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微信7.0版後:除了“小紅點”,還會剋制不住點“小藍圈”

“時刻視頻”是我認為微信近年來最重磅的產品之一,

在2018年年末的時候,微信做了大的更新,距上次版本更新已過去四年。

2014年9月30日,微信6.0.0發佈,微信說“視頻時代”已經到來;

2018年12月21日,微信7.0.0發佈,微信說“因你看見,所以存在”。

更新微信7.0版後:除了“小紅點”,還會剋制不住點“小藍圈”

此版本開屏畫面是朵盛開的花。

曾經,我們睜開眼就在看這個世界;現在,我們睜開眼就用微信看這個世界。

微信一個小的功能變動,就會影響上億人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

那麼,7.0.0都變了哪些?

1、首先是視覺大改版,這裡有兩個直接的變化:

一是以圖標為主的主視覺變化,純度降低、明度提升、色相偏藍(從視覺上看,整體顏色會越來越明亮),其次是頂部導航從黑色變成白色。

更新微信7.0版後:除了“小紅點”,還會剋制不住點“小藍圈”


更新微信7.0版後:除了“小紅點”,還會剋制不住點“小藍圈”


整體來看,微信圖標設計更平、更輕了。關於改版是否好看,總有不同的意見,確定的是微信通過UI改版,加強了人們對這次變動的記憶,畢竟人是視覺動物。

2、公眾號文章裡的點贊,變成了好看,點擊“好看”,文章便會進入“看一看-好看”列表,你點了“好看”的文章,會被好友看到,且可以和好友在文章下進行點贊和評論等互動行為。

更新微信7.0版後:除了“小紅點”,還會剋制不住點“小藍圈”


“好看”作為新的分發入口,背後的價值在於“讓人的事歸人,文章的事歸文章”,其互動及通知邏輯與朋友圈完全一致,唯一發生改變的是互動主體,【朋友圈】互動主體是人,【好看】互動主體是文章。

朋友圈有兩種內容情緒,一種是個人生活表達,一種是他人文章認同。從日常感知來看,個人生活表達類的內容較為稀缺,內容價值大,互動率高。曾經文章分享到朋友圈,便和自己產生強關聯,如不被點贊,多尷尬,索性不再分享。

公共信息氾濫衝擊個人信息帶來兩個結果,一個是公共信息流量質量降低,另一個是個人信息被稀釋降低體驗,曾經的人人網便面對這樣的窘境。

而好看列表,作為公共的內容討論空間,弱化了文章與個人的關聯度,降低了認可轉發文章的壓力。

更新微信7.0版後:除了“小紅點”,還會剋制不住點“小藍圈”


3、“時刻視頻”是我認為微信近年來最重磅的產品,沒有之一。

在個人主頁右上角點擊相機,可以錄製上傳小視頻,發佈視頻後,24小時內會被他人看見,如是好友,還可互動。好友發佈了視頻,你在群聊或者朋友圈都可看到他的頭像出現了一個“小藍圈”,點擊後可直接播放。

很多人更新後問的最多一句話就是“時刻視頻怎麼發?怎麼找不到入口?”,幾乎所有人更新後,都第一時間去聊天頁面相機裡尋找時刻視頻,但我想說:“入口越小,事情越大”。

視頻拍攝入口僅有個人中心右上角一個,從表層看是給了時刻視頻一個獨立發佈入口,實際是給了整個世界。

如入口在私聊頁面,那你的視頻便是給指定的人看;

如入口放在群聊,那視頻便是給群友看;

如入口放在朋友圈,那視頻便是給分組好友看;

而現在,你發佈時刻視頻,所有好友都可看到,甚至微信群裡的非好友也能看到,入口不是單一場景,而是全場景。

入口一個,出口很多:個人頁、微信群、朋友圈發佈者頭像、朋友圈評論者頭像、通訊錄好友頭像,只要有小藍圈的地方雙擊便可看視頻。全場景曝光,用戶發佈內容會更加謹慎,會帶來內容質量的提升,也會加強內容的分發效率和反饋強度,從而刺激內容供給。

而小藍圈,是產品的靈魂,作為一個符號,不但強化了好友小視頻的專屬記憶歸類,甚至可能養成你的條件反射:

“小藍圈-小視頻-好友-窺探下-真好看”

“小藍圈-還想看”

隨著視頻內容增多,消費頻率加大,用戶便會無法控制地上癮,未來,你除了無法控制自己點擊朋友圈的小紅點外,還會控制不住點擊小藍圈。

我們來到了一個過度分享的時代,尤其是年輕人,並不希望分享的內容被永久的保存,一個生活有趣的碎片,引起好友間一次愉悅的互動,他的歷史使命便已經完成,24小時消逝掉,在這裡,發佈者沒有壓力,消費者忘卻了時間。

此次改版,無論“好看”,還是“時刻視頻”都是在強化人的分發價值,小龍哥始終相信人的意義,正如他在剛過去的騰訊2018年員工大會所說:

“善良比聰明更重要”,因為AI比你更聰明、更懂套路,但你可比AI更善良。

更新當天,看到微信啟動圖的話,以及小龍哥引用王陽明的話,便想到了康德說:“人是萬物的尺度”。

觀察者和被觀察者永遠有著一道鴻溝,我們不可能認識到這個世界的真實性,不是事物影響人,而是人影響事物,人通過有限的信息和有限的理解力在構造現實世界。而微信時時刻刻影響著

我們以什麼樣的方式在接觸著什麼樣的信息。

微信說“因你看見,所以存在”,願微信真實,願你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