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曾逼得赵匡胤弃官而走,后来赵匡胤为何反而给他加官进爵?

偶见网上有一文,题作《有个疯子诅咒宋太祖死亡,为何后来却被皇帝加封为将军?》。因为好奇,查了下,才知所谓的疯子,指

董遵诲,包括百度百科词条等都误作"董遵海"。所谓他骂宋太祖,后来被封为将军之事,本自《宋史·董遵诲传》。

只是民间把董遵诲的身份简化了

首先他不是疯子,他舅舅高怀德是五代时期超一流的名将,也是北宋的开国元勋;他爹董宗本是赵匡胤老爹赵弘殷的好友,曾作过随州刺史,相对于现在的随州市委书记兼武警总队队长。

所谓董遵诲骂赵匡胤事,就发生在董宗本任随州刺史期间。这时,赵匡胤到随州投奔董宗本,在其麾下干得不错,很得人心,在随州整得风生水起,这让刺史家的公子、才能也比较出众的董遵诲很不爽,经常给赵匡胤难堪。《宋史》是这样记载的:

太祖微时,客游至汉东,依宗本,而遵诲凭借父势,太祖每避之。遵诲尝谓太祖曰:「每见城上紫云如盖,又梦登高台,遇黑蛇约长百尺余,俄化龙飞腾东北去,雷电随之,是何祥也?」太祖皆不对。

他日论兵战事,遵诲理多屈,拂衣而起。太祖乃辞宗本去,自是紫云渐散。

董遵诲很可能并未骂过赵匡胤,只是不给他好脸色而已,他作为地方大员的公子,虽是武夫,但也不至于谩骂。不过,他确实让赵匡胤极为不爽,以至于后来不得不离开随州。

后来,等到赵匡胤龙袍加身,时董遵诲已是将军,他自己常担心老赵找他算账,而手下人则动了歪心思,希望给老赵找机会收拾他,所以有了下面这一段:

俄而部下有军卒击登闻鼓,诉其不法十余事,太祖释不问。遵诲益惶愧待罪,太祖召而谕之曰:「朕方赦过赏功,岂念旧恶耶?汝可勿复忧,吾将录用汝。」遵诲再拜感泣。又问遵诲:「母安在?」遵诲奏曰:「母氏在幽州,经患难睽隔。」太祖因令人赂边民,窃迎其母,送与遵诲。遵诲遣外弟刘综贡马以谢,太祖解其所服真珠盘龙衣,命赍赐之。综曰:「遵诲人臣,岂敢当此。」太祖曰:「吾方委以方面,不此嫌也。」

此人曾逼得赵匡胤弃官而走,后来赵匡胤为何反而给他加官进爵?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对其罪行,并未过问。为何?赵匡胤能不顾忌高怀德吗?高氏可是当是数一数二的名将,勇冠三军用在他身上一点儿都不夸张。赵匡胤为了拉拢他,后来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他作填房。赵匡胤再傻,也不至于杀掉亲信大将的外甥。

况且,赵匡胤雄才大略,志在平定天下,统一四海,正是需要人才之际,董遵诲本身骁勇无比,在后周时便以勇猛著称。这样的人才不用,反而因过去的事情杀掉他。这是庸夫小人的心胸和见识,赵匡胤何许人也?"朕方赦过赏功,岂念旧恶耶?汝可勿复忧,吾将录用汝!"此人曾逼得赵匡胤弃官而走,后来赵匡胤为何反而给他加官进爵?

高怀德(文章图片皆源自网络,侵删)

后来,还把董遵诲的母亲从幽州接了回来,还把自己穿的衣裳赐给了他。这种不计前嫌,反而十分体贴人心的作为,使得董遵诲死心塌地为老赵守卫边疆。

当李筠叛宋时,董遵诲跟慕容延钊一起讨伐,立下汗马功劳。继而守卫通远军,西夏人来侵犯,董遵诲击退来犯之敌,斩杀俘获敌人极多,光羊马都得了数万只。老赵龙颜大悦,重赏其功,封他为罗州刺史。赵光义即位后,他还兼任灵州路巡检。

董遵诲,并非寻常的一介武夫,《宋史》本传对他的评价如下:

遵诲不知书豁达无崖岸,多方略,能挽强命中,武艺皆绝人在通远军凡十四年,安抚一面,夏人悦服。尝有剽略灵武进奉使鞍马、兵器者,遵诲部署帐下欲讨之,

夏人惧,尽归所略,拜伏请罪,遵诲即慰抚令去。自是各谨封略,秋毫不敢犯。历太祖、太宗朝,委遇始终不替,许以便宜制军事。

虽然他不认识字,但为人非常豁达,又十分有头脑,力大无比,能够拉得起强弩,武艺超群,因此在通远军驻守14年!西夏人都害怕他,听说他要讨伐,就把抢掠的东西归还了。

其实,像董遵诲这样,曾给大人物难堪,尔后不但没遭到报复,反而被重用,并非个案。韩信未发迹时,曾遭屠夫的胯下之辱,做了齐王的韩信并未杀掉屠夫复仇,反而任命其为护卫。

无论是秦汉时的韩信,还是五代十国至北宋的赵匡胤,都是人中龙凤,不会太计较私人小怨,毕竟他们有更为广大的胸怀和追求。况且,韩信成名后,再去杀当年侮辱自己的屠夫,能够获得什么?同样,赵匡胤再杀董遵诲,能够得到什么?

他们没有这么傻,无论屠夫,还是董遵诲,都不会威胁这些大人物,他们反而希望把之前侮辱自己的人纳入麾下,为自己效力。这才是积极地人生态度,

所谓的气魄和心胸,所谓成大事者应该有的气象。

这种例子并不少见,三国时期,袁绍讨伐曹操,陈琳为作檄文,把曹操骂得狗血淋头;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骆宾王作檄文,同样把武则天骂得一无是处。曹操和武则天是什么反应?他们非但不嫉恨两人的攻击和谩骂,反而欣赏两位的才华,希望纳入麾下。这就是非凡的大人物,与庸夫匹妇的区别之所在。

渴望有所作为的大人物,心怀天下,不会太跟人计较,而是以一种包揽宇内的宏阔气象,欣赏反对或者侮辱过他们的人的才华。这是成大事者的气魄,也是他们的智慧!(此文初发于本人悟空问答账号,此处有修改)


更多精彩,精彩关注:风雅人文观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