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孩子偷了錢……”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借鑑

作者 | 周維格


01

前幾天在家休息,聽到鄰居家傳來悽慘的哭聲,聽聲音像是媽媽在教訓孩子,忍不住前去看看。

當時孩子趴在沙發上,露出屁股,上面還有幾個紅色的大手印。哭的眼珠子都紅了,看到我來,似乎找到了救命稻草,哭的更悽慘了。

我問媽媽:“怎麼能這麼打孩子,到底犯了什麼錯呢?”

媽媽氣不打一處來,一邊指著孩子說“不準哭”,一邊跟我說:“小孩子不學好,學會偷家裡的錢了!今天非得好好教訓一頓。”

聽到偷錢這個詞時,我明白是孩子有錯在先,我問媽媽到底怎麼回事?

聽媽媽說,這不是孩子第一次偷家裡的錢了,每次放在枕頭下的錢都會不翼而飛,經過詢問,才知道是孩子拿去了。雖然不多,但是這種做法在父母眼裡不可原諒。

我說:

“那應該先問清楚孩子拿錢的原因,錢用來做什麼了,打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媽媽說:“不打不長記性,這麼小就知道偷錢,以後長大了怎麼辦?”



“8歲孩子偷了錢……”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借鑑


我沒有反駁,跟她講了一個我小時候的故事,雖然時過多年,但記憶非常深刻。

那年我十三歲,弟弟七歲。有次爸媽不在家,我知道家裡的錢放在了哪裡,就告訴了弟弟,讓他偷偷拿過來,我們一起去買好吃的。

結果第二天東窗事發,我們被爸媽質問,我們站在牆角,弟弟嚇哭了,把事情全說了出來,也說出背後的指使是我。

結果爸媽狠狠的打了弟弟一頓,卻沒有打我。

事後媽媽說了讓我終生難忘的一句話:“凡事都會付出代價的,不是你,就是你最愛的人在替你”。

總之,不能因為一件事,就輕易判斷孩子的未來。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在我的說情下,讓孩子跟媽媽道了歉。

看著孩子委屈巴巴的樣子,當媽的也心疼,替孩子擦掉眼淚,一把摟在懷裡。



“8歲孩子偷了錢……”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借鑑


02


有一位媽媽在網絡上刷屏,因為8歲的孩子偷了家裡100塊錢,這位媽媽不僅沒有責罵,還幫兒子請了一天假,帶孩子去路邊撿垃圾。



“8歲孩子偷了錢……”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借鑑



開始的時候這孩子還挺興奮,可是沒過多久就喊累了。

但是媽媽仍然堅定地帶著他走了4公里,撿了一小袋塑料瓶,換了10塊錢。

就算只賺了10塊錢,孩子也很高興,但是他累的實在走不動了。他問媽媽:“我們可以坐車回家嗎?”

媽媽說:“你撿的瓶子夠坐車的嗎?”

於是,母子二人再度步行回家,孩子到家已經累到不行了,媽媽說:

“現在知道自己錯了嗎?你偷了別人的錢,而別人要付出那麼多辛苦去賺,要記得,每一個錯都要付出代價的。”

所以,當孩子犯錯了,你要告訴孩子:

每一個錯都要有人去承擔後果,不是你,就是你最愛的人,總要有人為你的錯誤買單。

等你成長了一定的年紀,不再是孩子了,你就不能再輕易的犯錯,因為沒有人會容忍你了,要自己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8歲孩子偷了錢……”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借鑑


03


其實,在孩子第一次偷拿的時候,並不知道“偷”的概念,他們想盡辦法去達到自己的目的,卻不懂自己的行為是成年人眼裡的錯誤。

有人曾說過:沒有人天生是墮落的,只有環境在一直營造壞人,一個人才最終成為壞人。

一時的錯誤,本可以改正,但往往會因為錯誤的處理方式,與結果事與願違。

講真的,這些年聽到過很多因為孩子犯錯,被父母嚴懲的例子。

  • 廣東清遠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偷拿了家裡的錢,被父親吊起來抽打,令人觸目驚心。
  • 江蘇泰興13歲孩子偷了家裡7000塊錢,被父親堵在床上,用竹板抽了一百多下,並拍攝視頻上傳到網上。


“8歲孩子偷了錢……”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借鑑



作為父母,當知道孩子偷拿了家裡的錢時,有必要知道這三個問題!

為什麼偷偷拿錢、拿錢去做了什麼、是不是平時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當你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後,就會得出一個正確的處理方法,而不是一昧的打罵和責罰,這種愛太沉重,孩子現在還承受不來。

要知道,人在壓力環境下,心理的應激反應有兩個:一個是逃避,一個是戰鬥。

逃避意味著不知悔改,戰鬥意味著把你當做了敵人。

無可厚非,無論哪一種都是事與願違。

04


從某種角度來講,孩子犯錯也許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成長本身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更是大小錯誤的累加。

看到有句話說:如果父母創造出允許孩子犯錯的家庭環境,那麼孩子的精力就會放在改正錯誤上,積極樂觀地成長。

如果父母對待孩子的錯誤過於緊張,孩子反倒會把精力放在隱瞞錯誤上,從而延緩甚至阻礙了成長。

在沒弄懂問題之前,千萬別逼孩子去認錯,捫心自問,成年人說出一句「對不起」有多不容易?何況面對的還是氣勢洶洶的指責呢?

如果孩子偷拿了錢,犯下了錯。最好的長記性不是打罵,而是教孩子去認識犯錯的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