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題材紀錄片《燃點》究竟燃不燃?

導語

週末看了一部以“創業”為題材的紀錄片《燃點》。在沒去電影院之前,無意間在朋友圈看到了預告片,導演關琇說:“為什麼要拍燃點,就是要記錄正在發生的創業史。”

创业题材纪录片《燃点》究竟燃不燃?

通過長達一年的跟蹤拍攝,記錄了14位創業者的奮鬥生活,首次通過紀實電影的方式告訴觀眾什麼是真正的創業?

影片陣容包括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ofo小黃車創始人戴威、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papitube創始人papi、獵豹移動創始人傅盛、草根創業者安傳東、新氧科技創始人金星、米果文化創始人馬薇薇、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陌陌創始人唐巖、拉勾網創始人許單單、51信用卡創始人孫海濤,以及皇包車創始人孟雷和潘飛。

這麼強大又熱門的影片陣容的確會讓人想去一探究竟。

為什麼要創業?

創業有多難?

創業成功後又有多難?

影片結束,這部打著“國內首部創業紀實電影”讓人失望不少。單從“電影”定義而言,更加讓人相信不是所有上院線的影片都能被稱為電影。《燃點》究竟是一條加長版預告片還是一檔電視訪談節目?

導演大概是對“紀錄片”有什麼誤解。

但不管怎麼說,影片中的人物和發生的事,的確就像一部時光機,記錄了平行時間裡這些創業者的事蹟。

ofo和錘子的結局

光明網曾在2018年7月30日發文稱“電影《燃點》將於2018年10月登陸院線與觀眾見面”,但事實上卻在2019年的1月11日上映。

推遲上映的幾個月間,也許就已經改變了《燃點》的最終版。

创业题材纪录片《燃点》究竟燃不燃?

2018年12月17日,ofo近千萬用戶排隊退押金現象衝上熱搜。

從2015到2018的三年時間,每一個寒冬對共享單車都是難捱的。在那些春暖花開的日子裡,共享單車給用戶帶來了出行便利,解決了“城市最後一公里”的尷尬,共享單車是現代人的新四大發明。“捧得越高摔得越疼”從來都不是一句玩笑話。

對戴威來說,自行車不僅是冷冰冰的機械,更是一種情懷,“騎行是一種最好的瞭解世界的方式”。在此之前,戴威關於自行車的創業已經發起過四次,只是這一次,他被時代記住了。

影片的結尾處,戴維和他的“北大五虎”團隊騎著ofo重遊青海,他許諾三年後再來這個完成ofo域名註冊的地方。

他們邊走邊說著關於下一個可能改變中國的idea……

羅永浩的創業之路一直伴隨著質疑聲。

2018年12月23日,羅永浩卸任錘子科技CEO一職。

创业题材纪录片《燃点》究竟燃不燃?

電影中羅永浩說,本來以為創業的人想自殺是因為由奢入儉想自殺,但並不是。原來以為跟著他的500個員工其實是500個家庭,覺得對不住他們的那個時候,想過自殺。無論結果如何,就當是把自己變強大的過程吧,加油。

影片外的羅永浩說:“我創業是為改變世界,不是為賺你們幾個臭錢。”不論有多少人唱衰羅永浩,還是有很多人是羅永浩的粉絲。他說錘子科技的產品是發佈會型產品,這也證明羅永浩的個人魅力是很吸引人的,回顧每一次錘子科技的新品發佈會就能知道。

因為做手機對羅永浩來說是能感到幸福的事。這種幸福感來自正在發生的事情有可能重新定義電子產品。

所以他會在影片最後說:“泥腿子改變命運的動力遠強過富五代守住家業的動力。”

一位持續創業者

草根創業者安傳東可能就是當下所有創業者的代表。

安傳東出場時的對白大致是他曾幻想創業成功後在納斯達克敲鐘的場景,但現在他只希望創業成功後把項目賣給BAT。

创业题材纪录片《燃点》究竟燃不燃?

與羅永浩的完美主義不同,安傳東創業的初衷是為了賺錢,他想改變沒家世的背景,沒人脈資源的命運。

他出生於河南安陽的一個農村,看上去很靦腆,或許也不是聰明絕頂。《燃點》中記錄的是他的第二次創業,他失敗了。

對市場以及未來方向也認知不太清楚,甚至有點盲目自信的創業者,僅憑一腔熱血和百折不撓的堅持,能成功嗎?

安傳東似乎在說——我必須創業,但我很迷。他是這個時代還沒有真正安靜下來找自己出路的年輕人。

创业题材纪录片《燃点》究竟燃不燃?

徐小平說過一句話:“古往今來,加上我所經歷的時代裡,當下就是最好的時代。”

人生不過如此,既然是最好的時代,就不要錯過可以爭取的機會。

影片結束時他開起了第三次創業之路……

成功者也是普通人

就像明星也是普通人一樣。真人秀似乎在證明這件事,但後來很多人說有劇本……

但事實上明星真的是普通人,創業成功後腰纏萬貫的企業家也是。

戴威的午飯是一頓吉野家外賣,papi醬還在為60歲的母親換房而焦慮,馬薇薇作為不婚族決定不在北京買房,因為他們也沒有到買房跟玩似的生活,還有獵豹移動傅盛在完成財富積累後的空虛感……

影片結束,相信會有很多創業者能在當中找到共鳴,重新思考創業的方向、理念和意義。因為創業者自己會腦補那些沒有出現在影片中的點滴,而那些才是創業者真正的樣子。

當然,這群人是不肯把真實的自己拿來拍的,觀眾只能腦補羅永浩在鏡頭後罵人,戴威在鏡頭外哭,papi醬在鏡頭外喪……

创业题材纪录片《燃点》究竟燃不燃?

馬薇薇說:“我只是在我的運氣和能力範圍之內,不斷地去實驗。”

Papi醬說:“創業倒不是誰逼著我去創業,但創業後的很多事情都是被逼的。”

安傳東說:“你會有一段時間覺得你自己什麼都能做,又會有一段時間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這做的都是什麼呀。”

傅盛說:“你對這個時代適應得越好,就越有可能是下一個時代的失敗者。”

所以,導演關琇在預告片中說道:“創業,你就是要燃起來。你燒起來也不一定有戲。”

创业题材纪录片《燃点》究竟燃不燃?

但適合創業的是極少數人,人生還有更多的選擇,有更多的路可以走。這個時代,創業者值得尊重,為生活打拼的普通人也值得尊重。

所謂的“鏡頭語言”,應該每一幀都為了影片的主旨呈現內容,把細枝末節串起來好好地講一個故事。紀錄片更應該如是。

所以,會“說話”的鏡頭也不應該是在鏡頭裡說話。每個創業的人有其不可複製的特點。所以他們總結,用說話的方式告訴鏡頭前的觀眾。當一個人面對鏡頭時,有多少是真的?很難講。觀眾願意看充斥著雞湯味的創業集錦,但更多願意買票看“創業”的,一定還是希望以一個紀錄片的水準看到曾經的偏見、羨慕、迷茫、佩服等等的五味雜陳。

編輯|錢馨瑤 校對|堅果 視覺|牛小偉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