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变形记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新规的征求意见稿发布后,相关机构将部分质押比例“超标”上市公司的股东列为目标客户,积极为其推介替代融资方案。多位券商机构业务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主要替代方式是信用贷,虽然资金成本远高于股权质押,但操作手续较简单,预计以往依赖股权质押的很多融资需求将转向信用贷。此前在股权质押业务中仅分得小块“蛋糕”的银行有望受益。

寻找替代方式

“新规实施后,此前依赖股权质押维系资金链的上市公司股东受冲击最大,以前他们常用新一笔质押接续到期的前一笔质押。未来上市公司整体质押比例将封顶在50%,如果超过‘红线’,股权质押到期后无法接续,相关股东将有较大的融资需求。”一位券商机构业务人士表示,这部分融资需求将转向别的地方,给机构创造新的业务机会。

某股份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股权质押新规的征求意见稿发布后,一些较敏锐的券商已列出目标客户名单,即整体质押比例接近或超过50%的“红线”且资质满足券商风控要求的上市公司的股东。这些券商积极接触相关股东并推介替代融资方案。

“我们有一套严格的风控要求,主要是找一些因为大股东收购等资本运作导致质押比例较高、整体资质较好的企业,基本面较差、不符合资质要求的公司肯定不会碰。”某券商人士表示,现在提出的替代融资方案主要是信用贷,如果借款额度在3亿元以内,利率在10%-15%之间。信用贷的优点是操作比较简单,通常不需要抵质押等增信措施,经过尽职调查后半个月左右就能够放款。

与股权质押大约6%的利率相比,信用贷的资金成本较高,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并不吃香。某股份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此前减持新规出台后,券商出于股票流动性顾虑,对股权质押更趋谨慎,具体表现为质押率降低,信用贷作为替代方式逐渐受到青睐。预计未来质押新规发布后,一些无法依靠股权质押得到满足的融资需求可能求助于信用贷,业内普遍认为下半年信用贷业务量将增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