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低頭族”開罰單開了個好頭

原標題:給“低頭族”開罰單開了個好頭

“你好,剛剛你拿著手機邊看邊過斑馬線,根據《溫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行人橫穿道路時低頭看手機要處以10元的處罰。”1月14日上午9點24分,在浙江溫州市區學院路口,交警對斑馬線上的“低頭族”市民胡女士現場開具了處罰罰單。這也是《溫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今年元旦開始實施後,行人在斑馬線上看手機被處罰的首張罰單。(1月16日《溫州晚報》)

暢銷書《人類簡史》講到了“馴化”問題。比如說小麥本來只是一種野草,但被人類發現價值之後,開始大面積推廣,而為了使其更好生長,人類做了大量的事。看起來是人類“馴化”了小麥,但站在小麥的角度,何嘗沒有“馴化”人類?同樣,今天我們在大量使用手機,又何嘗沒有被手機“馴化”?

給“低頭族”開罰單開了個好頭

這些年來,由於玩手機而造成的悲劇,已經發生太多了。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全世界每年有超過27萬行人,死於路面交通事故,而行人走路時玩手機分散注意力被認為是交通事故頻發的重要原因之一。分析具體的案例,既有害人的也有害己的。據報道,南京一名男子在經過火車道口時,由於專注玩手機,連火車的鳴笛聲都沒聽到,導致火車被逼停18分鐘;而中山市一個男子一邊玩手機一邊闖紅燈,與一輛行駛中的摩托車相撞,導致摩托車乘客身亡。

正是因為低頭玩手機帶來了“致命威脅”,且其呈現上升趨勢,所以“低頭族”問題引發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此前的應對方法更多體現在疏上,表現為苦口婆心地勸說,在西安還有商家鋪設一條“低頭族專用通道”,但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其實也能理解,一個正在被手機“馴化”的“低頭族”,跟一個裝睡的人差不多,簡單的提醒,又怎麼能夠叫醒。

而現在,溫州給“低頭族”開罰單,為完善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今年元旦開始實施的《溫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對十一項不文明交通行為的處罰作了規定,其中就包括“低頭族”。有人可能會說,十元的處罰,未必會給當事人帶來足夠的痛感,而且這還涉及執法的常態化問題,是“低頭必罰”還是“低頭偶罰”,直接影響效果。但不管如何,“低頭族罰單”還是能夠起到一定作用的,正如當地交警所說:“罰不是目的,而是希望引起行人的重視,達到文明、安全通過斑馬線。”

這些年來,一直有關於立法規範“低頭族”的呼聲。地方立法的空間相對有限,有的時候可能還達不到輿論希望的“沉重痛感”,但要看到,這代表著一個趨勢。只要“低頭族”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那麼對“低頭族”普遍立法就會成為一種必然。現在,法律已經明確禁止“開車玩手機”。《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駕駛機動車時不得有撥打接聽手持電話、觀看電視等妨礙安全駕駛的行為。有不少人建議,把開車玩手機的行為納入危險駕駛罪。同樣是玩手機,行人“低頭族”恐怕也很難置身法外。

沒有安全感就沒有幸福感。一起又一起的事故,一再證明“低頭族”是在與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開玩笑。如果說現在還有不少人指望通過呼籲喊醒、事故驚醒“低頭族”,當發現這些柔性手段都沒有什麼作用時,那麼剩下來的可能就只有一個,那就是通過嚴格的立法,來約束和懲戒“低頭族”了。作為最後的救濟手段,入法在很多時候其實也是逼出來的。

溫州開出的這張十元罰單,或許不會給一些人帶來實實在在的痛感,未必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如果“低頭族”帶來的安全風險始終得不到解決,那麼普遍入法也就是儘早的問題。有著溫州開的這個頭,不排除其他城市也在抓緊調研,準備推動地方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