤,木匠胡宗怀又改了改。成功了,平均每天每人可以运二十八方土到堤坝上,工作量足足是别人的四倍。

三合车一出来大家都跑过来看稀奇。

“这东西好,我也学他们做一个”有人说。

“你做我也做。”大家七嘴八舌,争着表态。

一夜之间到第二天工地上到处都是三合车了。

“老牛哇,照这个运土的速度,这打硪的进度跟不上去啊。”工作组长秦书记望着堤坝上堆积如山的松土,又是喜又是愁。对身边形影不离的牛道满说。

“是啊,是啊,您看是不是把运土的人调两组上堤”牛道满急忙回答。

“堤身越做越高,下面运土的人难度也越来越大,调下面运土的人上堤打硪,过不了多久运土又会差人,这不是办法。”秦书记说。

“还是领导观察的仔细。”别看牛道满蠢,拍马屁还是来的挺快。

“你看能不能想想别的办法,争取堤上堤下的人数比例不变能把打硪的速度加快点,尽量不要因为打硪影响工程进度。”看来秦书记一时也没办法,只好亲切的和牛道满商量。

牛道满傻眼了,心想你一个大領导都没办法,我能有什么办法?可嘴上还是赶紧随声咐合,“一定,一定,绝对不会让您失望。”

“以前用的木硪,已经改良成石硪了,还能怎么改?改铁硪?钢硪?重了也拉不动啊。”可怜的蠢货牛道满晚上躺在床上一夜不眠,苦思冥想,一筹莫展。他甚至有些恨敬阳,“都怪这个右派分子,运土运这么快,害死老子了。”

“靳老师,你们三个人今天上堤打硪去,把李汝珍那班人换下来,怎么样?”牛道满一大早就起来蹲在敬阳睡觉的工棚旁边守着,看到去洗脸的敬阳,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走到敬阳面前去对着他的面说,只好在远远的喊。还意外的把“右派分子”四个字换成了“靳老师”三个字。说话的语气变成了商量的口气。看来把敬阳调堤上去打硪就是牛道满苦思一夜想出来应付秦书记的办法。大概也是实在没辙了。

“嗯。”敬阳淡淡的应了一句,他没有在脸上表现出愤怒,虽然他心里确实非常愤怒。

“我的胳膊都甩肿了。”打完头一天硪,胡宗怀搂起袖子望着敬阳撒娇。

“我也快散架了。”刘成林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有气无力的说。

“胡师傅,你们见过哪里有比这更大更重的东西。”敬阳虽然也累的精疲力尽了,但是他没有说出来,他心里清楚,自己就是这个班子的主心骨,精神不能垮,精神一垮,就眼下这右派的身份,三个人都是死路一条。

“有啊,过去碾米的石磙,到处都是。那东西几百斤,我们三个人搬都搬不动,能有什么用?”刘成林心里实在是觉得又委屈又难受,又无可奈何的说。

“快起来带我们去看看”敬阳一听,有门。赶紧催促。

见了石磙,敬阳如获至宝,他们三个人围着连夜设计制作,一个崭新的“石磙硪”出现在工地上。石磙硪构造简单,用一根长木杆,在一端绑上个大石磙,放在四脚架上,三个人拉下另一端,一放就是一硪。每打一硪后,四脚架还自动地向前跨一步。有了“石磙硪”敬阳他们三个人一天就可以打一千五百方土,比原来用石条硪时八个人的工效还提高四倍。后来宜昌地委一个书记来参观后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杠杆打硪机”。一个记者来采访后,又给它取名叫“蛙式打硪机”。

随着堤越做越高,运土越来越困难,望着堤坝上坐在石磙硪上跷着二郎腿等土的敬阳他们三个人,秦书记对牛道满说:“老牛哇,下面运土的进度跟不上啊,你去找那个叫敬阳的人问问看,这个人头脑灵活,脑袋瓜子好使,看他能不能想想别的办法,提高一下运土的效率。”看来秦书记也被这个叫敬阳的年轻人的聪明智慧折服了。

牛道满是晚上到工棚求敬阳帮忙解决问题的,去的时候提了一瓶酒,还带了一包纸包的炒熟的花生米。敬阳没喝他的酒,也没吃他的花生米,只是轻蔑的看了他一眼说自己知道会出现这个问题。原来敬阳早就考虑到了工地上下一个难题是堤身越做越高,运土会越来越困难,想好了解决办法。

敬阳利用杠杆原理,创造了一种木制的人力起重机,只用一人操作,就能把车子连土从堤下吊到堤上,轻轻松松的解决了堤身做高后运土上堤的困难。

敬阳这一系列举动很快惊动了县人委的领导们,王县长专门来视察后大加赞赏。

秀兰到淯溪总支报到后被安排在总支部当通讯员,也跟随领导们过来了。一听是敬阳的杰作,又惊又喜。

“敬阳老师,刚才听到你们的事迹了,你们真了不起。”远远见到正在工地上打硪的敬阳,秀兰气喘吁吁的跑过来。“你瘦了。”

“报告……”敬阳突然见到是秀兰来了,紧张的手足无措,一失语塞。

几天不见,敬阳瘦了不少,白净净的脸上也黑了不少,汗流浃背一脸风尘,面对这个聪明智慧又倔强好强的男人,秀兰心里说不出是怜惜,还是同情。不由自住的从挎包里拿出一块毛巾递给敬阳擦汗。“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这句诗最好体现秀兰此时五味杂陈的心情。

“又喊报告,又不是来批斗你的”望着侷促不安的敬阳,听到“报告”两个字她又止不住想笑。

秀兰对敬阳改造工具的情况经过一夜的了解,很快写了篇通讯名叫《献计献力大改工具》。

那个时候对政治出身看的特别重,甚至达到诛连九族的程度。编辑一看写的是四类分子,当机立断不能用。总编又觉得稿件内容太好了,不用可惜。便亲自打电话到当阳县人委了解情况,决定把主人公改名牛道满。这一改稿子很快就发表了。

一石激起三层浪,半月大队跑马岗工地上的工具改革惊动了宜昌地委的领导。地委肖书记在当阳县王县长的陪同下驱车来到半月跑马。看了水利工地现场,并组织群众座谈。

肖书记对牛道满说:“跑马工地用工具改革的方法解决农活与劳力不足的矛盾,是一个好经验,值得推广。”当天,肖书记就打电话给地委办公室,安排通知全区各县到当阳跑马岗工地参观。

次日,地委张书记,邱专员以及邻近几个县的县、区、乡领导都来到跑马。当天参观的人数达到了六百人之多。牛道满还代表跑马工地接受了地委、行署授予的“工具改革的红旗”锦旗。

在地委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工具改革运动迅速波及全县。当阳县各区、乡都争先恐后地开展工具改革活动。五七长渠、百里长渠工地很快就实现了吊杆化、车子化。

随即宜昌地委向省委写出了《关于当阳县跑马工地在修建水利中改革工具,基本消灭了用人担土的情况的报告》,详细地汇报了当阳跑马工地工具改革的情况。接到宜昌地委的报告,省委第二书记张书记在百忙之中来到当阳察看了跑马工地,与社员进行了交谈。张书记感慨地说:“跑马的工具改革,不仅解决了当前的劳力矛盾,而且迈开了技术革命的第一步。”

接着《湖北日报》头版头条发表《劳力全面安排、生产全面高涨》的通讯报道,并配发了《依靠群众改良工具,克服劳力不足矛盾》的社论,号召全省学习跑马经验。在省委的组织下先后又有两千多人到跑马参观学习工具改革经验。中共湖北省委就跑马的工具改革活动专题向中央报告,题目是《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当阳县工具改革的情况与经验向中央的报告》。同时,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专题科教片《跑马车子化》。牛道满全程陪同他们拍摄这部科教片。为拍摄这部片子跑马用了半个月时间又修筑一座水库,取名“电影水库”,这个水库至今还在为老百姓服务。交通部潘副部长参加在武汉召开的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为参会的牛道满题词:“干劲赛过赵子龙,智慧胜过诸葛亮。”以表彰跑马群众的创新精神。

接着《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劳动大革命 消灭肩膀挑》,介绍湖北省当阳县跑马工地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大搞工具改革运动的通讯报道。同时配发“编辑的话”,题目是《又一次革命》:“希望当阳县的经验,能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不久,毛泽东主席在成都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对当阳县这种在农田水利中开展工具改革的做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改良农具运动应推广到一切地方去,它的意义很大,这是个伟大的革命,是技术革命的萌芽,它有伟大的意义,它带有伟大革命的性质。”连续用了三个伟大。也由此拉开了一场全国性工具改革运动。史称“跑马车子化运动”。

牛道满一时风头无两,风光无限,被抽调到省党校学习。为了避嫌,他特许敬阳回去探亲两天后继续到红庙完小从事教育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