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阿里和京東:怪不得都要來養豬

2009年,丁磊宣佈養豬;2018年2月6日,馬雲宣佈養豬;2018年11月20日,京東宣佈養豬。前有網易後有京東,為啥這些互聯網巨頭都要進軍養豬行業呢?養豬業的發展潛力竟如此巨大嗎?

網易、阿里和京東:怪不得都要來養豬

全世界二分之一的豬養在中國,中國現在有七億頭豬,生長速度、繁殖性能、豬肉質量、生產效率是四大關鍵指標。”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李德發說。

他告訴《IT時報》記者,現在,中國養豬業的效率比較低,養一頭豬的成本相當於美國養兩頭豬,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智能化。

“如果小豬睡在有地暖的豬舍裡,它感到舒服,就會長得快長得好。每一批豬出欄後,豬舍的清洗和消毒可以實現防疫。如果這些工作智能化了,環境也可以智能控制,效率就會提高很多。”李德發說。

網易、阿里和京東:怪不得都要來養豬

簡單來講,就是中國每年有7億頭生豬出欄,出欄量佔全球的55%以上,市場規模達到1.1萬億元,但中國每公斤豬肉的飼料成本是美國2倍,人力成本是美國的5倍,即中國養一頭豬美國能養兩頭。養豬效率有待提高。

網易、阿里和京東:怪不得都要來養豬

另一方面,中國人口基數多,對豬肉的需求量大,平均每人每年要吃掉半頭豬,養豬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網易、阿里和京東:怪不得都要來養豬

目前來講我國養豬業的現狀就是:散養、規模小、效率低、質量不高,而阿里、京東,採用人工智能的高科技手段,用技術指導生產;網易未央則用7年的時間摸索和建立一套養豬系統。三大企業都在用專業的知識、技術努力提高養豬效率,力求向市場提供更高質量的優質豬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