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药价打“5折” 医药股仍能获益

前言:国家医保局主导的“4+7”城市药品带量采购预中标结果出炉后,连续三个交易日,A股医药板块大幅回调,医药上市公司市值蒸发逾3000亿元。是资本市场反应过度还是这个政策本身就这么可怕?


一、“带量采购”砍价砍到血崩

国家医保局主导的“4+7”城市药品带量采购预中标结果出炉后,连续三个交易日,A股医药板块大幅回调,医药上市公司市值蒸发逾3000亿元。到底是什么政策杀伤力如此之大?

「深度」药价打“5折” 医药股仍能获益

药品带量采购是在集中采购的基础上提出的,指的是在药品集中采购过程中开展招投标或谈判议价时,要明确采购数量,让企业针对具体的药品数量报价。这种明确采购量的采购方法被称为带量采购,也是我国多年来药品采购一直争取达到的目标。简单来说,这个政策一实施,未来我们普通老百姓会用到的不少药片,都会大幅度降价。给一个非常形象的数据:这次带量采购预中选的药品中,最大的降价幅度甚至超过了90%

二、医药股为何巨震

既然政策是造福老百姓的,为什么会引发市场抛售医药股,医药股集体下跌呢?

这首先要回到逻辑的起点上,也就是医药公司的市场在哪里。要知道,医药行业的最大购买力不是个人,而是国家医保基金,进了医保目录,才有可能卖出很大的量。而由于医保基金每年的资金有限,相关机构就一直在想办法降低招标采购的药价。药品价格下降的大趋势,压低制药企业的利润,“跌”的反应就不难理解了。

「深度」药价打“5折” 医药股仍能获益

首先,医保局将取代医药代表的角色,直接从药企购药。免去了“中间商赚差价”的环节,就有利于药价下调。其次,购买量也是提前确定的。一般是按照需求,估算出未来8-15个月的药量。市面上有很多疗效相似的药品,不同药企都会生产。医保局就会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公平竞价。竞争之下也有利于药品价格更透明。双管齐下,自然会导致相关的药品价格下跌。价,降幅大超预期;量,总盘缩窄超预期。价量双降,好不绝望,所以医药股崩了

三、医药股当然还能投资

投资医药企业的朋友可能会想,药价被拉低,投资医药企业的收益,是不是也被拉低了呢?换个角度看,其实改革对药企也有好处。

1. 竞争更透明,实力强的药企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分享个数据。按照目前试点的11座城市来看,中标的药企,可以一下子获取这些城市六七成的市场份额。

医药代表制度下,“灰色操作”空间很难避免;现在第三方医保局统一采购,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希望药企踏踏实实做药,质量、成本控制好了,自然有市场,也有钱赚。并且药企或能改变依靠大量医药代表推广的模式,省下营销费用,投入更多到研发中去,进而推出更多中国自己的创新药。

2. 更快收回药款。

中标药企还能预先收到50%的预付款,有利于药企盘活资金。

从此以后,很多一般性仿制药企业将会被淘汰,但是研发实力强的药企必将强者更强。能通过国家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很难,企业研发实力是基础。特别是目前是国外企业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的药品,而国内药企仿制药已经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在将来带量采购新政中必将取得极大优势。也就是所为赤脚的不怕穿鞋的,因为它们开始没有或很少市场份额,一旦中标就是大块肉了!比如华海药业 600521等。

原研药品具有知识产权保护期的药企将是最大赢家

。因为它们暂且还没有竞争对手,市场独占性和定价自主性可以保证它们的利润最大化。于此同时,“带量采购新政”同样可以促使它们销售费用巨幅下降,利润大幅飙升也就理所当然了,比如益佰制药 600594等。

总而言之从长期来看,政策一定是有利于医药行业的改革发展,再深挖一下“带量采购”的影响,这反而是倒逼医药行业良性发展的积极政策。无论是“不让中间商赚差价”,还是公开竞标、透明竞争,都有利于医药行业的良性竞争。而目前医药指数整体低估。俗话说得好,好东西还要用便宜的价格买,从投资角度看现在也是个不错的时机。

(免责声明和郑重提醒:本文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