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八年获中华慈善奖 许家印:做好企业是对社会最好的回报


连续八年获中华慈善奖 许家印:做好企业是对社会最好的回报

许家印在表彰大会上作代表发言。

连续八年获中华慈善奖 许家印:做好企业是对社会最好的回报

第十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现场。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讯(记者 甘孝武)9月13日,第十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表彰大会上,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许家印等爱心人士荣获这一慈善领域的国家最高奖。

据记者了解到,这已经是许家印第八次获得“中华慈善奖”了。“没有国家的恢复高考政策,我就离不开农村;没有国家每个月给我14块的助学金,我就读不完大学;没有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就没有恒大的今天。所以,我和恒大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国家给的,社会给的。饮水思源,我们一定要回报社会,一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一定要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许家印作为代表的发言中,回顾了自身的贫困经历以及成长历程,对党、国家、社会给予的帮助充满感恩。也就是秉承着这样一颗感恩的心,在收获的同时也在给予。

据数据显示,许家印已成为现金捐赠额累计最高、荣获中华慈善奖次数最多的爱心人士,并多年获评《福布斯》中国首善。

饮水思源、回报社会,是民营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在表彰大会的现场,许家印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道:“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为社会多创造财富,为国家多交税收,为社会多解决就业,这就是对社会最好的回报。”

恒大成立22年来,已累计纳税1850多亿元,慈善公益捐款100多亿元,直接解决就业260多万人。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恒大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和全国其他企业一样,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

乌蒙山区是我国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毕节市是乌蒙山区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共有7县3区,总人口927.52万人,2015年底贫困人口115.45万人,其中大方县贫困人口18万人,仍是我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最艰巨的地区。在全国政协鼓励支持下,恒大集团从2015年12月1日开始结对帮扶毕节市大方县,无偿投入30亿元,到2018年底实现18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2017年5月3日开始,除大方县外,恒大集团又承担了毕节市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织金县、黔西县、金沙县、七星关区、金海湖新区和百里杜鹃管理区的帮扶工作,再无偿投入80亿元,共计110亿元扶贫资金,由整县帮扶大方扩展到帮扶毕节全市10县区。在毕节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恒大将协助毕节各级政府,帮扶全市103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攻坚克难,恒大牢牢抓住精准扶贫的“牛鼻子”

据统计,恒大从2015年到2018年的扶贫路上,总共投入2108名扶贫人才。打硬仗不仅是资金的投入,更是需要建立一支能吃苦、能奉献、能打硬仗,能出思路、能出管理、能出技术、能激发当地干部群众内生动力的优秀扶贫团队。恒大从全集团系统选拔了321名优秀的扶贫干部和1500名本科以上学历的扶贫队员,与大方原有287人的扶贫团队组成2108人的扶贫队伍,派驻到县、乡、村,与当地干部群众并肩作战,工作到村、包干到户、责任到人,不脱贫不收兵。

在思路上,恒大以产业扶贫为核心主导,易地搬迁扶贫和就业扶贫为辅。

因地制宜,针对乌蒙山区独特的生态、气候,恒大投入57亿元,第一笔,帮助毕节打造我国西南地区的两大基地,一个是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一个是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帮助20万户、70万贫困人口发展蔬菜、肉牛以及中药材、经果林等特色产业,为每个贫困户配备至少两个产业项目,并引进上下游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帮扶模式,实现“供、产、销”一体化经营。

针对基本丧失生产生活条件的贫困群众,依托县城和工业园区等,恒大集团计划投入44亿元,采取援建和代建方式,在毕节10个县区建设11个县城移民搬迁安置区及50个新农村,解决毕节市22.18万贫困户的移民搬迁,同步配建教育、商业等设施,配套适宜贫困户就业的产业。

恒大组织贫困群众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解决8万人就业。目前,已帮助全市培训91526人,推荐到当地产业就业和异地就业65143人,人均年收入4.2万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