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王在福清的後裔!港頭鎮的王氏由來……

闽王在福清的后裔!港头镇的王氏由来……

距福清市東南方四十餘里處有個鄉鎮名港頭,原名錦江、又作江頭(福州一帶方言讀音與“港頭”相同)。

闽王在福清的后裔!港头镇的王氏由来……
闽王在福清的后裔!港头镇的王氏由来……

這裡依山傍海,十分秀美。據《開閩忠懿王氏族譜》載:王審知傳十三世至璟,字伯琛,登元進士,為官時曾被召差國外三次。他從省城福州遷居福清西埕前,又再傳七良,字爾芳。元明鼎革之際,七良夫婦在住宅中遭兵火劫難後,其次子名繼興,字思文,避居港頭,蓋屋八扇,前後三座,後改建為家廟。繼興生四子,取名榮、華、富、貴。子又生孫,孫再生子,從此後閩王的後裔便長期定居於福清港頭了。

闽王在福清的后裔!港头镇的王氏由来……

福清錦江(港頭)王氏祠堂

斗轉星移,數百年來閩王的後裔在不斷地繁衍生息,他們發揚先祖的優良傳統不斷奮進,開發、建設著港頭這美麗的家園。自王璟遷居福清,七良被尊為錦江王氏一世祖至今,港頭的閩王后裔已繁衍至四十餘世,當今生活在港頭的閩王后裔,有些人已是王審知的第五十餘世孫了。如今,被港頭山水滋養的王氏鄉民共有15000餘人,還有從港頭遷居馬湖、沁塘等鄉村的村民,或是僑居國外的許多港頭後人。

闽王在福清的后裔!港头镇的王氏由来……

圖 閩王王審知

在港頭王氏保存的族譜中有《錦江王氏宗居志》文章,為錦江王氏第十一世孫王賜侯所撰。王賜侯為明萬曆已醜科進士,與明朝內閣首輔葉向高關係很好並有聯姻。他在文章中記載了錦江王氏所居地理位置,錦江與縣治以及附近各村莊的方位、距離、地形等。從文中可知錦江還是通往瀚江、萬安等地的交通要道,這裡交通便利,風景如畫。從這裡眺望東壁島可見碧水相映,橫山倒影,江陰島、黃櫱諸翠微,鬱鬱蔥蔥。明山秀水的錦江,地靈人傑。

數百年來,錦江王氏傑出人物輩出,在古代,就出過不少舉人進士,一些人擔任過文林郎、典史、禮部儒士、知府、推官、通判、縣尹等官職。近現代以來,他們成為世界各國的闖蕩者,為當地經濟建設作出極大貢獻。王氏後裔中高級工程師、高級醫師、高級會計師、教授、高級教師等不計其數。僑居東南亞及定居香港等地的人中,也有不少成功的實業家與商人。

闽王在福清的后裔!港头镇的王氏由来……

明朝時錦江王氏在福清是望族,明朝內閣首輔葉向高(港頭鄉後葉村人),十分敬佩閩王,曾作有一篇《忠懿王像贊》。葉向高還特意為閩王的錦江後裔題一對聯,曰“有民玄孚胤,日茂永君紹。”此聯被作為錦江王氏行第。王錫侯亦題一對聯為錦江王氏行第,曰:“聖祖振鴻基,欽命長徵(徵)為寔(實)孝;雲昆開亦統,聿昌再啟是成仁”。錦江王氏此聯為行第起名字,按輩分取上下聯中相對應的兩個字來命名與字,現在依然還有人以此聯為行第起名字。清光緒年間,狀元王仁堪及現代留德高級研究員王世忠,也為在錦江,閩王遺風猶存,閩王倡導的忠君愛國,重視教育的傳統,得到繼承光大。錦江王氏愛國愛鄉,他們在數百年的生活中,與當地人民融為一體,把錦江當作自己的故鄉。他們為了福清人民的利益,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連祠堂都捨得拆掉。

闽王在福清的后裔!港头镇的王氏由来……

開閩忠懿王氏族譜•七良公支派

1958年,福清縣政府為了改變十年九旱的面貌,興修東張水庫。同時決定修築引水渠道,使水庫的水能灌溉龍田、高山一帶缺水的乾旱地區,修築的引水渠恰好要穿過錦江王氏宗祠。消息傳來,閩王的錦江後裔顧全大局,他們舍小家顧大家,無怨無悔地拆掉了宗祠,為解除了缺水地區的旱情作出了貢獻。

改革開放後,錦江的王氏子孫們紛紛捐款,擇地選址重建宗祠。如今,新建的錦江王氏宗祠立於路旁,十分氣派。為了方便附近村民的子女上學,王氏家族的成員們捐資辦學,創辦錦江中學。旅居境外、海外的錦江王氏宗親得知建校的消息後,紛紛慷慨解囊,捐助了大筆款項。

闽王在福清的后裔!港头镇的王氏由来……

闽王在福清的后裔!港头镇的王氏由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