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風換舊俗 細數即將成為歷史的南京年俗

隨著2019春節的臨近,又要為過年奔忙起來了。說起年俗,現在過年的新年俗太多了,旅遊過年、H5拜年、搶紅包……但身邊總少不了一些長輩嘮叨“過去我們過年要準備……”,而嘮叨的背後,伴隨的是舊風俗的逝去。風俗總是新舊替代的,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即將成為歷史的過年習俗,南京人,你還記得多少?

一 洪福齊天湯

不少人可能連這個名字都沒有聽過,但它卻是地地道道的南京老風俗。相傳“洪福齊天湯”裡面有紅棗、蓮子、荸薺、天生野菱,用這四樣東西熬成一鍋甜甜的湯,在除夕夜12點整喝,意味著: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現在,這一習俗更多的被酒桌上的“甜湯”取代,食用的時間也不固定在除夕夜12點了。

二 燒旺火盆

過去,南京人過年要用火盆取暖,把火燒得旺旺的,寓意新的一年“興旺發達”。

但隨著生活水平的上升,現在家裡普遍安裝了空調和取暖器,保留“火盆”的家庭基本見不到了,這一習俗自然而然地被人們遺忘了。

三 飲屠蘇酒

還記得王安石的詩句嗎?“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老南京人往昔就有初一早上飲屠蘇酒的習俗。相傳此年俗始於南朝,千百年來在南京一直延續,而形成一套規制:日升之時,面向東方“自少至長次第飲之”。年少的先飲,年長的後飲,取旭日東昇,蒸蒸日上之意。

時至今日,為了避免酒駕等問題,大年初一早上飲屠蘇酒的舊俗在南京已經基本見不到了。

四 放爆竹 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小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這個了,在炮仗炸完之後還會去撿沒炸完的繼續放!

現在的南京城為了保護環境,開始禁放限放爆竹炮仗,只有部分鄉鎮還在遵照這個舊例過年,以後過年時的炮仗聲,可能會越來越少了。

五 “陀螺落”

南京過年還有一個獨特的食品叫陀螺落,用麵粉製成,中間是空的,一團一團的,有點像小時候抽的地下滾的陀螺,所以叫陀螺落。

“這是南京獨有的,在清朝以後,民國初年之前祭祖用的,祭祖後人也可以把它吃掉。”但現在,別說吃,見過“陀螺落”的人也很少了。

六 送灶

南京人過年有個傳統,每逢春節之前都要送灶,大家都說灶王爺上西天,幫著人民做好事,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到了除夕晚上再把畫翻過來,還要再請一次灶王爺。

不少家裡的長輩現在還記得這個習俗,甚至不少農村家庭還在依據著傳統送灶請灶,但對於城市裡的人來說就很陌生了。

七 元宵過後 才能吃魚

老南京人過年還真相當講究。比如吃魚,必須是玄武湖的鰱子魚,過年的時候,買一條七八寸長的紅燒,燒好後,裝在三紅碗裡面,貼上紅紙,一直放著,直到元宵節後才能吃它。

不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現在南京人頓頓有魚都不在話下,這個傳統自然也不再延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