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2019 開年,那些事兒

小米,2019 开年,那些事儿

2019 開年,小米頻上頭條。

1 月 3 日,小米對外宣佈將推出「全新獨立品牌」紅米 Redmi。有分析認為,小米分拆紅米意在對標「華為 + 榮耀」。

隨後,華為榮耀產品副總裁熊軍民回應稱:“榮耀與小米的競爭早就已經結束了,無論是整體銷量,還是中高端產品線的市場表現,榮耀早就已經遙遙領先。”他還表示,“如果友商願意跟隨,我們非常歡迎”。

1 月 6 日,TCL 宣佈小米戰略入股,雙方將開展在智能硬件與電子信息核心高端基礎器件一體化的聯合研發,創新下一代智能硬件中新型器件技術的應用。

1 月 10 日,在紅米品牌首場發佈會上,雷軍怒懟友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放縱了一把”。

針對榮耀方面早前的回應,雷軍表示這是“友商急了”,同時也給出了八字回應——“生死看淡,不服就幹”。

在這場發佈會上,紅米品牌宣告獨立後的首款機型紅米 Note 7 正式登場。

小米,2019 开年,那些事儿

紅米 Note 7

這款新機採用 6.3 英寸「水滴」全面屏,搭檔雙面康寧第五代大猩猩玻璃,以及「幻彩漸變色」機身設計;同時配備 4800 萬像素後置雙攝(注:三星 GM1 感光元件)和「滿血版」驍龍 660 芯片,提供 18 個月質保,起售價為 999 元。

1 月 11 日,小米年貨節開啟,米家檯燈 Pro、小米藍牙耳機 Air、小米小愛音箱 HD、米家飛天豬足金吊墜以及小米移動電源 3 高配版(20000mAh)、小米盒子 4 SE 套裝版等多款新品集中開售。

小米,2019 开年,那些事儿

小米小愛同學 HD

同日,小米舉辦 2019 年會,雷軍發表主題演講,宣佈啟動「手機 + AIoT」雙引擎戰略,並表示未來五年將在 AIoT 領域持續投入超過 100 億元。

1 月 18 日港股收盤,小米股價報 10.16 港幣,市值為 2426.44 億港幣(約合 2094 億人民幣)。作為對比,小米 IPO 發行價為 17 港幣。

小米,2019 开年,那些事儿

2018 年 7 月,小米在港交所 IPO

2019 開年這半個月,圍繞著小米的諸多事件,歸類來看主要是兩大議題:

其一,小米/紅米能否在手機市場縮小與華為/榮耀的銷量差距,並如雷軍早前所言在“國內市場重回第一”。

其二,AIoT 漸成小米的另一條大腿,在 5G 萬物互聯時代全面到來前,其能否進一步壯大、夯實和穩固這一生態平臺的先發優勢。

所以,對應的在手機領域,紅米由「產線」升級到「品牌」,並開始獨立化運作,雷軍也請來了盧偉冰來為其掌舵。他曾先後在康佳、天語和金立工作,並擔任過金立總裁一職,履歷不可謂不豐富。而其帶來的首款新機——紅米 Note 7,不少網友都給出了“真香”“高性價比”等褒義評價。

baggiohua 在短暫體驗後認為,紅米 Note 7 是一款“越級的千元機”,也是“999 元的定價下的一部好手機”。他同樣中肯地表示:

忽略定價,紅米 Note 7 在花哨參數的掩蓋之下可能還是存在缺陷和槽點,比如相對弱勢的 SoC、優劣互現的鏡頭、略有瑕疵的屏幕,但是在我們在脫離定價討論這部 Redmi 品牌獨立的第一部新品時,同時也是變相地肯定了紅米 Note 7 的性價比和 Redmi「死磕性價比」的產品策略。

所以就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紅米 Note 7 在產品層面為開始獨立運作的紅米 Redmi 品牌開了個好頭,也為小米手機業務在 2019 年開了個好頭。

同時,正如雷軍在年會上所講,“對於手機業務,我們要丟掉速勝論的幻想。在 5G 春天到來之前,這將是一場持久戰,手機業務始終站穩全球第一陣營就是勝利。”

顯然,雷軍對小米手機業務的新目標,相比之前的“國內市場重回第一”,顯得更加務實,也更加理性。而這背後,既有小米對當下手機市場和自身技術研發更清醒的認識,也有小米 AIoT 平臺枝繁葉茂可以開始為其遮風擋雨的一面。

經過多年持續深耕,小米表示其已成為全球最大 IoT 消費級物聯網平臺,連接 1.32 億臺設備(不含手機和電腦),內置小愛同學的激活設備數超過 1 億臺。

小米,2019 开年,那些事儿

米家照片打印機

2018 年底和 2019 年初,通過小米眾籌的形式,米家新風機、米家自動洗手機套裝、米家水離子吹風機、米家智能門鎖、米家照片打印機、米家電暖器、米家投影儀青春版等多款新品引爆各個品類市場。

在 1 月 11 日開啟的小米年貨節上,各式 IoT 產品不僅引來了更多的關注目光,同時也讓更多用戶有了入手的衝動,包括很多非小米手機用戶。小米年會上,雷軍同樣強調道,從 2019 年起,對於小米而言,AIoT 就是「All in IoT」。

小米,2019 开年,那些事儿

AIoT 是小米未來五年的「雙引擎」之一

豈止小米,幾乎所有設備廠商都對即將到來的 5G 以及萬物互聯的 IoT 大時代表達出了強烈的渴望。

2018 年中,華為喊出了「全場景生態戰略」,並帶來了全新的「華為智選」系列產品;2018 年底,OPPO 宣佈發力「智能化服務生態體系」建設,同時表示將深度整合智能家居的行業資源,面向用戶打造完整的 IoT 生態。

但不管是華為還是 OPPO,甚至於是蘋果,在 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平臺建設和發展上,或許都被小米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2019 開年再發力,小米戰略入股 TCL。在大家電市場,小米需要和更多傳統大廠展開合作,包括硬件技術層面的合作。

在家電 AIoT 化這條路上,小米亦在大打開放牌。不管是米家 app 還是小愛同學,現在都可以控制更多的第三方品牌智能家居產品,包括宜家的智能燈。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也在近期更新的 iOS 版米家 app 中新增了「Siri 捷徑」功能,這也意味著蘋果用戶可以通過 Siri 來控制小米推出的各種智能家居產品。而小米新推的一些智能家居產品亦可通過 iOS 設備上的家庭 app(HomeKit)來進行操控。

小米,2019 开年,那些事儿

米家檯燈 Pro,支持蘋果 HomeKit

所以對於小米而言,開放的含義正在變得更加豐富:不僅第三方的智能家居產品可以接入到小米 AIoT 平臺,小米或者米家所推出的智能家居產品同樣可以接入到其它的 AIoT 平臺。

在這樣的開放生態策略下,小米在國內的 AIoT 市場(設備 + 平臺)一哥地位,可能更難有其他對手可與之匹敵。同樣的,AIoT 這塊新式蛋糕也會伴隨 5G 網絡的逐漸普及變得更加豐盛,小米的這第二條腿也將變得更加強健。

2019 開年,一方面是紅米 Note 7 在入門級手機市場開了個好頭,另一方面是小米在 AIoT 生態佈局上所展現出的更強氣場。時下不受資本市場待見的小米,能否在 2019 年交出更為精彩的答卷,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