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王在福清的后裔!港头镇的王氏由来……

闽王在福清的后裔!港头镇的王氏由来……

距福清市东南方四十余里处有个乡镇名港头,原名锦江、又作江头(福州一带方言读音与“港头”相同)。

闽王在福清的后裔!港头镇的王氏由来……
闽王在福清的后裔!港头镇的王氏由来……

这里依山傍海,十分秀美。据《开闽忠懿王氏族谱》载:王审知传十三世至璟,字伯琛,登元进士,为官时曾被召差国外三次。他从省城福州迁居福清西埕前,又再传七良,字尔芳。元明鼎革之际,七良夫妇在住宅中遭兵火劫难后,其次子名继兴,字思文,避居港头,盖屋八扇,前后三座,后改建为家庙。继兴生四子,取名荣、华、富、贵。子又生孙,孙再生子,从此后闽王的后裔便长期定居于福清港头了。

闽王在福清的后裔!港头镇的王氏由来……

福清锦江(港头)王氏祠堂

斗转星移,数百年来闽王的后裔在不断地繁衍生息,他们发扬先祖的优良传统不断奋进,开发、建设着港头这美丽的家园。自王璟迁居福清,七良被尊为锦江王氏一世祖至今,港头的闽王后裔已繁衍至四十余世,当今生活在港头的闽王后裔,有些人已是王审知的第五十余世孙了。如今,被港头山水滋养的王氏乡民共有15000余人,还有从港头迁居马湖、沁塘等乡村的村民,或是侨居国外的许多港头后人。

闽王在福清的后裔!港头镇的王氏由来……

图 闽王王审知

在港头王氏保存的族谱中有《锦江王氏宗居志》文章,为锦江王氏第十一世孙王赐侯所撰。王赐侯为明万历已丑科进士,与明朝内阁首辅叶向高关系很好并有联姻。他在文章中记载了锦江王氏所居地理位置,锦江与县治以及附近各村庄的方位、距离、地形等。从文中可知锦江还是通往瀚江、万安等地的交通要道,这里交通便利,风景如画。从这里眺望东壁岛可见碧水相映,横山倒影,江阴岛、黄蘖诸翠微,郁郁葱葱。明山秀水的锦江,地灵人杰。

数百年来,锦江王氏杰出人物辈出,在古代,就出过不少举人进士,一些人担任过文林郎、典史、礼部儒士、知府、推官、通判、县尹等官职。近现代以来,他们成为世界各国的闯荡者,为当地经济建设作出极大贡献。王氏后裔中高级工程师、高级医师、高级会计师、教授、高级教师等不计其数。侨居东南亚及定居香港等地的人中,也有不少成功的实业家与商人。

闽王在福清的后裔!港头镇的王氏由来……

明朝时锦江王氏在福清是望族,明朝内阁首辅叶向高(港头乡后叶村人),十分敬佩闽王,曾作有一篇《忠懿王像赞》。叶向高还特意为闽王的锦江后裔题一对联,曰“有民玄孚胤,日茂永君绍。”此联被作为锦江王氏行第。王锡侯亦题一对联为锦江王氏行第,曰:“圣祖振鸿基,钦命长徵(征)为寔(实)孝;云昆开亦统,聿昌再启是成仁”。锦江王氏此联为行第起名字,按辈分取上下联中相对应的两个字来命名与字,现在依然还有人以此联为行第起名字。清光绪年间,状元王仁堪及现代留德高级研究员王世忠,也为在锦江,闽王遗风犹存,闽王倡导的忠君爱国,重视教育的传统,得到继承光大。锦江王氏爱国爱乡,他们在数百年的生活中,与当地人民融为一体,把锦江当作自己的故乡。他们为了福清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连祠堂都舍得拆掉。

闽王在福清的后裔!港头镇的王氏由来……

开闽忠懿王氏族谱•七良公支派

1958年,福清县政府为了改变十年九旱的面貌,兴修东张水库。同时决定修筑引水渠道,使水库的水能灌溉龙田、高山一带缺水的干旱地区,修筑的引水渠恰好要穿过锦江王氏宗祠。消息传来,闽王的锦江后裔顾全大局,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无怨无悔地拆掉了宗祠,为解除了缺水地区的旱情作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后,锦江的王氏子孙们纷纷捐款,择地选址重建宗祠。如今,新建的锦江王氏宗祠立于路旁,十分气派。为了方便附近村民的子女上学,王氏家族的成员们捐资办学,创办锦江中学。旅居境外、海外的锦江王氏宗亲得知建校的消息后,纷纷慷慨解囊,捐助了大笔款项。

闽王在福清的后裔!港头镇的王氏由来……

闽王在福清的后裔!港头镇的王氏由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