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天8夜独攀华山南峰,他只愿向上

自古华山一条路,想要登顶中国五岳之一的华山,绝大多数人只能从玉泉院出发,沿着山泉水的流向逆流而上,经过五里关、莎萝坪、毛女洞至青柯坪。再往上,则是华山最险峻的一段路,经过让人心惊胆战的回心石、老君犁沟才能到达五云峰(北峰),并进一步移步华山的其他诸峰。

阅读|8天8夜独攀华山南峰,他只愿向上

从玉泉院通向五云峰的路线

这样一条通道的周边就是华山最重要的各种自然奇观,因其精彩而独一无二,让无数古人魂牵梦绕。

面对这样一座大山,总有人会生出新的想法……

华山是中国五岳中的西岳,位于今天陕西省华阴市境内,是秦岭余脉的一部分,紧邻着黄河。对于最早崛起于黄河中下游,今天河南地区的汉人来说,华山是他们在目力所及的范围内最高耸险峻的山峰,为它赋予神话色彩是很自然的事情。

有说法甚至认为,“华夏”的“华”便来自于华山。

黄河曾被阻拦在华山-中条山以西

正是因为在两山之间冲出了一条通道

黄河才得以滚滚向东

阅读|8天8夜独攀华山南峰,他只愿向上

2015年7月的一天,当普通游客们在经典的华山一条路上艰难跋涉时,没有人意识到,在华山最险峻的南峰背面,有一个人正在光滑的大岩壁上一步步向上攀登。

这个人叫何川,来自重庆合川,平时的身份是北京理工大学的光学讲师。这样一个籍贯和身份听上去都和华山没有干系的人,却正在创造一项纪录。

何川采用“大岩壁独攀”的登山方式,虽然在攀登过程中会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却能纵情于山野之间。这种攀登方式在国外已流行多年,受到国人的关注则是这个世纪初的事情。何川便是较早接触这种方式的攀登爱好者。

阅读|8天8夜独攀华山南峰,他只愿向上

华山海拔2154.9米,岩壁高差近600米,攀登过程中很难找到落脚点,攀登者能够依赖的只有腰间的安全绳和岩缝中的机械塞,可谓一线悬命。不过何川显得胸有成竹,此前在各处岩壁积累的丰富经验是他的依靠。

漫长的独攀过程中,陪伴何川的有呼啸的风声和摇曳的岩缝植物,唯独没有城市的喧嚣。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在攀登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时间去思考。这种静谧,对于平日在高校里忙碌工作的何川来说,是难得的。

右下方小红点是何川

正在向上攀登

阅读|8天8夜独攀华山南峰,他只愿向上

最终登顶时,何川畅快地欢呼了起来,也许是对8天8夜艰难体验的一次回应,也是一个岩壁攀登者对华山雄奇景色的欢呼。

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真好

阅读|8天8夜独攀华山南峰,他只愿向上

山,攀登,总是最让何川兴奋的两个词。

从此,何川这个名字,拥有了“刷新中国独攀纪录的大岩壁攀登者”这个头衔。

攀登者的自我修养

直到有媒体找上门来采访,何妈妈才知道何川平时在“耍”些什么。她对儿子的兴趣很尊重,但何妈妈并不知道独攀华山南峰大岩壁的困难之处。

华山的地质形成过程非常特殊。距今一亿两千万年前,华山附近的地壳发生了活动,岩浆沿着地面被挤破的缝隙向上侵入,在地下3~6千米处冷凝成岩,这是华山的物质基础。在距今7000万年前,渭河附近的地壳下陷,把这些岩石顶上了地面。

秦岭东部余脉

细碎的山地非常多

阅读|8天8夜独攀华山南峰,他只愿向上

这一作用断断续续,也就形成了一系列断断续续的平滑岩面。经过长期的地质、风化、水流和生物作用,华山才变成了今天的样子。而在华山诸峰中,以南峰最为高耸平滑,有着巨大的平滑岩面。因其光滑,攀登者也很难在岩壁上找到可以放置保护的裂缝,登顶难度极大。

再则,从攀登者的视角来看,华山南峰的大岩壁呈仰角,往上去就是一个“天花板”,攀登者无法歇脚。攀登的过程中,他们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过往的经验,来细致地判断每一个位置的可靠性,用臂力带动身体不断向上。

安放机械塞是很困难的

你永远不知道缝隙够不够深

阅读|8天8夜独攀华山南峰,他只愿向上

对于大岩壁攀登爱好者来说,没有比这里更诱人的低海拔攀登点了。

华山南峰岩壁奇特的环境,也正是何川攀登思路的试验场。他必须先自己爬上去一段,向上爬的过程中在岩壁上找到小凹槽,塞入特别小的机械塞保护自己,在顶端做好牢固的保护固定,再在上面拴上安全绳,然后下降把所有的装备都带上来,并取下下方的机械塞以便之后使用。

下降也很困难

随时要担心安全扣是不是安全

阅读|8天8夜独攀华山南峰,他只愿向上

由于没有队友,一贯理性谨慎的何川更加在意安全性,需要反复确认机械塞的稳定性。上上下下之间,他其实在高度差580米的华山上往复爬行了2000米。

“我身材矮,也不够瘦,对于攀岩来说身体条件不算好。但我的性格适合攀岩,这是一种非常慢的运动……你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注意细节……”何川如是说。

在这个位置观察世界

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一切都要慢下来

阅读|8天8夜独攀华山南峰,他只愿向上

他没有选择把膨胀钉打入光滑的大石头上以降低攀爬的难度。因为何川认为,膨胀钉会给石头留下无法恢复的伤痕,和他坚持的对自然环境“低冲击”的攀岩准则背道而驰。尽管这样的坚持,给他自己增加了巨大的负担。

仔细看的话

其实几乎就是徒手找岩缝

难度很高

阅读|8天8夜独攀华山南峰,他只愿向上

这也许是他所追求的“超越自我”的一部分。

向上的渴望从未停止

不用在学校工作,也不去外地爬山的日子里,何川会呆在自己位于密云白河的农家小院里。小院里散乱地种着些葫芦、金银花、大葱、玉米和几棵果树。周边的农民都挺喜欢这个城里来的知识分子,也对他整天在这里忙进忙出的样子感到好奇。

有时也会烤个小火暖和一下

阅读|8天8夜独攀华山南峰,他只愿向上

何川在负责“白河攀岩基金”期间,与朋友们一起在北京周边开发了大量攀岩线路,免费开放给广大岩友。

白河攀岩基金也关注环境保护,每年都组织岩友清扫白河周边的垃圾。

攀岩新手使用的路线

都是老手们事先开发出来的

阅读|8天8夜独攀华山南峰,他只愿向上

这个基金最初的管理者叫王茁,圈内人叫他“老K”,是最早开始探索中国岩壁攀登的一批人。他是何川参与大岩壁攀登的领路人,也是何川最好的朋友之一。

2004年底,王茁决定动身前往四川四姑娘山骆驼峰尝试登顶。走之前,他把白河攀岩基金会交给了何川。没想到,王茁和向导在攀登时遇难,这一去就是永别。王茁留下的基金会还需要运营。工作量很大,也没有经济收益,但何川干得很带劲。

伤痛过后,只会激励人继续前行。从好友离开的阴影中走出来的何川,一边管理着基金会,一边继续攀登。对他来说,这就是攀登的魔力,吸引着他不断向上。

登顶四川四姑娘山布达拉峰北壁,是何川的下一个目标。

此前,成功登顶北壁的只有一位日本攀登家山野井泰史。早在2012年,何川就开始了首次登顶布达拉峰的尝试,至今已前前后后尝试了四次。在这个过程中,何川遇到了几乎所有登山者可能遇到的困难:装备不足、连续阴雨、甚至朋友遇难……即使暂时还未能登顶,但风景却从不只在顶峰。

阅读|8天8夜独攀华山南峰,他只愿向上

在一次又一次向上的过程中,他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技术,总结新的体会和知识,尝试新的突破。这样一个攀登者,在探寻自己极限的过程中,也享受着攀登过程中与自然共同呼吸的乐趣。

对于最终是否能够登顶,何川觉得,这是命运的一部分,是不可控的。他更关注的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只要一直向上就好

阅读|8天8夜独攀华山南峰,他只愿向上

他已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攀登哲学——着眼当下自己能做什么,而不是已经做过了什么。因为脚下是万丈深渊,抬头继续向上才是新的机遇和光亮。

我们有理由期待,何川能再一次站在布达拉峰脚下,向上攀登。因为对他来说:

在人生的道路上,

向上的渴望从未停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