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天人合一”的再认识——论中西方赏石审美的本质区别(下篇)

对“天人合一”的再认识——论中西方赏石审美的本质区别(下篇)

中西方赏石审美的本质区别

中国人传统和现代赏石审美方式都是多样的。

“比德”“畅神”“明志”“逍遥”“自我”等都是完全自觉地把主客、物我、内外的二元有机区分,与西方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比起来,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西方赏石以矿物晶体、动植物化石为主,始终带有更多的地矿学、考古学成分,文化成分远远逊色中国的赏石理念。

中国“皴、瘦、漏、透”古典相石法,统治中国赏石界近千年。它的魅力及顽强的生命力决不能低估,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人类纯粹的赏石文化源于中国,它的发展、改革、深化中国也率先垂范,不管过去和现在任何赏石文化都属于世界。近代中国赏石以“形、质、色、纹”新观念,逐步完成着它的产生、发展,形式喜人,迅猛异常。这种赏石新艺术观念同样为世界赏石文化发展起主导的推动作用。

对“天人合一”的再认识——论中西方赏石审美的本质区别(下篇)

中西方赏石审美的本质区别在于:

中国石主客二分之后,没有把主客对立起来,它只是二元区分,而不是二元对立。“天人合一”是主客二分之后的“合一”。人们承认有外在的“天道”,也有人类社会的“人道”。“天道远,人道迩”,人们只需在赏玩奇石中体悟“人道”即可。所以中国人赏石是在我即在物,在物即在我的二合为一,在主体中也像是在客体中,在客体中也像是在主体中一样,人们似乎永远都在一个主客不分的世界中。

西方在主客二分之后,就把主客关系尖锐地对立起来,认为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是客观存在它自己的世界里,它与人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人的任务就是利用自己的理性去客观的分析,研究那个客观世界的产生、演变、结果。西方人为了研究那个外在的客观世界,必然要放弃自己人间的感情生活。

对“天人合一”的再认识——论中西方赏石审美的本质区别(下篇)

由此看来,中西方赏石审美的思维方式的本质区别主要是在主客二元区分后的第二步上不同,绝不是从一开始就截然对立相反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甚巨,原因在于二者的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赏石审美着眼于主观世界,崇尚精神,强调宏观,善于综合。二者虽然不同,而无高下之分,它们的最高境界是相通的。我们要发扬中华民族审美意识侧重于主观,弘扬曲线的柔性之美;我们也要学习西方的审美意识偏重于客观,灵活应用直线的刚性之美。

对“天人合一”的再认识——论中西方赏石审美的本质区别(下篇)

前述,青年人绝对、片面的一味崇拜西方赏石审美是有偏颇之处的,而诬中国“天人合一”是缺乏学习,在自己的赏石审美过程中一定会逐步纠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