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選擇之痛

婚姻家庭是一社會敏感問題。我本不願觸及,但因牽涉一個家庭的穩定,進爾又涉及杜會的穩定,幸福也好,痛苦也罷,都是婚姻。今週末又近元旦,總想談一談。

從千百萬個家庭的聚散變遷,周邊有多少個年輕人結婚,離婚,離而又結,結而又離,甚至一些老年人,夫妻己過半個世紀,或已過花甲之年,離婚再娶再嫁亦不為奇。現代社會離婚率較高,辦離婚亦很容易。只要夫妻認為感情沒了,緣份已盡,如把家庭財產,子孫撫養問題處理好了,就可辦離婚,可以協議,亦可訴訟。但是我們不禁要問,多少夫妻,多少家庭離散後,婚姻狀況改變了嗎?再娶再嫁幸福了嗎?我經常看見,對二婚家庭評估的文章,提出諸種問題,反覆的疑問,答案大多是否定的。這又涉及到婚姻的初衷問題,就是婚姻是可以選擇的嗎?這真的是一個嚴肅的問題,痛苦的問題,敏感的問題。

佛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同枕眠。佛的意思是告誡人們,婚姻是前世的緣份,在一定的時間,一定的地點,一定男女雙方,必須的遇見,而後結成連理,即成婚姻。雙方必須要好好珍惜,經營,維持,以至白頭到老。可是有些已結婚的夫妻,偏不信這個道理,該離的離,該結繼續結。但變動後怎樣呢?幸福了嗎?通過社會調查,輿論反饋,及身邊比比皆是的事實,告訴我們,離婚再結,能夠幸福的百分不及八九。這又應了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的概率。這問題的原因到底出在哪裡?再問一次,婚姻是可以隨便選擇的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種種跡象表明,婚姻應該是前世的緣份。因前世的造因優劣之故,決定了今生的婚姻質量,也就是良緣還是孽緣的問題。但不論良緣也好,孳緣也罷,都是今生可以相見,結婚,同枕的緣份理由,必須面對現實,接受下來,好好相處。這是上天的安排,月下老人的牽線,不要掙脫,不要回避,不要爭吵,更不要打架互傷。如發生不快,夫妻可以坐下來,心平氣和的談一談,問題到底發生在哪裡?這時夫妻要多做自我反思,自我批評,不要一味牽怒於他(她)人,把全部責任推給對方,總是於事無補,而且夫妻關係俞處俞冷,漸行漸遠,越來越僵,最終走到婚姻的盡頭。尤其是已生育一兩個,二三個孩子的家庭,這對夫妻關係,尤其是對孩子的傷害程度,比如對孩子的撫養教育監護等等問題,造成的嚴重後果,是無法評估的。可令人反悔而痛心疾首。

所以說,對婚姻問題的演義,沒有彩排,只有直播,有鎮痛藥,沒有後悔藥。絕大多數是不可以選擇的。當然極少數離婚離的很平靜,再婚又確實較幸福,哪是真的緣聚緣散,一散兩好,符合自然之道了。所以,我們今生的相遇,都要倍加珍惜,儘管雙方的家庭教養程度,社會教育程度,社會地位,雙方相貌形體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習慣不同,甚至是三觀不同,等等不同不一而足。只要結婚幾年,又有了孩子,就要好好磨合,經常勾通,關愛對方,理解對方,包容對方。不忘初心,善始善終,牽手一生,白頭到老。假如雙方是孳緣,要漸漸把它變成良緣,是良緣要變成更良更好,豈不樂乎。

無數事實表明:夫妻的無正當理由離散,家庭無理性的動盪不安,都會給夫妻,孩子,家庭,乃至社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讓我們付出,不該付出的,慘重的代價。尤其是因男女一方,經不住社會負面的誘惑,因金錢色情,包二奶,三者插足等原因,而引起的離婚,後果會更加嚴重,更加惡劣,用語言難以表達和形容。

以上種種,苦口婆心,善意提醒每對夫妻,要珍惜前緣,和協相處,強化責任,提高婚姻的使命感。才能增強夫妻的凝聚力,向心力,進一步加深感情,真正做到夫妻,相互尊重,相互關愛,相敬如賓,舉案齊眉,執子之手,與子協老。能如古代詩人白居易:處到,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情綿綿無絕期,當然更好,皆大歡喜!

以上累述可見,婚姻是可以選擇的嗎?答案都在文中,請讀者自悟吧!

上文為個人淺見,難免錯漏之處,初衷善意,不喜勿噴。

婚姻的選擇之痛
婚姻的選擇之痛
婚姻的選擇之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