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民营炼企沉浮录(上、中、下)

上 篇

睡不着的地炼 

2018年7月16日。民营炼化企发生了“爆雷”性事件,年产量在200万吨以上,拥有原油进出口“双权”的晨曦集团宣布破产重组。这家山东民营百强企业,曾是山东省首批批复的22家化工园区之一,早在2006年就已取得商务部颁发的燃料油进口资质,2013年取得成品油批发经营资质,2016年又获得原油使用资质,原油进口配额320万吨/年。

有业内人士说:“炼化行业正处于暴风雨前夜,炼化行业的竞争将随着改革的步伐在未来几年集中爆发。”然而,就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有些大型民营炼化企业已经“撑不住了”。晨曦这个庞然大物的轰然倒下如同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随后炼化市场上演了一系列民营企业倒闭、关停的大戏。

倒在“暴风雨”前夜

时间回到3年前。2015年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晨曦集团的董事长邵仲毅曾因企业经营遇到困境而表示:“睡不着觉,真的睡不着。”这是他最后一次接受采访。然而弊病已从根生,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虽然后来的晨曦集团躲过了2015年的那次危机,但还是没能走过2018年。


2018,民营炼企沉浮录(上、中、下)


前几年,当国际油价走低的时候,因为政策原因保证了我国炼化企业的利润。这掩盖了民营炼化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当油价重新回升之后,困难再次浮出水面,并且来势汹汹。在消费税、环保、安全等一个个大棒挥舞下,新愁旧恼,睡不着的不仅是已在破产重组的晨曦集团。

仅隔一个月,8月29日华南最大民营炼油厂广东天乙集团有限公司及其铜业公司宣布破产。这家企业曾经是华南珠三角资产规模及营收均超百亿元的特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

冬天确实来了,11月的最后一周,山东竟然又有两家民营500强化工企业(大海集团和金茂纺织化工集团)申请破产,还都集中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东营市,令人唏嘘。

事实上,民营炼化企业的关停早已在悄然进行。仅2017年一年,山东关闭、转产了558家不合格化工企业,停产整顿2109家,占全省化工生产企业的一半!2018年关停的浪潮又波及规模化以上企业。新年伊始,发改委、能源局、公安部、环保部等十部委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对炼油领域严重违法违规和失信行为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涉及的5个方面的内容刀刀砍在民营炼化企业的痛点上:违反相关产业政策,擅自开工新建、改建、扩建炼油装置;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成品油质量升级;已建成投用的炼油装置,手续不全;在安全、环保、节能、质量、税收等方面,受到行政处罚未按时完成整改;违法收购、加工、代为销售被盗原油、石油产品的。

《通知》提出对存在违反上述认定情形的200万吨/年以下落后产能企业,依法依规责令限期关停;规范200万吨/年以上炼厂建设生产经营行为,对其违规事项处以停工停建、停产补办手续、停产升级改造、收取罚款、涉嫌犯罪行为移送司法机关等处置。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统计,2018年上半年全国就减少了1666家规模以上企业。其中,炼化企业达到1288家(炼油123家、化工1565家)。

2018年11月,山东省又出台了《关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将对钢铁、地炼、电解铝、焦化、轮胎、化肥、氯碱等七大高耗能行业实施总量控制。其中,地方炼油行业2025年实现原油加工能力由目前1.3亿吨/年压减到9000万吨/年左右,成品油(汽煤柴)收率降至40%左右。这意味着山东的民营炼化产能将被压减三成。

金联创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维持正常或间歇生产(剔除长期无效产能)的山东地炼约51家。其中,根据地炼官方口径,一次加工能力在300万吨/年以下炼厂占到60%,一次加工能力在500万吨/年以上地炼仅占到20%左右。由此来看,未来三至六年将有近80%的现存山东地炼被整合转移。

不仅山东,各省市也陆续展开了对民营炼化企业的调整行动。江苏省常州市在2018年上半年已关停化工生产企业355家,占全市化工生产企业总数40%。这一数字在年底还将扩大……

置身其中的民营企业现已充分感受到竞争的残酷。民营炼厂轻松盈利的时代画上了句号。

利润压缩,压缩,再压缩

“油品炼化看山东,山东还得看地炼。”在山东,地炼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个行业的晴雨表。近些年,随着油品终端市场活跃度的攀升和进口原油配额的放开,民营炼化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投资欲望在不断走高。向前推大概15年,是山东地炼兴起的高峰期。10年前经营过小炼厂的淄博人张国良回忆:“那时候地炼行业赚钱太容易,政府审批和管理相对宽松,赚钱赚到不好意思。”


2018,民营炼企沉浮录(上、中、下)


的确如此。据统计,2015年山东地炼的成品油利润空间可达2500元/吨。2016年前后,山东的地炼企业赚得盆满钵满。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时“两桶油”(中石化、中石油)自己炼油卖亏钱;从山东地炼买油卖,却是稳稳地赚钱。而外省“两桶油”的销售部门也曾纷纷到山东来取经,看看山东的地炼企业是怎么赚钱的。

中宇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炼油能力约7.8亿吨,原油加工量5.67亿吨。从经营主体看,中石化占比最大约为36%;地炼其次,占比约28%;中石油占比约27%;剩下9%为中海油及其他企业。面对实力雄厚的“三桶油”, 过去地炼企业能在市场立足,主要优势在于价格。

“相比主营炼厂,地炼成品油价格较低,且定价策略较为灵活,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快速做出相应调整,销售淡季价格也会更快下降,而‘三桶油’对市场的反应相对较慢。” 中宇资讯分析师许磊说。

据了解,以往平均每吨地炼汽、柴油价格比主营炼厂价格便宜1000元以上。以中宇资讯提供的价格监测数据看,2017年全年92号汽油主营炼厂平均价格为6915元/吨 ,地炼平均价格仅为5832元/吨,均价便宜1083元/吨。

山东省经信委相关人士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他认为:“山东地炼作为独立炼厂,其市场化程度要高于国字号油企。2016年,在国际原油价格一直低位徘徊的情况下,地炼企业灵活的价格政策使其充分提高了在成品油市场上的竞争力。”

天道好轮回,又能饶过谁!“截至11月30日,今年国内地方炼厂的炼油平均利润约为200元/吨。”金联创能源部分析师刘霞表示。这一数字与去年287元/吨的平均利润相比,下降了约30.31%。“三桶油”旗下炼厂的盈利情况也不容乐观。“以中石油旗下炼厂为例,前11个月,其炼油利润平均水平在236元/吨附近,同比下滑30%以上。”刘霞称。利润的压缩一方面来源于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地炼企业成本支出大大提高。尤其是拿到较大原油进口配额的炼厂,面对过剩的生产力和疲软的市场需求,也只能硬着头皮生产。另一方面税收政策的调整也让民营炼化企业逐渐褪去价格光环,压缩了利润。

2018年年初,《关于成品油消费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1号)》堵住了原料环节的避税漏洞。5月执行的增值税改革,又在一定程度上堵住了出厂环节的避税漏洞。随着消费者纳税意识的提高,零售环节索要发票的行为增多,进一步堵住了零售环节的避税漏洞。据专业机构测算,税制改革后,部分地炼企业的成品油出厂价可上浮1800 ~2300元/吨(均值),已与央企炼厂相差不大。

虽然2018年全年的数据还未公布,但从占全国地炼总加工能力近70%的山东公布的炼化行业上半年运行数据可以看出,“民营炼化企业正在经历艰难时刻”。虽然加工总量、主营业务收入增加,但经营利润下降较快。金联创监测数据显示,从6月开始,山东地炼进入停工检修密集期,开工率直线下滑至7月4日的52.8%,较年初最高开工率69.2%大幅下降16.4个百分点。“地炼企业与主营企业产品价差不断缩小,有的甚至超过了主营价格,价格优势渐失,炼厂纷纷停工检修。”许磊说。据中宇资讯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山东地炼开工率整体呈走低趋势,7月18日达到50.7%,为2017年以来的最低点。


2018,民营炼企沉浮录(上、中、下)


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秘书长李德坤表示,上半年受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上行、人民币大幅贬值等因素影响,原料成本大幅提升,而成品油市场供大于求,导致价格未能同步上涨。地炼企业无成品油出口配额和零售终端渠道,随着生产负荷的不断提高,区域性竞争更加激烈,导致量增效差,利润出现明显下滑趋势,部分企业已经处于保本经营或亏损状态。

山东省寿光市联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国际油价上涨、税费改革政策等因素确实给企业带来较大影响,目前利润空间有所压缩,出货量下降。问及企业下一步发展计划,该人员则表示无法回答,“连领导都不知道该怎么做”。

地炼的“贫富”分化

除了利润的压缩外,民营炼厂还面临着内部的分化。曾经来山东学习地炼企业的“两桶油”销售企业考察一遍之后得出了山东拥有全国最大的地方炼油企业群体的结论,并认为这是山东地炼行业不断赚钱的原因所在。彼时的山东地炼足够强大,且以民企为主,但是这个群体正在慢慢分化。

无疑,“双权”的获得与否成为了民营炼化企业的第一道分水岭。

据东营当地一位炼化企业厂商说,2015年左右,地炼总体盈利状况还是相当好的,但是分化也很明显。“那些拿到原油进口配额的,开工率基本接近满负荷,盈利水平高。相反,200万吨/年加工规模以下的,没有原油进口配额的,大部分处于半停工状态,原料成本偏高,受消费税收紧影响大,已处于亏损状态。”

随着行业周期的不断波动,很大一部分地炼企业没有稳定的原油供应,不得不转向价格更高的国产与进口燃料油。这样一来,成本便“呼呼”地上去了,产品竞争力岌岌可危。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分得一杯羹,难上加难。

即使跨过了第一道分水岭,民营炼化企业还要面临着信贷等资金的运转问题。“晨曦集团虽然获得原油进口和使用的‘双权’,但因为资金链的困难,而不得不破产重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小企业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静敏说。

从二次投资角度看,炼化企业设备的使用年限一般在10~15年。按照这个时间推算,第一批投产的地炼已到了设备更新期,经营者需要权衡再投资风险。一直被外界视为地炼红利的原油进口配额,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地炼带来了压力。因为一旦获得原油进口配额,炼厂的开工率就无法灵活调整,商务部会根据第一年的配额完成情况来调整第二年的配额。完成情况不好的,配额可能会被削减甚至取消。另外,原油进口配额从2017年5月停止审批。有些地炼企业即使有能力有意愿扩大一次生产投资,但配额不变也是枉然,现有的扩能以二次加工装置为主。这就意味着,地炼内部的格局已经锁定。

除了既定的格局,民营炼厂内近些年崛起或新建了一些大型一体化炼厂也给已经存在的这些炼厂以冲击。这些新上马的动辄上千万吨/年、炼化一体化的民营大炼厂犹如口含“金汤勺”出世,一上场就自带得天独厚的光环。如何与他们竞争,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继续生存,成为民营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民营炼厂已不能再“躺着就把钱赚了”。

曾经“明星民营炼化企业”的倒下、利润的压缩,市场竞争前所未有的残酷,管中窥豹,地炼正在经历着行业转型的阵痛。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局面将持续或者愈演愈烈。

中 篇

心上压着几块石 

当地炼作为新生力量的优势渐渐退去,地炼必然要面临行业转型“断奶”的阵痛。


2018,民营炼企沉浮录(上、中、下)


“地炼企业的困境非一日之寒,是多年来发展模式、综合因素积累的后果。”中国石油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尹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其中有先天不足的内部原因,也有国际油价上涨、税费改革等外部因素。

洗牌必经之痛

尹强所说的先天不足原因,包括了缺乏规划、浪费型发展。“企业决策不科学,缺乏足够的规划意识和执行能力;而那些小型地炼企业,装置规模不足,不注重环保、能耗,以及原料、产品的优化。”

据了解,山东地炼企业较为集中导致产能过剩,主要市场集中在一些工矿企业、工厂以及民营加油站,销售半径较广,辐射河北、河南、西北、东北和华东。“物流的运输距离要拉很长,并且很多企业没有铁路和管输能力,基本都靠公路汽车运输。有的地炼企业甚至要汽车运输到新疆,成本非常高。”尹强表示。

“民营炼化企业在发展初期往往以‘先生存发展,后规范管理’,先建设(扩大)一次加工能力,再完善配套工程,对环境保护、能耗物耗、排放控制等重视程度不够,企业资源投入不足,企业做大后,由于先天规划不足和欠账太多,合规经营的压力就越来越大。”尹强解释说。

在获得原油进口和使用权后,成品油生产量提高了,企业的盈利程度提高,但原料的变化导致生产装置、原油采购管理都发生相应的变化。“原油和成品油的市场化定价机制直接将民营炼化企业推到市场前沿,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需求要求民营炼化企业要从过去‘家族式’企业的组织形式向现代化企业过渡,这是‘脱胎换骨’的改变。”尹强说。

不仅如此。据了解,一些山东地炼一开始就走上了多样化的分散经营之路,在主业的基础上,发展文化产业、房地产和生态农业等。“这就分散了企业的精力和资金,有的时候甚至成为现金流短缺的重要原因。”尹强说,“这个时候,即使有政府出手相救,也已经积重难返,爱莫能助了。”

“任何行业的优胜劣汰一直都是存在的,只不过在某一个时期,可能由于压力的加大导致企业亏损、破产相对集中一些。”石油管理干部学院油品营销与加油站管理研究所所长王旭东说。

不可否认,晨曦集团的破产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人们对民营炼化企业生存现状的担忧。也有些人不这么看。“现在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山东地炼的环境现在出现了恶化,不是特别好。”隆众石化分析师李彦说,“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现在整个地炼的运营都是非常正常的,没有什么可预见的风险在浮现。”

破产不意味着山东地炼的生存环境变恶劣了。“一个公司的情况不能代表行业的整体情况。中海油、中国化工过去也有收购民营炼厂的一些股权等,只是现在比较频繁一些。”中国石油流通协会副会长董秀成说。

2015年“原油双权”向非国营企业放开后,中国的民营炼化企业迎来了蓬勃式发展。但时至2018年,因为外界因素的变化,部分地炼企业的确陷入了新的困境。炼油面临的转型升级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未来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大连恒利石化、舟山石化的投产,肯定会加剧国内成品油竞争,过剩的压力也会有。”李彦说。

市场过剩之果

民营炼化企业的快速扩张一方面带来了市场的骚动,另一方面也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近两年是民营炼厂的转型期,民营炼化企业原本粗放的发展模式开始向规模化、规范化转变。

毫无疑问,曾经因有利可赚而遍地开花的民营炼化企业最终还是迎来了市场的淘汰,竞争态势越来越严峻。截至2017年底,中国炼油能力 7.72 亿吨,较2016年净增 1760 万吨。2017年的新增能力仍以国有企业为主,而地炼为取得“两权”淘汰落后能力2240万吨。虽然近几年淘汰了大量落后产能,但随着国内炼油能力重拾增长,过剩形势继续加剧,初步估计目前我国炼油能力在计入必要的出口后仍至少过剩 0.8 亿吨/年。

产能过剩之下,市场销售端却萎靡不振。“近些年,中国正在进行能源革命,出现了一些油品消费的新常态,油品消费能力在放缓。”业内一位专家说。柴油是地炼企业生产的最主要产品,但在今年柴油消费却十分低迷。根据中宇资讯的监测,41家主力山东地方炼厂6月汽柴油累计产量在641.6万吨,环比下降4.6%。

“2018年底将是民营炼化企业最难过的时候。”一位业内人士说。“恒力石化、浙江石化这样大型一体化量化项目将在年底投产,竞争的态势将越来越严峻。”此外,中石油、中石化都在紧锣密鼓布局大型一体化炼化项目;世界第一大化工巨头巴斯夫、美国石化巨头埃克森美孚,都在中国开启了巨型化工项目新布局……

此外,“我们还将面临着韩国、印度和新加坡、中东等地的竞争,而亚太地区的需求是有限的。”王旭东说,“值得注意的是,民营炼厂不仅将面临外来的竞争,而且近些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将挤占炼油业的消费空间。”

过剩的市场表现背后是市场对民营炼化企业由量的发展转变为质的发展要求。


2018,民营炼企沉浮录(上、中、下)


油价波动之祸

2018年的油价最大的特点是波动。“油价处于波动状态很显然对炼化企业经营是不利的。”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今年以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炼厂原油加工成本随之攀高。2017年,布伦特原油的均价为54美元/桶,而到2018年,已有数月时间徘徊在70美元/桶之上。

“当油价温和变化时,企业产品端和成本端的差距不会迅速拉大,资产减值损失的影响有所减小,企业盈利能力不会出现明显变化。此时,油价上涨往往是对炼化企业不利的。”该人士进一步分析说。

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地炼企业成本支出大大提高,尤其是拿到较大原油进口配额的炼厂,面对过剩的生产力和疲软的市场需求,也只能硬着头皮生产。 2015年,山东地炼的成品油利润空间可达2500元/吨。目前经营状况较好的大型地炼利润大约只有900元/吨左右,部分小企业甚至出现了价格倒挂。

山东淄博一家石化企业负责人称,今年以来国际油价由年初的60美元/桶上升到7月初的74.35美元/桶,但国内成品油消费低迷,成品油批发价格跟涨动力不足,炼油的成本上涨向下游传递受阻,一大部分成本上涨的压力都由企业承担。在此情况下,一些盈利能力较差的炼化企业只好停产检修,减少产出。

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吞噬着炼厂的利润。自特朗普宣布对伊朗实施制裁以来,上游原油价格飙升。另一方面,“近期人民币迅速贬值,仍对原油进口成本带来明显利空,致使炼油盈利迅速下滑。”安迅思总监李莉说。

然而,从8月开始一路上涨的国际油价,10月底开始止涨转跌。

11月23日晚间,WTI2019年 1月原油期货下跌7.1%至50.42美元/桶;布伦特2019年1月原油期货下跌6.07%至58.8美元/桶。两者价格已分别较10月初创下的近4年高点下跌34%和31.9%。

持续走低的油价导致市场看空情绪浓重,对国内的成品油市场抑制作用明显,直接影响地炼的生产经营情况。

山东亨润德集团、尚能控股(集团)、科宇能源公司等旗下炼厂开始常减压短期停工。隆众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徐雯雯表示,山东地炼的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几乎没有延迟,原油价格的大幅涨跌,当天就会体现在炼厂价格上。

长期看,原油价格下降有利于炼化企业的生产运营。不过,从采购到实际生产使用往往需要1-1.5个月的时间,低油价的利好不能立刻释放。地炼用一个多月前购入的高价原油生产,与低价销售的成品油形成价格倒挂,容易造成亏损。

这也是油价从高位降至低位的过程中,炼化企业必须经历的煎熬时期。地炼往往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相对缺乏抗风险能力。

为了缓解库存增长较快的压力,地炼往往会采用降价走量的措施。徐雯雯表示,大型地炼由于产量较大、库存增长快速,受此次油价下跌的影响较大;小型炼厂产量较低,销售和库存压力较小。此前未能获得进口原油配额的小地炼,早已开始不同程度的减产,此次受到的影响有限。

信贷紧缩之困

除了油价外,民营炼化企业还面临着资金的困局。被誉为“双油航母”的晨曦集团,发展迅速离不开信贷的支持。2003年开始很多企业都是野蛮式增长,根基并不稳。

2014年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政策措施,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和违规在建项目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对已经发放的贷款要采取妥善措施保障合法债权安全。此次国家政策调控银行对中大型企业贷款的把控,使得地炼从银行贷款较为困难,对于近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政策一实行,据业内人士介绍,山东省内个别中小炼厂就因面临资金链断裂已申请破产。

东营某家地炼企业负责人这样说道:“资金链紧张压得一些企业无法喘息。”对于地炼企业来说,高达80%~90%的负债率在此前属于“正常”,但在2014年之后显然不行了。倒贷停止后,很多炼化企业都陷入了危机。晨曦集团破产的直接原因就是如此。董事长邵仲毅直言,2014年年中开始,银行陆续通过让其提前还款、贷款到期后减少放贷额度等方式,突然抽走19亿元流动资金,总贷款数量减少了1/3左右。

某炼厂人士表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取决于能否有充足的现金渡过难关。资产负债比例高,长期依靠银行贷款进行腾挪的部分企业,现金流已经亮起了红灯。他相信随着国家信贷政策的进一步收紧,还会有更多的地炼企业被淘汰。

“利润的下降,生产的亏损,将引发巨大的信贷风险。下半年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意味着会有更多企业陆续陷入亏损状态。”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政策趋紧之压

“今年民营炼厂面临的压力与前面3年有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出台的相关政策对他们的运营是有一定影响的。之前我们说民营企业运营有其灵活性,消费税政策出来对他们打击比较大。”李莉说。

消费税的改变加剧了民营炼化企业利润的压缩。

此前,个别民营炼化企业把应当纳税的油品,以化工产品的名义销售给成品油经销企业。成品油经销企业再将这些“化工产品”变换名称改为应税油品,通过“变票”来逃避生产环节的消费税。3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成品油消费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正式实施,成品油消费税监管全面收紧。此次《公告》明确,所有成品油发票均须通过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中成品油发票开具模块进行开具,成品油调和油品分类编码不得随意变更。

成品油消费税监管的全面收紧,让个别民营炼化企业通过“变票”逃避生产环节消费税的途径被完全封堵。据业内测算,如逃避缴纳相关税后,企业的成品油成本将减少1500元~2000元/吨。这对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企业而言,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打击。一家地炼企业负责人说,2014年6月份原油价格下降以来,成品油消费税等各种税收占销售价格的比重在一半左右,极大占用了企业生产环节的资金,增加了企业陷入困境的风险。

环保政策的趋紧,更为地炼企业添加了压力。2018年整个上半年环保监察的重度出击加剧了地炼的生产难度。受上合峰会影响,山东省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巡查与环保监察贯穿了整个上半年,在限产、限排、关停、罚款等举措施重压下,地炼生产的难度陡增;另一方面,全国的环保执法都日益严格,诸如上合峰会期间的突击执法极有可能变为常态化,设备不达标或生产能力不足的小型企业面临着被关停的风险。天风证券市场分析结果显示,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整个山东境内40%以上的炼厂都处于亏损状态。

“民营炼化企业要遵循国家的环境政策、产品质量等产业政策,否则未来将很难生存下去。不达标的油品再想通过调和来达标的道路走不通,以后的监管将会越来越严厉。”董秀成说。

当市场的“宽容期”过去后,民营炼化若想继续生存发展,必须要离开温暖的巢穴,才能振翅高飞。

下 篇

如何熬到天亮 

阵痛转型之下, 民营炼化企业走油化并举之路是大势所趋。


2018,民营炼企沉浮录(上、中、下)


大浪淘沙现真金。内忧外患之下,民营炼化企业能否尽快找到实现规模化、高端化的途径,至关重要。“睡不着”的民营炼化企业有的已经在行动,力图在这一轮洗牌中站稳脚跟。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表示:“炼油企业要加快差异化、高端化发展,重点做大、做强高端炼化、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清洁能源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炼化一体化步伐;坚持基础产业优化整合,加快向下游延伸,推动地炼产业由‘一油独大’向‘油化并举’转变。”

“立体”抱团

2017年,由山东东明石化牵头,成立了山东炼化集团。16家山东地炼企业联合出资,成立了注册资本达900亿元人民币的山东炼化能源集团公司,试图通过“抱团取暖”的方式铸造山东地炼“航母”,来整合山东的地炼产业,实现地炼企业的规模化。

事实上,早在2014年,山东省政府就联手山东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推出《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品结构,但并没有具体实施。此外,在2016年,东明石化联手山东省内14家地方炼油企业和省外两家独立炼厂成立了中国石油采购联盟。但该联盟成立后,主要成员互动也并不活跃。

“大,但不强。”山东省经信委副主任王万良在2017年12月28日山东省炼化行业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会上这样评价目前的山东炼化企业。记者从山东省油区办获悉,山东省石化产业总量3万多亿吨/年,炼油总产能达2.1亿吨/年,已经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产能聚集规模仅次于美国休斯顿地区(2.7亿吨/年)、日本东京湾沿岸(2.2亿吨/年)。但是在这样一个产能聚集地,至今无一家主营业务为炼油的企业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

这与山东省几十家地炼企业的“风格”有关。在原料采购、物流运输、成品销售市场上,他们长期“单兵作战”,影响力小、话语权弱,“茶壶炼厂”的称号由此而来。如何让习惯“单打独斗”的民营炼化企业适应抱团式发展尤为重要。

山东炼化能源集团已做出初步尝试。未来5年,山东炼化将以山东高端石化、高端化工项目投资为契机,投资1000亿元,整合形成800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实现5000亿销售收入、1000亿利税规模,多个产业发展格局清晰并初具规模。

山东炼化成立以来,一直通过不同途径寻求在高端石化领域的投资机会。就在今年7月,山东炼化与科威特石油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或许,日本大型炼化企业的发展模式可以拿来为我们借鉴。”产业经济学家白益民说。在日本,大型炼化企业主要靠商社来进行全球化的布局,包括炼化企业对市场的判断,在金融方面的支持等。这些商社往往由一些金融机构来持股。炼厂和商社之间是一种股权关系,是利益的共同体。这样炼厂、商社和金融机构三者形成了产业、商业和金融的一个综合体。

“这种形式的优势在于当炼厂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博弈时,并不是孤军作战,而是有一个贯通上中下游的综合团队在背后为其提供专业评估来抵抗可能遇到的风险。”白益民说,“中国的民营炼化企业现在也在通过抱团的方式来获得规模效益。这种抱团应该形成产业链上下游横向的、纵向的,包括跟金融企业,跟商业企业之间的交叉持股,形成海陆空立体作战,增强抱团的稳定性。简单的体量上的抱团在经济波动周期大的时候反而有更大的风险。”


2018,民营炼企沉浮录(上、中、下)


延伸产业链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关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要按照“优化重组、减量整合、上大压小、炼化一体”的原则,推进全省500万吨/年及以下地炼企业炼油产能减量整合。《方案》指出在环保容量许可的情况下,分期分批实现规模集约化、产业园区化、炼化一体化发展。力争用3到5年时间,按照转型升级目标确定的产能压减比例,推进位于城市人口密集区和炼油能力在300万吨/年及以下地炼企业优化整合,规划建设3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

长期以来“重炼轻化”,导致山东地方炼厂集中于成品油产能,而在化工方面发展甚弱。大量分散的小型炼厂,在隔壁恒力石化和浙江石化未来的大规模竞争中,势必处于弱势;环境承载能力已到极限,难以施展改革手脚。

《方案》明确,要按照“优化重组、减量整合、上大压小、炼化一体”的原则,推进全省500万吨及以下地炼企业炼油产能减量整合,在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和省政府公布的炼化产业集中度较高、产能较大的化工园区,建设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打造高端石化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也提出,地炼行业要加快炼化一体化,从炼油向下游产品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将原油“吃干榨尽”。

“有一些民营炼化企业比较早地开始从上游往下游延伸了,主要向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甚至向一些电子化学品、专业化学品方向发展。在这一方面有的民营企业做了很多的工作,虽没有马上见到效果,这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深厚的积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小企业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静敏说,“现在不论在企业的管理还是资本的运作上,都应该有优秀的人才聚集在企业,重视技术创新。” 

用好国际金融工具

走好油化并举之路,不仅需要民营炼化企业立体抱团,而且需要“要扩展国际化视野,把企业融入世界经济的价值链。做大了的民营企业,要有整合国际资源的能力。这是体现民营企业强弱的比较本质的特征。”王静敏说。

今年3月中国原油期货的上市给民营炼化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提供了平台。原油期货首日交易参与集合竞价的客户共413家,山东地炼企业参与热情颇高。其中,山东汇丰石化作为集合竞价的参与者,买下了两手原油期货。这也是山东省内第一家参与原油期货交易的企业。汇丰石化产业发展中心总监张磊表示:“虽然数量不多,只有两手(2000桶,折合300余吨),但也是企业尝试原油期货的开始。”

实际上,除了汇丰石化外,山东不少相关企业都参与其中。“买的不多,基本上就是尝鲜,熟悉一下国内原油期货的参与过程。”山东一家地炼企业国际原油部负责人张德强表示,“前些年原油大涨大跌的时候,很多企业一船原油就可能亏损上亿元。而利用了期货工具之后,企业的亏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令不少有眼光的企业家极为重视,并逐步开始在境外建分公司,做原油的进口及期货对冲操作。”

“随着国内原油期货的发展,未来我们的套保操作重点将由国外期货市场转向国内原油期货市场。对地炼企来说,国内原油期货市场的发展,有利于规避风险,锁定成本和收益。”张德强说。

在东营一家炼企的副总经理周峰看来,地炼企业利用好国内原油期货,根据自己实际生产规模和特点,确立好在期货市场的头寸规模和操作节奏,再通过将库存金融化,提高资金利用率,完全可以将企业的经营业绩和风险控制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油价太高或者太低对炼厂来说都不是很好的事情。未来炼厂对于一些金融工具,包括衍生品的工具应该有一些更深刻的认识。比如说,在现货或者期货方面,做套期保值等联动操作,来控制自己的运营风险。”隆众石化分析师李彦说。

在安迅思总监李莉看来,“重新洗牌阶段还是要守得住,不能冒进,还是以稳字为主。这个时候需要把资金链处理好,把风险控制到最小。原料端结合金融衍生品市场,将现货和期货结合起来,如果这一环做不好的话就可能带来一些风险,因为原油采购是资金量非常大的一项工作。但是如果企业善于将成熟的期货体系和成熟的现货体系结合在一起做,会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绿色、智慧发展

在环保监管日趋严格的趋势下,未来环保的好坏也将成为企业的竞争力之一。中国出台了一系列安全环保法规,监管日趋严格,行业发展约束增大。在炼化方面,民营炼化企必须积极应对,合法合规经营,继续加大安全环保、节能降耗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应用更先进的环保技术,提高企业环保指标,打造资源利用率高、产品质量好、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低碳型炼厂。

在加强科技创新的同时,紧跟油品质量升级。“企业要把技术研发和创新更多地转向清洁、低碳、高效利用能源领域,努力在关键性、前瞻性、颠覆性技术领域寻求突破。”业内专家说,“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提高能效、降低排放方面的新技术研发,可与其他大型企业共同研发节能减排技术,联合开展碳捕集与封存项目等。企业炼化生产要跟上质量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完善装置配套能力,把好质量控制关,生产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的油品。”

同时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高标号汽油、航煤等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在油品流通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提高流通效率,使企业在能耗、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等方面获得竞争优势。

在油品销售方面,民营油企应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利用加油站客户消费行为数据信息,研究客户加油周期、非油商品消费偏好等规律特征,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研究梳理、总结规律,科学指导和持续优化线下的油品销售行为。借助“互联网+”创新现有的以传统线下现货交易为主的营销模式,实现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新型营销模式的转变。

“民营炼化企业要放弃固有的思维,结合自身的优势,不断探索新的领域,未来还有很多发展可能。”王静敏说,“民企确实有发展内在的动力,只要市场认可就可以。基本上民企是嗅觉最敏感的一波,企业机制也比较灵活,善于在市场的海洋中游泳,将来才会越来越显现出他们在市场的优越性。”


2018,民营炼企沉浮录(上、中、下)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当前,我们正在面临能源价格的多变,国际原油市场趋稳向上,国际经济复苏艰难的市场环境。全球炼油与石化产业进入了新一轮上行周期,强劲的需求拉动了新一轮投资。

中国炼化产业蕴藏巨大的增长潜力,并已成为全球关注焦点,国内炼化项目布局也在由北向南、由内陆向沿海转移。然而,伴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发展,环保标准日趋严格,我国炼化产业正面临着结构性矛盾延续,转型升级需求迫切的问题,以炼化一体化开启产业升级,是我国炼化产业“十三五”发展的主导方向,国企、地方炼厂、合资企业、民营炼化一体化的多样化市场格局正在形成。推进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促进炼化行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开展“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的升级改造,全面提升炼化行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全行业更加关注通过科技创新手段保持盈利,以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