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讀書筆記三篇

社會學讀書筆記三篇

1、《社會分工論》中塗爾幹對於文明的看法:

文明是社會總量和社會密度不斷髮生變化的必然結果。科學、藝術和經濟活動的發展,是人類成長的必然結果。因為人類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具備新的發展條件。

只要個人之間的社會關係廣泛地建立起來,他們要想維持他們的地位,就必須沿著專業化的道路發展,他們需要更加勤奮,不斷把自己的能力激發出來。一旦這些活動得到了普遍發展,人們的文化水平就必然會得到提高。

所有的社會生活都是由一系列事實構成的,這些事實來源於許多個人之間結成的持久而又積極的關係。因此,社會生活所構成單位之間的互動越多,它的強度越大,這種現象就發生得越頻繁、越有力。

總結為一句話:

涂爾幹認為文明的產生是人類成長的必然結果,是社會活動發展的必然結果。

而且涂爾幹還認為不存在一個普世價值,只有符合整個社會的價值才是好的,如果硬要把一個更加文明的價值灌輸給一個相對落後的社會,那麼這個社會就會發生危險,甚至崩潰。

社會學讀書筆記三篇

2、《發現社會之旅》讀書筆記:

一個時代已經結束的標誌就是它開始被浪漫化。

對於19世紀早期受過教育的法國人來說,中世紀的社會已經如此遙遠,因為他們已經開始了對它的懷舊。人們覺得中世紀的人們雖然貧窮,但是每個人都有信仰,都很幸福,不管是主教還是農夫,每個人都各司其職。但其實,也許在真正的中世紀,即使是處於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主教其實居住環境都特別差,陰暗,髒亂的居所遍地都是。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這個時代好像也是如此。很多東西被我們浪漫化了。

工業主義的典型意識形態成為了整個世界的主流,這讓我們相信,進步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的,新的社會是從舊的社會中被創造出來的,完成這種轉變不需要革命或衝突,只需要讓科學家和工業家執掌權力。

如果每個人都工作並根據他或她的個人價值而獲得提升,那麼就不會有真正的階級衝突。這個體系是精英主義的,但沒有人會在乎這點,因為處於頂層的專家們只是在為大眾的利益工作。

這種意識形態包涵著一種被稱為“無國家的國家”的觀念:政府只是作為協調社會的技術性的、中立的工具,而不是一種壓迫的工具或是服務於某些特定人的利益的機制。

社會學讀書筆記三篇

3、《學術與政治》讀書筆記:

說實話,這本書我沒怎麼看懂,這本書收錄了韋伯的兩次講演稿,一次是《以學術為志業》,一次是《以政治為志業》。

在第一篇演講稿中,韋伯在文中舉了一個例子,現代人乘坐地鐵,但是除非你是專業的機械專家,你可能並不知道地鐵是如何運行的,一個普通人即使每天都在花錢,可是他卻並不懂得為什麼錢就能買到東西,所以,“理智化和理性化的增進,並不意味著人對生存條件的一般知識也隨之增加”。

這其中包含的另外一層意思是:

這樣的知識和信念,只要人們想知道,他任何時候都能夠知道,從原則上說,再也沒有什麼神秘莫測,無法計算的力量在起作用,人們可以通過計算掌握一切,這就意味著為世界“祛魅”。

因為宗教的興起和發展在與人們相信神秘力量的存在,但是現在已經不相信了。

到後來,實驗和實證主義興起了,證實和證偽必須通過實驗的方法。理性實驗也是理智化的一個重要過程。

科學不涉及終極價值,韋伯也舉了一個例子,醫生在救治病人的時候,運用一切技術和知識將病人救活,但是病人存活的意義卻不是醫生考慮的範圍,比如可能有的病人希望安樂死,有的病人覺得活著很痛苦,並不希望繼續生命,但這和醫生的知識是相違背的,知識是價值無涉的,所以更加容易形成一個價值多元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