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認為正氣與邪氣抗爭會出現4種結果,你知道嗎?

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由於邪正雙方的力量不斷產生消長盛衰的變化,對於疾病的轉歸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疾病的早期和中期,邪氣較盛而正氣還沒有衰落,雙方對比勢均力敵,正邪相持,鬥爭較激烈,所以其病理反應也強烈。但是,通過這一斗爭,邪正雙方必然出現你強我衰,你弱我強的狀態,從而導致疾病的轉歸。中醫正氣指的是人體的正常功能活動以及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抗病能力和康復能力,有維護自身生理平衡與穩定的功能。中醫正氣包括了營、衛、氣、血、精、神、津、液和腑臟經絡等功能活動。

中醫學認為正氣與邪氣抗爭會出現4種結果,你知道嗎?

一,正盛則邪退

正氣戰勝邪氣,或邪氣被驅除,這是疾病好轉或向痊癒方面發展的一種歸轉,也是在疾病中常見的一種結局。這是由於患者正氣比較旺盛,抗禦病邪的能力較強,或因得到了及時的正確的治療,使邪氣難以發展,進而病邪對機體的損害終止或消失,使機體臟腑,經絡等組織的病理損傷逐漸得到修復,精,氣,血。津液等物質的耗傷逐漸得到恢復,機體的陰陽在新的基礎上又獲得了相對的平衡,疾病即告痊癒。

中醫的理論中有這麼兩句話“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中醫認為只要身體的正氣充足,一般就不會患病,或生病也容易驅除病患。“正氣”即人體的抵抗力。怎麼才能增強抵抗力呢?這裡面有很多的學問,最起碼,我們應該知道,平時的營養供給,一要營養均衡,二要營養全面,因為人體各臟腑,器官,組織等都要保持正常的新陳代謝,所以必須保持機體內不管是有機的還是無機的各種成分的相對固定的數量和比例。平時多加體育鍛煉,這是抵禦外邪侵入的最簡單易行的方法。當然還有很多,比如說內傷七情也會影響到人體的抵抗力。我們這裡不加多說。

中醫學認為正氣與邪氣抗爭會出現4種結果,你知道嗎?

二,邪去而正衰

邪氣被驅除了,病邪對機體的損傷已經消失,但正氣由於疾病正氣被耗傷而見虛,這是疾病的一種常見轉歸。多由於邪氣亢盛,病勢較劇,正氣在與疾病的抗爭中受到較大的耗傷,或者是因為治療措施過於猛烈,如大汗,大下,大吐等,邪氣雖然被清除了,但是正氣也隨之大傷。中醫學有句話“用藥過頭,病除藥留,用藥不及,不達病所”,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用藥量過小,無法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但是如果用藥量太大,雖然邪氣驅除,但也耗傷了正氣,需要很長的恢復階段。

三,正虛而邪戀

疾病後期,正氣已虛,但邪氣還未盡,正氣這時根本沒有力量來驅除邪氣外出。因而疾病纏綿,經久不能徹底痊癒,這是某些熱病遷延不愈,或慢性病常見的一種轉歸。其原因,多是由於素體正氣不太強盛,疾病中雖然奮起抗邪,雖已驅除病邪大半,但已精疲力竭,再無力驅除外邪;或因治療不徹底,未能達到驅邪務盡的目的。這就是上面所說的“用藥不及,不達病所”,其意就在於此。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病邪性質黏滯附著,而致病情纏綿難愈所致。如感冒風寒之邪,由於正氣虛弱,或治療未能徹底,則身熱雖退,鼻塞已通,但肺的宣肅功能還沒有恢復,咳嗽日久,風寒病邪戀肺遷延不愈,若不及時扶正去邪,長期下去,則有可能發展成慢性咳喘的可能。

中醫學認為正氣與邪氣抗爭會出現4種結果,你知道嗎?

四,邪盛則正衰

邪氣亢盛,正氣衰退,是在疾病發展,邪正較量的鬥爭中,病勢趨向惡化,甚至死亡方面發展的一種轉歸。這是由於機體的正氣虛弱,或由於邪氣熾盛,機體抗禦病邪的能力日趨低下,或抗邪無力,所以,不能制止邪氣的致病損害作用及阻止其發展,機體所受的病理損害日趨嚴重,則病的趨勢趨向惡化或加劇,若正氣衰竭,邪氣獨盛,氣血,經絡,臟腑等生理功能衰憊,甚或陰陽離決,則機體的生命活動亦告終止而死亡。

總之,邪正盛衰是中醫病機學的基本病機之一,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說明邪正雙方力量的對比決定者病機與病證的虛實。但是,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邪正的盛衰是變化的,同是還可出現本質與表現不一致的虛實真假情況,這對於病勢的發展和轉歸具有重要的意義。一般情況下正盛邪退病勢好轉或向愈。邪去正虛則病祛而體虛。正虛邪戀則病勢纏綿而難愈。邪盛正衰則病勢惡化,甚則死亡。

中醫學認為正氣與邪氣抗爭會出現4種結果,你知道嗎?

歡迎大家點評,若感興趣可關注,還會有更精彩的文章分享於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